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一对母女的感情有了裂痕,13岁的女儿一直认为母亲的地位卑微,使她在人前抬不起头。母亲终日忙碌辛苦,也不能使女儿快乐起来。2004年2月,母亲邀女儿去阿尔卑斯山滑雪。母女俩在滑雪中,由于缺乏经验,偏离滑雪道迷路了,又遭遇了可怕的雪崩。母女俩在雪山中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使命     
养育女孩每一位母亲都曾是个女儿,每个女儿都会成为母亲。母亲是女儿的榜样,女儿从母亲身上学习做最优秀的女孩。  相似文献   

3.
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展现的是一幅中美文化交流的画卷。在该小说中,四位生活在美国的中国母亲与她们出生在美国并在美国长大的女儿们经历了文化冲突,文化谅解和文化融合的过程。然而文化谅解和文化融合并非易事,为让女儿们真正地理解自己和中国文化,四位母亲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她们不失时机地与女儿们交谈,讲述她们敢于脱离封建家庭,走向新生活的勇气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女儿无微不至的中国式的母爱。母亲们看似平常的一举一动深深地触动了女儿们的心灵。曾对母亲怀有极大偏见的四位女儿开始真正理解她们的母亲及其代表的中国文化,最终使文化冲突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4.
是什么使生命的价值失色小雨4岁时,她的母亲与丈夫离了婚。小雨跟随母亲从安徽老家来到北京生活。此后,小雨的父亲再也没有管过孩子,没有给过一分钱抚养费,甚至一次也没有看望过女儿。母亲怕女儿受委屈,一直没有再婚,独自承担着挣钱养家和教育女儿的双重责任。曾经,在亲友和老师的眼  相似文献   

5.
一个视女儿为自己全部生命的母亲,却因为长期以来对女儿也于苛刻、严历的要求,竟使爱女产生“在家如住冰窖”的感觉。叛逆的女儿因此选择了离家出走。500多个日日夜夜,母亲在泪水和侮恨中承爱着灵魂的拷问……  相似文献   

6.
徐珊珊  胡和  周琴 《中国教师》2009,(Z2):69-70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边远山区,信息滞后,在对性别的认识上有独特的民族性,使女性的教育问题显得十分严峻。俗话说"女儿是母亲的贴心小棉袄",母亲和女儿在血缘上的联系组成了她们之间的默契与亲密,而女儿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影响将会伴随终身,代代相传。课题组走进凉山彝族地区,对妇女受教育情况和对女儿的影响做了调研,目的在于帮助该地区更新教育观念,进而促进该地区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罗莎琳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母亲做清洁工人把她抚养大。13岁的她变得性格孤僻、胆小羞怯。她怨恨母亲,认为正是母亲的卑微才使她遭受如此多的苦难。看到女儿的性格日益封闭,母亲索菲娅总想做些什么,让女儿快乐起来。索菲娅利用假期带女儿去滑雪。她们滑得不是很好,可她们还是很开心。不知不觉中她们偏离了安全雪道,到了一个没有任何标志的地  相似文献   

8.
挫折阳光一位母亲在雨后的下午,带女儿去散心。忽然,女儿见到远处出现了一道彩虹,她惊喜地说:"妈妈,快看彩虹!,,""是的,妈妈看到了。彩虹美吗?"母亲问道。女儿说:"很美!""宝贝,你知道吗,彩虹其实就是阳光。"女儿好奇地问:"阳光?我们平时看到的阳光为什么没有这么美呢?"母亲借机开导:"因为雨后空气中留存的雨雾折射了阳光,从而产生七彩光芒;阳光的折射就像人生中的挫折和磨难,折射使阳光美丽,挫折和磨难也会使人生美丽。"女儿会意地说:"妈妈,我知道了,彩虹就是受了挫折的阳光!"母亲笑了:"宝贝,你说得很对!  相似文献   

9.
有三个母亲,第一个母亲的女儿去国外留学,刚拿到绿卡;第二个母亲的女儿在机关工作,刚刚走上重要领导岗位;第三个母亲的女儿下岗了,正艰难创业。  相似文献   

10.
花被     
这是一个关于四位母亲的真实故事。有这么两位母亲,都是养母,都遭遇了不幸——第一位母亲,丈夫出车祸身亡,自己得了尿毒症,在被告知生命大限将至的时候,她没有为自己流泪,却为宝贝女儿将被孤苦无依地留在这世上而泪流不止,她决定对抚养了17载的女儿说出实情,并决定为女儿寻找亲生父母,还她一个温暖的家。第二位母亲,也有一个可爱的18岁的女儿,女儿不幸患上了白血病,需要做骨髓移植手术。母亲纵有将生命全部赠与宝贝女儿的心,也救不了女儿的命,万般无奈之下,这位母亲决定对女儿说出实情,并决定为女儿寻找亲生父母,挽救女儿的生命。  相似文献   

