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万勇 《今日教育》2007,(7S):48-48
学困生普遍具有厌学、自卑、戒备、逆反、惰性、急功近利等心理问题。教育工作者必须用全新的教育观念,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把握教育的最佳时机.才能让后进生扬起远航的风帆。  相似文献   

2.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和影响,学校、家庭、社会给学生施加了许多不该有的心理压力,使得部分学生被动学习,甚至厌学、辍学,成为学困生.分析这些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寻求对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爱学生不是抽象的、虚幻的,而是具体的、现实的,渗透在对学生的一言一行之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学困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关爱他们,让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6.
让学困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班有个叫庄招弟的女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平时考试几乎都是班上最后一名。在性格方面,她胆小、多疑、不爱动。在交往方面,她不合群,孤独,害怕参加活动;自卑感强,回避与老师同学相处、说话的机会;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被老师叫到也因紧张而说话不完整,或表达语无伦次。于是我开始关注并给予她辅导,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7.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呢?笔者认为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学困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在教育工作中,我总是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投向每个学生,不管优等生、中等生还是后进生,都一视同仁,用爱去赢得一切学生的信赖。给学生一分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为他们提供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他们就会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班级里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学困生,让教师伤透了脑筋。虽然教师也花时间和精力对他们进行教育,但成效并不是那么理想,他们的成绩一直在低处徘徊。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对学生的了解,就没有学校,就没有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师。”这说明教师对学生了解的重要性,因此要真正做好对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首先必须要了解学生的情况,分析原因,找准切人点,努力提高成绩,让学生看到黎明的曙光。  相似文献   

11.
丁兆雄 《陕西教育》2009,(11):35-35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色,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击败你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唤起自尊,树立自信,是转化“学困生”的前提。 1.赠名言,鼓自信。根据“学困生”心理,针对其各自特点,分别向他们赠送了“相信自己,便会攻无不克”,“相信自己就是强大”,“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有信心跨出每一步”等名言铭记在他们心中,鼓起他们的自信。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只有对学生奉献自己诚挚的爱心,才能让学生喜欢、信任和尊敬你,才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全面发展的良好的教育氛嗣,开启心灵之门,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相似文献   

14.
王小荣  严静 《陕西教育》2007,(4):61-61,40
对后进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教师必须正确地认识他们,将自己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在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抓住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郑萍 《宁夏教育》2011,(7):134-134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  相似文献   

16.
在教育学中对"后进生"是这样定义的: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长期以来后进生的心理始终处于受压抑状态,有人形象地称之为"晒不到阳光的角落"。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浓浓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争奇斗艳。  相似文献   

17.
雷芳 《陕西教育》2004,(11):7-7,16
据《华商报》报道:全国少工委统计,在我国现有的3亿多学生中,学困生已达到5000万人,平均每6个学生中就有一个学困生,这一总数分别相当于1个法国、10个端士、100个卢森堡的人口数。学困生问题无疑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对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困生人数增加,对家庭安定、社会稳定构成一大威胁,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形成一种隐患。  相似文献   

18.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对孩子们深沉的爱。"在教师的心目中,学生就像一颗颗茁壮成长的幼苗,需要施以爱心,加倍呵护,才能使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学困生"的教育转化问题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对青少年学生的教育中,如何正确看待"学困生",如何积极有效转化"学困生",这是当前中小学教育能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能否真正实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0.
孩子都渴望成功,成功也无时无刻召唤着孩子,班级里优秀的学生往往徜徉在成功中,尝试着成功的无限乐趣。而那些后进生则往往与成功无缘,他们几乎没有成功的欲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