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学生》2011,(19):8-10
如今,"宅男宅女"群体越来越壮大,他们"痴迷于某事物,或依赖电脑与网络,足不出户"。"宅男宅女"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期热点话题,且看上海工商信息学校的同学们就"宅文化"展开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宅男宅女"一般指孤癖、沉迷网络、不擅社交的社会人群.但现在,"宅"已经有些新生活方式的味道,很多青年白领也加入其中.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上出现了一群新新人类,他们的生活依赖网络,不爱与人面对面地交往,大部分的休闲时间是呆在家里,年轻却不喜欢户外运动,这就是大众俗称的"宅男宅女"。透视"宅男宅女"的生活状态,发现这一特殊群体具有热爱动漫网游、活动范围较小、不爱与人面对面交流的特点。一些年轻人长期在这种生活方式下改变了对生活的态度,形成了社交障碍,还影响了他们的家庭关系。信息时代人类生活方式的变迁,现代社会初级社会群体的日渐衰弱乃至瓦解,以及我国"独一代"的社会化缺失都是造成"宅"现象产生的社会成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小学生中的"宅男""宅女"现象,探究"宅"对小学生产生的影响,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缓解小学生中"宅男""宅女"现象,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宅男宅女"一般指孤癖、沉迷网络、不擅社交的社会边缘人群。但现在",宅"已经有些新生活方式的味道,很多青年白领也加入其中。"宅男"一词源自日语"御宅族",原本指不工作、不社交,对动漫、电玩等狂热的年轻人。后来,人们把整天不出门的男生,也称作  相似文献   

6.
"网络社会"里充盈着各种海量资源,诱使当代许多大学生选择了"宅"在里面的生活方式,而方兴未艾的移动互联网又使这种"宅"现象不断升级,"宅男宅女"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乃至价值取向无不在"宅"中发生着惊人的改变。作为一种逐渐主流化的青年亚文化现象,"宅"已经给大学专业知识教育和学生价值观念建构带来了隐忧,亟须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其做出积极探索,以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相似文献   

7.
你是宅男宅女吗?其实做个宅人也可以很幸福整日待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漫画、动漫、游戏、网络、DVD……自给自足,自娱自乐、自由自在因为他们是一群阳光御宅族即使在纷纷扰扰的演艺圈,依然过得清静潇洒宅男宅女们快来一起 Say High因为我们要宅出自我,宅出快乐,宅出新生活,宅出一天片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2012,(1):19
正大部分"宅男宅女"长期宅居于寝室及家中,仅通过电脑或手机与外界保持联系,甚至由此形成网络依赖,于是转化为"宅病毒"。其中,大学生及蜗居白领是"宅病毒"的主  相似文献   

9.
玩e族联盟     
《学生电脑》2010,2(7):11-11
天气太热就在家上网玩玩吧。看看下面的准宅男宅女们吧!  相似文献   

10.
《留学生》2014,(3):30-31
科学的宅男宅女可以盯着计算机,也可以老套点捧着纸质的科学期刊。  相似文献   

11.
宅童诞生记 "宅童"是沿袭"宅男"、"宅女"的叫法,又一被提出的新兴概念.最近几年在少年儿童部落里,一群群的"宅童"逐渐出现在我们的身边.他们或多或少的具有以下特点:不出门,不爱搭理人,成天窝在家里;没有特别的兴趣爱好,与电视、电脑为伴,在电视机前神情亢奋,在电脑游戏里如鱼得水,网络或是游戏成瘾;懒得走出家门半步,不喜欢运动;社会交往少,不喜欢出去找朋友,而是在网上聊天;很多孩子有近视、驼背、肩部、颈椎等健康问题;他们一般不喜欢和家长沟通,脾气暴躁,动不动就与家长吵架;有的孩子性格孤僻等.  相似文献   

12.
大学校园中,教室—食堂—寝室的三点一线生活造就了众多的"宅男"、"宅女",他们躲在封闭的空间中,过分依赖网络交往的形式满足其人际沟通的需求,网络成为宅人类人际交流的重要媒介。而相对于现实中的面对面沟通,本文从传播渠道、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四个方面对御宅族的人际传播发生变异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形式进行分析探索,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社会中,人际交往和沟通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面临的问题,由于宅男宅女现象的存在,造成了大学生人际关系交往的弱化。在分析产生"毕加索、居里夫人"现象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通过组织调查湖南青少年文化产业的现状,发现湖南青少年文化产业具有倾向于娱乐型节目、宅男宅女型生活以及休闲型书籍等,并提出调查后的反思,相信对湖南乃至全国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宅男宅女"是新媒体时代下出现的流行词汇,"宅"已成为了当下部分青年男女的一种生活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多大学生加入"宅一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以福建部分高校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大学生"宅"现象进行调查研究,探讨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宅一族"的生活状态及其引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宅"成为现代人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催生了"御宅族"这一新的社会群体。作为思维活跃,网络操作熟练的大学生,其中一部分也由于各种原因加入"御宅族"这一行列,成为当代典型的"宅男""宅女"。文章着重对大学生"御宅族"生活进行调查,结合大学生的社会心理发展特征、生活环境,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交互视角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提出应对策略。"御宅族"现象引发了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足够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合理的疏导和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生活,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现在大部分大学生多数时间宅在宿舍,成为所谓"宅男宅女",这对大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宅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来,媒体上出现了"宅男""宅女""宅族"一类的词,例如:1.这里特指的"宅",源自上世纪80年代日本出现的名词"御宅族",专指过分沉迷于动画、漫画、游戏的人……也有人对此提出抗议,"御宅族"专指喜爱动漫或以之为业的一群人,不是随便哪个呆在家里不出门的人都叫"御宅族"。  相似文献   

19.
"宅",起源于日本,"宅文化"是典型的现代化产物。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电影、动漫、电玩新生娱乐形式出现和互联网的大范围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就"宅"了。"宅文化"在20世纪80年代末传入中国后,随着互联网的蔓延,以惊人的速度感染着"80后"和"90后",他们也是"宅文化"的主题群体。"钥匙挂腰带,皮夹插后面口袋,黑框的眼镜有几千度……"周杰伦的一首《阳光宅男》形象描绘了"宅男宅女"们的生活状态。他们有的沉迷于网络世界,漠视现实生活的细枝末节;有的因各种原因逃离现实社会,一头扎进自己的天地:有的主动选择"宅"的生活方式或"宅"的新型职业。  相似文献   

20.
品一品     
如果这个暑假你想猫在家中作“小宅男”“小宅女”,就可以读读这些名人居所中的妙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