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手竿垂钓,大鱼上钩之后,能否遛好鱼,关系着垂钓的功败垂成。在(中国钓鱼)杂志各期中,已有很多钓友根据长期垂钓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对此做了许多大有神益的阐述。本人不揣冒昧,也来凑趣一议。鱼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为适应在水中特殊环境中生存的需要,鱼体形成了各种流线形的型体,通过尾鳍的摆动和侧鳍的配合,以达到自身的平衡和游动。几乎所有鱼类,都具备迅速向前和向侧下方游动的功能,向前,适应觅食、游动等日常活动的需要;向下迅速游动,能尽快躲避天敌和各种危险情况。因此,鱼类向前和向下游动,则迅速而有力,而向…  相似文献   

2.
话说鱼眼     
曹玉茹 《中国钓鱼》2001,(11):45-46
我们每个人都看到过鱼儿在水中游动时的情景,它那圆鼓鼓的大眼睛在一刻不停地搜索着什么。其实大部分鱼类和我们人类的眼睛很相似。在眼球的最前面是一层透明膜,叫角膜。在角膜内有水晶体和网膜,而水晶体是一个透明像玻璃的圆球,生在眼球里面。网膜则在水晶体的背后,上面有丰富  相似文献   

3.
鱼类生活在水中,因环境影响和生活要求,在一定时间、季节条件下,集群由一处出发沿着一定的途径,从一个水域向另一个水域做有规律的游动,这种现象称之为洄游。 洄游的原因是由于鱼类寻求适宜的场所,进行生殖、发育、生长和越冬。鱼类的洄游根据发生的原因按方向可分为向陆洄游、远陆洄游和垂直洄游。按性质可分为生殖洄游、索饵洄游和越冬洄游。 生殖洄游就是鱼类到生殖期间,集合成群游向适宜的产卵地  相似文献   

4.
阿牛学钓记     
吴世雄 《钓鱼》2005,(15):22-23
鲫鱼的习性:鲫鱼是淡水温度变性底栖鱼类,鲫鱼的品种繁多,分布相当广泛。这与其极强的适应性无不关系。任何复杂的水域环境它都能生存。在水温低至5℃或高至35℃时,它仍能正常的游动觅食。鲫鱼属杂食性鱼类,对水中的各种有机物碎屑、植物种子、水生昆虫、小鱼小虾等都“隋有独钟”。  相似文献   

5.
曾智宏 《中国钓鱼》2003,(11):25-26
鱼类的生存本能和习性,决定了它们对动态物体的追逐和喜好,静止的物体不易引起鱼类的注视,而游动的活饵却能激发鱼类的惊奇,刺激鱼类的感官,促进食欲。掌握了鱼类的这种特性后,在垂钓时,使静止的饵变得活起来,这是提高上鱼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鱼类的四肢     
生活在陆地上的各种哺乳动物,如牛、马、猫、狗,它们都有四肢,而生活在水中的鱼类,它们行动的主要器官则是鳍,这鱼鳍便是鱼类的四肢。鱼鳍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成对的,叫偶鳍,如胸鳍和腹鳍;一类是不成对的,称奇鳍,如背鳍、臀鳍、尾鳍。千姿百态的各种鱼类,它们身上的各种鳍是各司其职。胸鳍和腹鳍主要起保持鱼体平衡,配合鱼体转向和调整鱼体升降作用;胸鳍还可以像划船时的桨一样,一下一下地划动着,使鱼体在水中前进。如在水中遇到意外,要快速游动时,为了减少阻力,一般鱼儿都将腹鳍紧紧地贴在身上。鱼类的背鳍和臀鳍主…  相似文献   

7.
《钓鱼》2006,(15):39-39
浮标,可以在固定浮标的棉线结和水中浮标(或者连接环)之间自由地移动。但不是整个范围都游动的(不是全游动),游动的幅度只有1~2度的设定方法。使用的咬铅、水中浮标是B~5B左右的。不是像移动钓组一样一口气沉下去的,而是浮标和水中浮标慢慢地分开的游动钓组。它的好处是,泳层  相似文献   

8.
一、浅滩水区的优势和特点 1.浅滩有着丰盛的天然食物和活动空间。鱼类生存的依赖食物主要是水体中的天然微生物质和小型动物、植物等。随着高温以及雨季的到来,这些鱼的食物繁殖极其旺盛,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源,促进了鱼的活跃性,因此形成四处游动觅食,增加了垂钓时的咬钩机会。  相似文献   

9.
郭铁钢 《垂钓》2011,(7):44-45
扔头鱼是我们当地的一个俗称,其实它的学名为鰕虎鱼。这种鱼在海水和淡水中都能生存,属一年生的小型肉食性鱼类。它头大嘴大,小眼睛,身体细小呈纺锤形,肉质鲜美,不论做汤、红烧、酱炯,都是人们喜爱的美味。不过,吃这种鱼时若把鱼头扔了就相当于少了一道美味,故大家取其反意,多将其称为“扔头”鱼。  相似文献   

10.
柳明 《钓鱼》2010,(4):55-55
管形路亚(Tube)在清澈的水体中垂钓个性较为怠惰的鱼类效果非常好,它通常是在建筑物附近钓鲈时采用。大多数的钓手都是将管形路亚作为一种下沉型的拟饵来使用,而不是通过游动或者是触底状态来吸引鱼类的攻击,在这两种状态下,其他类型的路亚效果要比管形路亚效果更好。管形路亚并不属于“感觉”型的拟饵,这也就是说在将其抛投入水之后,你即便是保持钓线的松弛状态,也会很快便有鱼类对其发动攻击,这是因为鱼类不会放其从眼前“溜走”。  相似文献   

