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滇西北大理洱海之源的洱源县,唢呐是当地白、汉、彝群众喜爱且极具典型性的民间吹管乐器,无论是婚丧嫁娶、岁时节庆,还是民间社火、宗教礼仪等各种场合,都离不开唢呐那高亢嘹亮、热情奔放的演奏.同时,它还是白族古老的吹吹腔戏的唯一伴奏乐器.可以说,洱源人深爱着唢呐,洱源人也不能没有唢呐,无论是喜庆还是忧伤,唢呐吹奏都是他们表达感情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2.
唢呐是我国很多民族以及西亚、东南亚一些地区常用的一种民间乐器.但各民族唢呐的构造和演奏风格各不相同.白族唢呐不但有自己特殊的构造、独特的演奏方法,而且在白族生产生活中还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  相似文献   

3.
山地散板     
唢呐 从小我就不喜欢听唢呐,总觉得那些呜哩哇啦的声音很嘈杂,很干燥.而我所居住的这个山区小镇,由于民族聚居的环境,唢呐声是随耳可闻的,逃也逃不掉,躲也躲不开.每每这时,我的耳朵总是以一种本能的抗拒来配合我的感觉.我从没试过去了解唢呐,去欣赏它,甚至我从没把它当作一种乐音.这样的情形一直伴随我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那些年月里,唢呐于我是遥远的.  相似文献   

4.
程冬 《文化市场》2001,(1):42-42
唢呐班是文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市场管理部门加强对唢呐班的管理责无旁贷,但其大多发展和活跃在村庄,经营方式分散,难以建立规范的农村文化市场秩序,如何一手抓好唢呐班管理,一手抓好农村文化生活的繁荣,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一直是各文化市场管理部门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话说唢呐     
岳岩 《华夏文化》2003,(2):48-49
唢呐 ,又称喇叭、海笛 ,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双簧气鸣乐器。它历史悠久 ,品种繁多 ,发音高亢、嘹亮 ,过去多在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发展 ,丰富了演奏技巧 ,提高了表现力 ,已成为颇富特色的独奏乐器 ,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早在 170 0多年前的西晋时期 ( 2 65—3 16) ,唢呐已在新疆拜城一带 (古称龟兹 )流传 ,新疆克孜尔千佛洞第 3 8窟 (开凿于公元3世纪 )壁画中有其图像。北魏时期 ( 3 86—5 3 4)开凿的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 10洞也有演奏唢呐的伎乐人雕刻。这种唢呐的哨、管身和喇叭…  相似文献   

6.
龙上梅花天     
一 唢呐、龙、以及梅花,是松鹤村两姓人的三件宝.  相似文献   

7.
“这喇叭声,一听就有我们宾川汉子豪爽的味道……”这是本地人对唢呐吹奏传承人杨益林的评价.今年42岁的杨益林,1974年2月出生于宾川县平川镇盘谷村委会一个叫安石桥的小村子里,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唢呐吹奏传承人.于是,在一个初冬的下午,我来到安石桥村,采访2014年获得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的杨益林.  相似文献   

8.
所有的红绸都随你舞动,所有的鼓点都因你铿锵,你把人生的喜悦与悲伤全部含在唇齿之间,通过一只纤细的唢呐,向天空倾诉,朝大地释放。  相似文献   

9.
滇西北洱源县炼铁、凤羽和西山等白族聚居村寨,至今还传承着请媒相亲、送礼求亲、求神护亲、唢呐迎亲和新婚谢亲等古朴、有趣、热闹的婚俗礼仪。  相似文献   

10.
正高远的天空之下,橙色的阳光铺满山坳,此地清流激湍、梨花如雪、鸡鸣犬吠,远离尘嚣。蓦然间,树林里高亢的唢呐声传来,吹的是耳熟能详的白族调。唢呐声渐近,羊群从树林间钻出,轻快的步伐敲击着村道的混凝土路面。羊群之后,披着白色绵羊皮的彝家汉子边走边吹着唢呐,双颊红润,那是高原阳光抚摸的痕  相似文献   

11.
那是两年前了,我在<参考消息>报的"华人文苑"版上看到了一篇叫<天籁>的散文,选自台湾的<中国时报>,作者署名"阿林".因为内容是写大理的三弦、唢呐等乐器的,文笔又相当优美和老辣,我接连看了几遍后,便对同一个编辑部的小杨说,"这篇<天籁>写得很地道,作者可能是位早年流落到台湾的白族老知识分子吧?"小杨一看哈哈大笑说:"什么老知识分子,是医学院赵敏写的.  相似文献   

