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云南在历史上简称"滇",滇军是指在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由云南地方实力派组建、指挥和武装的一支相对独立的军队。在滇军历史上,曾有一支规模虽小,但在全国建立较早有一定影响的空军,同时创办的云南航空学校在培养航空人才方面也是功勋显著,云南空军的发展历程对滇军的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滇系军阀是南方军阀中一支比较突出的军事力量。由于云南首先发动的护国战争获得胜利,滇军声威远播,其首领唐继尧成了全国的政治风云人物之一。滇军乘胜驻进了四川和广东,在以后的历次滇、川军阀混战中,和为争夺对广东护法军政府的影响和控制中,滇军都是一支实力较强、颇有影响的军阀队伍。一九二七年,北伐战争胜利发展之际,云南亦发生了新、旧军阀的更替,滇军将领胡若愚、龙云、张汝骥等人举行军事政变,推翻了唐继尧的军阀统治。接着,国民党新军阀取代  相似文献   

3.
中法战争中的岑毓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岑毓英(1829——1889),字彦卿,广西西林人。出身诸生,二十七岁自募乡勇到云南、贵州镇压回、苗族人民的反清斗争,用云、贵人民的鲜血染红了他的顶子,逐渐由县丞而知府、布政使、巡抚,以至云贵总督。一生中先后在云南为官二十八年,其问有二十年的时间是与人民为敌的,但在他死前的六、七年间,正值中法战争,在民族大敌——法国——侵略越南和中国的时期中,作为陆路西线战场的统帅岑毓英来说,他的所作所为也有可叙可议之  相似文献   

4.
论滇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军”特指民国时期 ,由云南地方实力派组建、指挥和武装的一支相对独立的军队。民国初年 ,滇军精锐 ,冠于全国 ;军阀混战时期 ,滇军一度称霸西南 ,影响全国 ;抗日战争时期 ,滇军为国之劲旅 ,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 ,滇军走上了光荣的道路。滇军演绎了风云一时、威武不屈的角色 ,奠定了自己在民国时期不可取代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从被怀疑到受重用——云南回民起义时期的岑毓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回民起义时期 ,岑毓英自始至终参加了清廷的镇压活动。在招抚马如龙和潘铎被杀两个事件里 ,岑毓英虽然升了官 ,但是尚未得到清廷的信任。镇压猪拱箐苗民起义之后 ,岑毓英开始得到清廷的重视 ,并被培养为西南政局的接班人。当时的云南 ,时刻潜伏着危险与死亡 ,岑毓英能够在其间成长为边地人才之冠 ,是他的确有才能。  相似文献   

6.
岑毓英在中法战争中的作为述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岑毓英(1829—1889)广西西林人,字彦卿,号匡国,秀才出身。因镇压云南回民起义有功,先后赐封为云南知府、布政使、云、贵巡抚、云贵总督。解放后,史学界对岑毓英持否定态度,把他参加中法战争视为“在外国侵略者面前,也望风而逃”的怕死鬼。他部署、指挥的临洮大捷也被说成是刘永福的黑旗军“在越南人民的支援下”取得的近年虽有论者认为岑毓英和冯子材一样“为战役的胜利作出自己的贡献,在近代史上写下了值得纪念的篇章。”但也只是一笔带过,未有专文论述。本文就岑毓英在中法战争中的抗法所作所为,谈谈浅见。  相似文献   

7.
中法战争结束后,中、越、缅三国边界日渐分明,为捍卫疆土不为英法帝国主义所侵,作为云贵总督的岑毓英积极采取措施加强边防建设。他在中法滇越谈判中据理力争收疆土,为我方抢占有利战略地形,沿边驻防稳定边疆,汰弱留强练精兵,提高滇军的战斗力;他积极筹建电报以通信息,添设机构强化管理,完善边防设施提升防御的有效性;他在重视防务建设的同时,积极地缉拿匪徒靖边境,安抚少数民族得民心,这些措施为巩固云南边防提供有力的保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8.
云南回民起义时期,岑毓英自始至终参加了清廷的镇压活动,在招抚马如龙和潘铎被杀两个事件里,岑毓英虽然升了官,但是尚未得到清廷的信任,镇压猪拱箐苗民起义之后,岑毓英开始得到清廷的重视,并被培养为西南政局的接班人,当时的云南,时刻潜伏着危险与死亡,岑毓英能够在其间成长为边地人才之冠,是他的确有才能。  相似文献   

9.
辛亥滇军入黔,是云南、贵州辛亥革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对这一事件,在自治党与宪政党的惨烈斗争方面,已有很多评论。但只着重说明滇军入黔与宪政党结合,镇压自治党这一点,是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探讨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历史条件,揭示其在辛亥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发生这一事件的阶级根源,及发生这类事件的历史必然性:要进一步从云南军政府、滇军北伐军、宪政党以及自治党等几方面的结合与对立的复杂关系中,来评价  相似文献   

10.
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与日军作战取得的第一次胜利,也是滇军出滇后参加的首次战役。滇军第60军在战役中不惧强敌,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给日寇以沉重打击,从而牵制了敌精锐部队,有效地配合和支援了友军。滇军将士的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是云南人民的光荣与骄傲,将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11.
蔡锷是辛亥云南起义后云南军都督府的主要领导人,滇军入黔是以蔡锷为首的云南军政府采取的一项重大军事行动.入黔是北伐过程中形势发展所致,应肯定蔡锷派滇军北伐的动机;蔡锷偏听了贵州宪政会耆老会的片面之词后,做出了错误的军事决定,则应予否定.在滇军入黔过程中,蔡锷曾多次电令唐继尧改道入蜀,但野心勃勃的唐继尧却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并最终以血腥武力夺取了贵州政权.故唐继尧对此事件须承担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12.
卢汉入越受降是蒋介石蓄意解决云南问题的一步棋,但云南地方实力派之所以同意卢汉率滇军主力入越,却有其主动的一面,其主动因素来源于云南地方实力派对时局的判断和国民政府陆晕总部给予的越南的诱惑。  相似文献   