11.
苏群 《钓鱼》2014,(4):11-13
【问题1】最近几年,一些关于在铧尖须钓铧尖左侧的理论引起了本地钓友的兴趣,有些人便问:用于体育竞技的环形跑道全是按逆时针方向设计的,鱼类的顺塘逆时针方向游动与其有异曲同工之效吗?【问题2】我们知道:运动员在田径比赛中的环形赘道上做逆时针赛跑是与人的大脑左、右半球相关,那么鱼类是否也有大脑的左右半球呢?  相似文献   

12.
张海燕 《中国钓鱼》2005,(11):12-13
深秋初冬随着气温的下降,水温也逐渐冷了下来,大多数鱼类归潜深水,进入冬眠状态,不再游动摄食;而鲫鱼是耐寒鱼类,水温在10℃左右时,照常觅饵摄食,只是活动范围小了,摄食动作小了,活动量小了,觅食不积极了。根据此种情况,深秋初冬钓鲫鱼的方法应有针对性地调整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盛夏话夜钓     
盛夏一般白天温度都会很高,大一些的鱼类都会藏于隐蔽处不肯进食,而夜晚万籁寂静、凉风习习,大体型鱼类开始游动觅食。这时的鱼儿是饥不择食、相当好钓的,而且晚间很少有小杂鱼闹钩。  相似文献   

14.
鱼类是终生营水生生活的低等脊椎动物,能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沉浮邀游。其出色的游泳本领,来自于身体诸多方面的特殊结构和功能。1.特殊的体形和体表粘液:鱼的体形可谓多种多样,但多为纺锤形、流线形和扁形。这些体形很符合流体力学原理,在水中运动阻力小,运动快。这也是鱼类长期生活在水中,为了更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逐渐进化的结果。在鱼的体表还附着有大量粘液,这是由皮肤分泌而来的,其作用之一就是填充体表间隙,润滑身体,减小与水的摩擦力,让鱼类的游泳更加迅速快捷。2.特有的感觉器官——侧线:我们看见的侧线实际上…  相似文献   

15.
立冬到立春的三个月,我地银霜覆盖,草枯水冷,寒风凛冽,雪花纷飞,气温下降至0℃左右。鱼儿属冷血动物,它的体温是随着水温的高低而升降,水温降到0℃时,鱼儿便成群聚集在深水中打窝封口冬眠,俗称"落坑",只依靠它自身在深秋时体内所贮存的养分维持生命而不游动寻食。此时,垂钓者会歇竿停钓"刀枪入库"等待来年立春后再显身手。殊不知,鱼类中还有比较能耐寒的鱼  相似文献   

16.
文昌鱼为生活在现代海洋中的一种鱼形脊索动物。我国厦门、青岛、烟台沿海均有分布。有人认为它是鱼类的祖先,笔者以为这一看法值得商榷。所谓鱼类的祖先,是指鱼类由其直接演化而来。它先于鱼类出现在地球上.在身体形态、内部结构。器官发育及其功能等诸多方面又最接近原始鱼类。鱼类起源于4亿年前,而文昌鱼生活在现代,它怎么可能成为鱼类的祖先呢?如果文昌鱼是鱼类的祖先,说明它已经进化成了鱼类,那么,哪里还会有现代的文昌鱼呢?既有现代的文昌鱼,说明它并未进化成鱼类。就这一点而言,文昌鱼是鱼类祖先说也是讲不通的。由于没…  相似文献   

17.
冬季天寒地冻,鱼儿为了躲避寒冷,都本能地潜藏到较深的水里,大多数鱼类进入冬眠状态,不再游动摄食。而鲫鱼是耐寒鱼类,水温在10℃左右时,照常觅饵摄食,只是活动范围小了,摄食动作小了,活动量小了,觅食不积极了。因此说冬季用手竿在近岸边钓鲫鱼已很难有收获,手竿几乎失去了用武之地。而用抛竿串钩钓远钓深水,则能收到  相似文献   

18.
诱钓小白鲦     
王濛 《垂钓》2001,(1):54-55
白鲦,北方俗称“尖嘴子”。因是浮鱼,在水面游动敏捷,故很多人又把它叫做“白漂子”。白鲦分布极广.北起黑龙江的阿穆尔河及呼伦池、贝尔湖,南到台湾,西起四川、甘肃,东到朝鲜西北。我国有7个品种,朝鲜有1种,故基本可以说是我国的特有鱼类。它是小型上层鱼,鳞体细而银白,体形细长,  相似文献   

19.
大源 《健与美》2024,(3):8-9
<正>为了营养和美味,我们从未停止对鱼的探索,目前,一种叫做“挪威青花鱼”的鱼在市场上越来越多。从口感、营养、做法多个角度来看,看这种鱼到底品质如何。挪威青花鱼是它被放上货架时的俗称,学名叫“大西洋鲭鱼”,或俗称挪威鲭鱼。鲭鱼是远洋、暖水性鱼类,游泳能力强,速度快。挪威鲭鱼是游泳健将,因为它没有鱼鳔,一生都在不停游动以保持不会下沉,所以它的肉质紧实有弹性,被称为“海中鸡肉”。  相似文献   

20.
冬钓有八招     
李哲 《钓鱼》2006,(23):30-31
冬季不少鱼类已进入水深处区域,游动范围小,摄食少,加上部分不耐低温的鱼种封口,钓鱼鲜有佳绩。有的钓友因此而偃旗息鼓。其实,鱼类在冬季不是绝对禁食的,虽然冬季寒冷有较多的不利因素的,可一旦掌握了冬钓出行的时间和技巧,同样可以钓有所获。笔者因喜爱钓鱼而每年持之以恒地冬钓,每次收获尚可。总结归纳有以下的体会,冬钓有八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