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评价与好课     
从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表现的评价两个方面,阐述并谈论自己对评判一堂英语好课的见解,更清楚明确地理解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为以后更好地进行评价性教学和学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作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及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和思考,提出好课应该"有人""有料""有趣""有变"。"有人"——好课首先应"有学生",要基于学生的生命成长来开展教学,其次应"有教师自己",着力于个性化的教学及创造,还要关注"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人",据此来构设教学情景;"有料"——教师要有丰富的教学经历和学科素养,为学生选择和引入合适的课程资源:"有趣"——教师要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变"——教学还要能基于学情,突破模式,实现多样化,这样课堂才会在变化中收获教与学的愉悦。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理念进入教师认知领域,评价好课的标准也带来实质性的转变,教学活动关注的重点从教师传递知识转到学生有效学习的活动上来。新课程背景下一堂好课应突出以下特征精心处理教材,设计独具匠心;体现课程理念,过程流畅自然;激发学生情趣,课堂活泼有序;展示教师素质,听课如同享受;设计完美提问,思维延伸课外。应凸现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参与、交流、达成状态。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理念进入教师认知领域,评价好课的标准也带来实质性的转变,教学活动关注的重点从教师传递知识转到学生有效学习的活动上来。新课程背景下一堂好课应突出以下特征:精心处理教材,设计独具匠心;体现课程理念,过程流畅自然;激发学生情趣,课堂活泼有序;展示教师素质,听课如同享受;设计完美提问,思维延伸课外。应凸现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参与、交流、达成状态。  相似文献   

5.
学生学习倦怠有多种因素,老师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倦怠情绪影响很大的,一堂好课往往能紧紧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有效防止或降低学习倦怠的情绪,本文对"好课"进行研究,从而预防学生学习倦怠。  相似文献   

6.
每位老师都想把课上好,但好课之"好",是有一定标准的。有的人认为一堂好课是"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有的人认为一堂好课是"小手直举,小眼发光"。其实不管怎么说,核心就是:你的教育主体——学生,是不是真正进入了课堂的佳境。  相似文献   

7.
用学科特点,引起学习兴趣每一门学科都有各自的特点,在这些特点中,只要善于发掘,总有一些使学生感  相似文献   

8.
一节好的课堂教学,应该具有明确的目标和突出的重点,明晰提问和适时的讨论,重视资源的使用和获取,注重思维的培养和信息的延伸,成功的体验和激情的调动,情景的创设和媒体的运用等,充分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音乐新课改已经推行十年有余,然而,人们对一堂音乐好课的标准仍没有达成共识。在仔细梳理现有的一堂好课标准且加以述评的基础上,从学生学的视角审视,判断一堂中小学音乐课是否为好课其标准为:AIDMAS。A就是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于音乐学习上;I就是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极其浓厚;D就是学生的音乐学习需要表现强烈;M就是学生在音乐学习上应该学有所得;A就是学生能够在音乐学习上动起来,在做中学,并能学以致用;S就是学生通过一堂音乐好课的学习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心满意足的内在体验。  相似文献   

10.
初中数学课堂,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先进教育理念的贯彻是好课的众多要素中最为核心的要素,而教育理念中最重要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最佳表现形式是实施先学后教.它的优越性在于提高学习效率,学生脱离教师的思维禁锢,创造力等多方面的重要能力可以得到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1.
曹贤钟 《高教论坛》2005,(6):100-102
“CAI课件制作“课程是高师教育技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此课程内容也是高师教育技术公共课的重要内容,认真思考该课程相关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作者“CAI课件制作“课程教学实践,文章着重讨论了“CAI课件制作“课程内容、课程特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习时空与课程资源之间,基础落实与个性发展之间,育人目标整体性与教师专业特长个性之间,教学集体性与学生学习个别化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只有通过科学制订学校年度课程计划,开展“学段统整”,启动“学域统整”,探索“学科统整”,开展“学程统整”实验等步骤,上述问题才能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学科是从事高水平科学研究和产生创新成果的基地,是造就学术大师与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舞台,是承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使命的平台.学科建设是大学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基础建设,是实现高质量的本科教育和高水平的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基础,学科建设涉及到学科布局调整、重点学科建设、交叉学科发展、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基地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学科建设必须立足创新,突出优势,优化结构,发展应用,扶持新兴;学科建设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准确定位,精心规划,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4.
课程评估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结合中央电大开展课程试评估的情况,对广播电视大学课程评估的目的、步骤进行了探讨;同时,对课程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标准和主要内容结构,从理论上进行了架构,对广播电视大学的课程建设及评价,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主进程从来不是单独在政治领域里完成的,它总是与经济领域、文化领域的发展相关,其中经济进程对民主进程的影响尤为显著。列宁说过,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而民主政治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出现的产物,它的发展、完善也离不开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随着精品课程的出现,以及其近十年来的发展,精品课程在推动我国的教育发展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近一段时期,微课作为一种迅速发展的新型学习资源,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当前,我们要认识到计算机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发挥微课的优势并将它应用于计算机精品课程的建设中,推动计算机精品课程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Prior to every semester, students make a series of interdependent Course Selection (CS) decisions. With the overall intent of investigating how CS decisions are made, this study examines differential considerations for selecting elective First Course and Last Course. Advanced undergraduate students (N = 655) described retrospectively their considerations for selecting First and Last Course. First Courses were selected for their prospective intellectual level, expected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students' potential learning and occupational gains (as well as comfort in terms of day, hour, and credits). Last Courses were selected because they were comfortable and easy. Students' postcourse satisfaction with First Course was much higher than with Last Course. Comparisons of CS considerations of satisfied and dissatisfied students indicated that quality of teaching was the only dimension separating these groups for First and Last Course alike. It was suggested that CS considerations and postcourse satisfaction (as reflected, for instance, in students' ratings of teaching) are distinct phenomena based on different criteria. Conceptual implications and ideas concerning effective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to assist students in CS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论人的课程     
教育是人自己的教育,学校提供教育的课程,也应当是人的课程。人的课程具有将人从自然人引向更高大、更高尚的人过渡的崇高使命。因此,课程改革并不只是文本本身的变革,更需要普遍看重的是思想的变革,若没有最能显示人性的思辨工作,其生命力是很有限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国外高校主要的德育途径的研究,揭示了显著课程与隐性课程在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绍了显著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具体表现,提出了在大力加强素质教育的条件下,如何提高我国高校德育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高师课程改革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对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特点,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作为培养师资源头的高等师范院校,应关注基础教育改革,主动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积极实施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对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