11.
有三个母亲,第一个母亲的女儿去国外留学,刚拿到绿卡;第二个母亲的女儿在机关工作,刚刚走上重要领导岗位;第三个母亲的女儿下岗了,正艰难创业。三个母亲常聚在一起聊天,每当谈论起自己的女儿时,前两个母亲的脸上总是洋溢着自豪,每一句话都在炫耀着自己的女儿是多么有出息,自己的脸上是多么光彩。而此时,第三个母亲就会面带微笑,低头做着手里的针线,静静分享着她们的喜悦。第三个母亲的女儿常回家,听见她们的闲谈后,内心一阵酸楚。等那两个母亲走后,女儿轻轻伏在母亲背后,说:“妈,对不起,女儿不争气,不能让您像她们一样幸福。”母亲放下手里…  相似文献   

12.
《喜福会》展示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母亲与代表现代美国文化的美国女儿之间的各种冲突,但更再现了美国女儿与中国母亲的同一性。本文通过分析《喜福会》中中国母亲性格上的两个特点:忍而不让、自信达观,以及对自我的不断追寻说明中国母亲对美国女儿的影响以及美国女儿从中国母亲那里获得的精神,从而揭示中国母亲与美国女儿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13.
女儿是长在母亲心头的一枝花。母亲用血肉之躯来孕育她,用生命之泉来浇灌她。为了这棵女儿花,母亲会疲惫,会憔悴,但是当女儿一天天地长大,母亲会变得越来越温暖,越来越踏实,收藏女儿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将是母亲一生最美好的回忆……  相似文献   

14.
以“精神顿悟”的视角分析《喜福会》中母女的觉醒历程,探究小说中母亲们面对中国旧社会父权压制如何从妥协、无自我意识走向醒悟,找回自我精神意识,实现“顿悟”;以及追求美国文化的女儿们如何在中美双重文化身份夹击的环境中找到自我,理解母亲,实现“顿悟”。旨在使读者对谭恩美在《喜福会》中母亲及女儿的遭遇描述有一个新的认识,明白母亲和女儿的“顿悟”是有迹可循的,并了解到当两种文化碰撞时,应该持有包容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毕晓普 《小读者》2013,(3):55-56
即将迎来15岁生日的女儿,在生日前晚和父母大吵一架。母亲一气之下,扇了女儿一耳光。当天半夜,女儿离家出走。母亲带着愧疚心情,写了一封给女儿的信:  相似文献   

16.
即将迎来15岁生日的女儿,在生日前晚和父母大吵一架。母亲一气之下,扇了女儿一耳光。当天半夜,女儿离家出走。母亲带着愧疚之情,写了一封给女儿的信:  相似文献   

17.
正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圣诞节晚会上,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五岁的女儿去参加圣诞节派对。场面很是热闹,有丰富的美食、美丽的鲜花,还有圣诞老人的精美的礼物……母亲兴高采烈地和朋友们打招呼,不断领着女儿流连于晚会的各个角落。母亲以为女儿也会很开心,孰料女儿却哭了起来。母亲开始时耐心地哄着,却没什么效果,女儿甚至坐到地上,鞋子也甩掉了。  相似文献   

18.
文章写母亲与女儿的故事,看起来是那么简单,读起来却十分沉重,沉重得令人心痛。女儿就要高三毕业了,因为紧张的学习常常忘却与母亲的交流。就在母亲为女儿缝袖口的纽扣而无法穿针时,女儿  相似文献   

19.
一位母亲最近因为女儿学舞蹈的事情很烦恼。事情是这样的:这位母亲从小就热爱舞蹈,但是当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坚持学习舞蹈,深感遗憾。为此,自从女儿出生后,她就送女儿去上舞蹈班。女儿幼小的时候,还挺配合,甚至说长大后要当舞蹈家。但是当女儿上小学四年级后,随着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女儿开始反感母亲的安排。  相似文献   

20.
每天晚自习回来,走到楼下之前,远远地就能看到亮着的门灯,心中那种情愫油然而生。这是母亲怕放学的女儿害怕,每天晚上准时亮起那盏门灯。那盏灯亮在女儿的心里,也照得女儿心里暖融融的。一次,女儿夜里十一点多回家,街上几乎一个人也没有,路灯拉着长长的影子,更增添了女儿心中的恐惧。她只是一路拼命地跑,希望能看到那熟悉的灯光。看到了,看到了那亮着的门灯,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母亲,此时的她正徘徊在楼下等候晚归的女儿。女儿跑到母亲跟前,一头扑在母亲怀里:“妈,我回来了,咱们回家吧!”母亲于是拥着女儿上楼,安顿好了女儿,看着女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