12.
丁伟  李强 《华夏文化》2013,(3):54-55
琴筝是古筝的鼻祖,古筝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中的一件瑰宝,与由西域传入的唢呐、琵琶不同。相传秦筝由秦朝的蒙恬将军所造,也有人认为是汉代的京房所作。“筝,本秦声也,相传云蒙恬所造,非也。制与瑟同而弦少。”(《旧唐书·音乐志》)。秦筝的来源与秦有直接的关系,后来它也成为上及宫廷、下到百姓人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我们将从秦筝的来源,诗歌词赋中的“秦筝”,以及当代流传的秦筝复兴三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晚霞     
阮镇 《大理文化》2013,(10):20-35
一唢呐王一进到画家的卧室,就闻到了淡雅的清香。"女人的卧室就是特别,"他想。床头柜上摆放着一对男女接吻的小瓷人,他感到很新鲜,捧在手里把玩了一番。"老女人还摆这玩意,嘻嘻。"他放下接吻的小瓷人,拿起旁边的小相框,仔细地端详照片上的一对青年男女。那是一张半身照,那年轻女子就是阿满的外婆,瓜子脸,长发辫,一对浅浅的酒窝。那年轻男子就是花花的爸爸,长得也帅气。可惜英年早逝,无福享受这美好时光。"她还有这么一张照片摆着,我连这么一张也  相似文献   

14.
许文舟 《大理文化》2014,(10):62-64
卖牛的父亲 我想起姐姐出嫁 那天早晨 躲在唢呐后面的父亲 像个胆小的孩子 木然地望着欢喜的人群 仿佛算不通一季作物是赢是亏 这次卖牛 谁也不敢与父亲说话 风这么硬 父亲的头发 比他的心情还乱 牛低头吃着 父亲则在一旁沉默 父亲粗糙的五个指头 变成梳子 从牛的背梳到胸 从牛的脸梳到胃 从此以后 犁头只能低头认锈 犁挂在老墙 装点惊蛰与夏至 那些饱满的牛阙 渐渐枯萎 再也没有人给泥土翻身给沙哑的蛙声灌水 牛走在后面 走在前面的父亲 还在说着什么 杂种的天气这么臭  相似文献   

15.
火把节     
钻木取火黑夜女分娩大自然牵着手光明学会独立农历六月二十五炎炎夏日有了儿子六月狂欢一根火把一棵火把树繁枝茂叶生男立树生女挖坑本主庙前大青树下五六丈高等待烈焰太阳在老爷爷的脸上消失洞经乐召唤遗音老奶奶谛听魂灵的智慧齐诵佛珠般的经文唢呐鼓乐是仪式的先锋门户开风起水涌猪头公鸡茶酒跪下取来本主庙里的火种梨苹果海棠花红摇摇欲坠青年男女“连升三级”挽住欲飞的白鹤数圈小火把高耸灵鹫山颁布黑夜诏令“六月狂欢”火种与白鹤齐飞坠落:火星果子升斗红香草秆“万朵莲花开海市,一天星斗落人间”原汁味的疯狂:涌抢撕舞人性理性自然…  相似文献   

16.
正萂村,宁静的"天子"故里走进萂村,便置身于一种古朴祥和的氛围中了。萂村,藏在宾川县西面与大理市海东、挖色毗邻的一个山间小坝中。"萂",在一般的字典里查不到,据说只有在康熙字典中才能见到它神奇的身影。它在网络上的解释一律都非常简洁:读音hé,古书上说的一种草。而在方言里,"萂"字读作"wō"。在白族话中,"萂(wō)村"音为"wō hěn",意为"山窝里"。在萂村,果然生长着萂草。萂草成熟时的草秆,是做唢呐  相似文献   

17.
《滇中文化》2000,(1):50-50
人的一生也许就是在理想和希望中度过的。有人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让希望成现实;有人只是想和望,让时间向身边滑走,最终让理想变为空想,使希望成为失望。  相似文献   

18.
永定土楼,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永定土楼,一种可敬的人文风气.世世代代的土楼人传承了中原古代文明,发扬了中华传统美德.他们勤劳、善良、朴实、勇敢,继续着祖先奋斗的道路,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是什么,让他们永葆凝聚的活力;是什么,让他们永远固守生土的家园;是什么,让他们永生记得自己是土楼里的人?走在土楼群的路上,看到孩子们一张张未知的脸,一频频充满生机的微笑,一双双好奇的眼睛,我似乎明白了什么.是教育,让他们渴望知识的营养;是教育,让他们饮水思源;是教育,让他们力量无穷.  相似文献   

19.
宾川韵味     
宾川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独特韵味,四季变幻的色彩和香味浓郁的水果让你时时感受美的律动,正宗可口的小粒咖啡让你回味无穷,秀丽明媚的山水让你身心放松.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20.
给自己定位     
人需要给自己定位. <泾野子内篇>中记录着一位西邻,此人有五子,但五子"各有千秋",长子质朴,次子聪明,三子目盲,四子背驼,五子脚跛.其人便用其所长,让老大务农,让老二经商,让老三按摩,让老四搓绳,让老五纺线.这可谓是知人善任,从另一个角度说,也是帮其子定位,由于人人各得其所,因而这一家人"不患于食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