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送报少年     
放暑假时,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  相似文献   

2.
老人曾是名大学的名教授,当年他风华正茂的时候,爱过一个女学生并使她怀孕,女生以公布丑闻相胁,教授只能让自己的独生子娶了她,女学生从情人变成了儿媳。  相似文献   

3.
这幅画创作于1945年,整个创作过程就像是一次奇遇。在画作中,一面墙成为整个画的背景,墙的颜色是柔和的淡紫色,而地面的部分颜色加深,两个古怪的人体模型更采用紫红色调,整体色彩由浅到深,由冷到暖。  相似文献   

4.
赤恩 《华夏文化》2000,(4):56-57
老子说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老子》2 5章 )庄子说 :“何谓道 ?有天道 ,有人道。无为而尊者 ,天道也 ;有为而累者 ,人道也。主者 ,天道也 ;臣者 ,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 ,相去远矣 ,不可不察也。”(《庄子·在宥》)在对“道”的认识上 ,老、庄的区别点并不十分明显 ,即尊奉天道、贬黜人道 ,自人而天 ,由此可以得至美、游极乐 ,从而成为至人。当然老、庄在“道”的问题上也有某些区别 ,此处不赘。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认为儒学是人学 ,关注宗法社会和人自身 ,尤其重视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道家注重人的命运 ,关注人类整体…  相似文献   

5.
《世界文化》2011,(9):I0001-I0004
小时候看过一本书,叫《自然》,是一本20世纪50年代的中学教材,从那里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原野高原,神奇的天与地! 后来上学了,《自然》课本变成《地理》课本,“理”即道理、原理,说明好多事是可以理解的,人都聪明得很!  相似文献   

6.
《老子》人性论思想可以从三个向度予以关照:“性自然论”从《老子》的“道”论出发,由“道性自然”而论断“人性自然”,呈现了《老子》人性论的理论背景;“性至善论”从《老子》的“德”论入手,由人类社会中价值理想的实现始源于至厚充足之人性的保存,来论断人性至善,凸显了人性的内涵特质;“性真论”从《老子》的“真”概念着眼,由人为之失和人文之伪来反衬人性之真,指明了复性工夫的修养路径。《老子》的这三种人性论诠释并不是互相矛盾、彼此割裂的。性自然论、性至善论、性真论三种观点的价值,在于各自关注到《老子》在人性思考上的不同向度,仅仅停留在某个向度中去理解《老子》人性论是片面的,是故务必将三者合辙并观,方能领会《老子》人性论的整全内涵。  相似文献   

7.
“道法自然”本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中江 《寻根》2009,(3):15-20
“道法自然”是老子哲学中非同寻常而又往往得不到确切解释的一个论题。迄今为止,我们知道汉代注释家河上公第一次将这一论题解释为“道性自然,无所法也”(《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卷二《象元》第二十五)。受这一注释的影响,后来的许多《老子》注释家都在类似的意义上解释老子这一句话。如宋代道士葛长庚撰著的《道德宝章"解释说:“道法自然,道自己如此。”又如,  相似文献   

8.
自画像     
我生活在心灵和头脑之间,像一对不能调和的夫妇。我生活在左手和右手之间,左手灵巧险恶,右手正直非凡。我生活在笑容和愁容之间,这是个两党的制度,总是反对自己的意见。我的左腿很不安分,连蹦带跳,右腿却僵直不曲,举步维艰。我的左肩无拘无束,像一个脱衣舞者,右肩却挺得笔直,如  相似文献   

9.
道家思想对中国的文学艺术、道德、宗教、政治与科学技术等发展都产生过持久的积极影响。这说明,道家思想中可能包含着勃勃向上的教育理念。因此,从古老的道家哲学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探讨一下大学之道,也许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丑石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相似文献   

11.
自然与艺术     
无论是色彩还是形状,大自然都像键盘包含所有音乐的音符一样,蕴涵有所有绘画的成分。艺术家的天职就是从这些成分中精心选择,然后将它们巧妙地结合起来,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这就如同音乐家用音符从无序的声音中创作出动听而和谐的乐曲一般。如果说画家可以依照大自然本来的样子去创作,那么演奏家也就可以坐在钢琴上了……  相似文献   

12.
瞿明刚 《寻根》2004,(2):86-94
古扬州是一个让人追求生命密度而忘记生命长度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正>Qujiang Ocean and Polar Park is the only aquarium in northwest China. Located in the vicinity of the Tang Paradise in Xi’an of Shaanxi province, this theme p...  相似文献   

17.
人類文化的多元性,是原始和早期農耕社會對人類的恩賜.因為信息的往還等於零,所以人們在一定的、不變的地域中生活,至於文化的產生,它依據的是自然的合目的性,當這樣或那樣舆大自然的目的相侔時,便會留下彌足珍惜的文化,這文化除體現自然的目的而外,包含着人類自身的目的和需求.由於每一個族群所見、所知、所愛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於是一個五彩繽紛的、多元的文化,在世界遥遠的上古即已存在於人間.每一個族群,都有自己的一偏之見,所以文化往往在偏見中成長,這種偏見越烈,則其文化的獨立性越著.  相似文献   

18.
19.
一 性善惡之討論 關於人性之善惡,從春秋戰國開始就引起了學者的關注和討論.東漢學者王充在<論衡·本性篇>中對他之前學者的觀點作了列舉與總結."周人世碩以為人性有善有惡.  相似文献   

20.
王保国 《寻根》2005,(2):41-44
在人类文化特征的生发阶段,由于人对自然的支配能力远低于自然对人的影响力,地理环境就成了制约人类文化生成的主要基础。所以,探讨文化特征形成的基本因素,必须重视文化生成的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