13.
经正书院创建于光绪十七年(公元一八九一年),为云南总督王文韶、巡抚谭钧培奏请清朝廷批准设置的一所经古书院,地址在今翠湖公园内。在此之前,云南曾在明代嘉靖年间由巡抚王启文创设一书院,因院址在昆明五华山之北,故名五华书院,这是云南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所书院。曾盛极一时,藏书万卷,不幸于同治二年(公元一八六三年)燬于兵火,山长黄矩卿殉难,藏书亦付之一炬,此后一蹶不振,虽又经提督马如龙、巡抚岑毓英等人几次重建,终因元气大伤,再难复  相似文献   

14.
中央红军运用毛泽东同志“调出滇军就是胜利”的著名东进战略,在一九三五年四月上旬,支配着蒋介石火急调出滇军主力远驰援筑,并深入到贵阳东侧的贵定、龙里一带。我军紧紧抓住这个有利战机,迅速回师,第二次佯攻贵阳,穿插滇军尾部,长驱直入云南。除滇军在黔境的主力部队紧紧尾追之外,滇系军阀在滇境内外还有一些什么样的军事防堵布署呢?我分别作如下阐述。  相似文献   

15.
杨玉科是云南近代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他的前半生镇压回民起义“异常出力”,“战功卓著”,由清军最下层的把总擢升至一品大员的提督,获赏“正一品封典”,承袭“轻车都尉世职”,晋“二等男爵”。①以起义军的鲜血染红了他的“顶戴”。是除岑毓英外的第二号刽子手。但在他的晚年,面对法帝国主义对我滇桂边境的侵略,他毅然奉调出关,奔赴前敌,抗击法国侵略军。初奉委统领广武军三营,驻扎凭  相似文献   

16.
岑毓英研究是晚清人物研究的重要选题之一。近一个世纪来学术界对岑毓英军事、政治等方面研究及在论著和资料整理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遗憾的是至今尚未有有关岑毓英研究的综述性文章。本文依据收集到的资料作一浅述,希望有助于了解前人研究岑毓英的成果,为以后岑毓英研究的发展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也 《历史学习》2010,(3):14-15
经过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德国统一大业告成,收50亿法郎赔款,夺阿尔萨斯和洛林;而拿破仑三世第二帝国寿终正寝,割地赔款。普法战争中拿破仑三世首先对德宣战,但战争的实际导演却是俾斯麦。普法战争只不过是俾斯麦精心策划统一三部曲的终篇,是普法之间的一场决斗。俾斯麦为何要打这场战争呢?  相似文献   

18.
儒学视域中的《孙子兵法》正义战争理论分为两部分:战争本身的正义性和战争行为的正义性。战争本身的正义性来源有二:一是合于民意与民利;二是战争的预期结果须"胜敌而益强"。战争正义性的两个来源是有机统一的,缺一不可:缺乏前者,战争本身从起源处便已经失去了正当性;不顾后者,战争的结果完全可能违背民意与民利而最终致使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战争行为的正义性有其独立的价值与意义,不应将战争本身的正义性同战争行为的正义性相混淆。战争行为的正义性表征为三个原则:一是对平民应该区别对待,不伤害无辜民众;二是在战争中禁止不合军事目的的武力行为,其目标指向实物;三是战争中具体行为的预期结果应合乎实际利益。  相似文献   

19.
云南护国首义,是中国近代史上辉煌的一页,也是云南历史上的光辉篇章.云南护国首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改良派、云南地方实力派在全国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浪潮中联合进行的一次革命.在这次革命中,三个派别的代表人物,尤其是留日学生对云南护国起义的爆发起了重要作用.他们在全国一致的反袁浪潮下,以拥护共和、反对复辟帝制为共同目标,团结一致,积极行动,以蔡锷作为纽带,最终促成了全国反袁阵线的形成,为云南护国首义的发动创造了有利的政治条件.云南首举义旗后,由留日学生构成的护国军政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战前军事、政治、经济动员,为取得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护国三军总司令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及大部分将领均为留日学生,他们构成了护国军的各级骨干,在战争中身先士卒,英勇奋战,保证了护国首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笔.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王鼎钧的《碎琉璃》是“观剑画兰”精美之作,那么,由三十多篇散文合成的《左心房漩涡》就是一曲雄壮的交响乐。作家透过种种触目惊心的表象,在哲学与神学的维度叩问民族精神,寻求在战争废墟上修补破碎心灵、重建道德王国的可能。而真正的战争史诗,则是1992年以来陆续出版的三部回忆录。正是《昨天的云》、《怒目少年》和《关山夺路》这三部摄取了战争灵魂的大品,使王鼎钧步入了世界文学大家的行列。从此,王鼎钧的战争文学有了一个精神转向;由表现战争场面满足读者的猎奇欲,到表现战争灵魂,以引发读者对战争的形而上思考;由渲染战争残酷、一厢情愿地反战到尝试引领人们走出战争阴影,在心灵的废墟上重建价值体系;由表现指挥者赢得战争胜利的智慧到表现金字塔下的小人物在战争中保持做人尊严的智慧。战争文学的这一精神转向,开始了作家以新的支点诠释战争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