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咋让鱼咬钩     
何京 《中国钓鱼》2005,(3):30-30
垂钓时最怕的就是鱼不咬钩,这种情况大多是发生在天气、水情不对路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认为在这样的条件下鱼不咬钩是很正常的,是不可能有办法使它咬钩的。但我认为如果办法运用得当,鱼还是会咬钩的。  相似文献   

2.
《钓鱼》2007,(3)
无论是休闲钓还是竞技钓,常常可见到窝子中有鱼星,但不见鱼儿咬钩的现象。窝子里食多且味道也不错,但鱼儿就是不咬钩或很少咬钩。钓鱼人千方百计地调换饵料,增添诱鱼剂或不断地改进钓组、用漂、用钩,均不奏效,究竞是什  相似文献   

3.
水中含氧量的多少是鱼类生死攸关的头等大事,比食物更为重要。良好的水质,要求溶氧充足,每升水含氧达2.2毫克以上。如果低于1.1毫克/升,鱼就会开始上浮;降至0.5毫克/升将严重浮头;降至0.3毫克/升以下就会窒息死亡。鱼浮头是不咬钩的,即使不浮头,缺氧时也难以钓获。因此,水中缺氧是影响钓鱼的十分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邹思全 《钓鱼》2012,(10):22-22
在垂钓中,尤其是在使用悬坠钓法时,常常出现窝中明显有鱼在活动,就是不咬钩,或出现漂相紊乱上鱼率很低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鱼不咬钩或咬钩不积极的情况,到底是什么原因影响鱼不咬钩,该怎样应对,如何应对?就成了钓鱼人非常关心的重要问题。多年的垂钓经验和钓鱼日记记录,理论再结合实践,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各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但大多不是什么大问题,多是细节决定成败的小问题,只要进行认真细致分析,准确判断,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按症配药,鱼就会咬钩。  相似文献   

5.
《钓鱼》2007,(12)
夏秋过渡时期,使用长竿短线钓法,常遇到钓点鱼星很多而鱼不咬钩的现象。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很多:有时问题出在温度、气候或是钓饵和钓法上。然而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却被很多钓鱼人误认为正常,甚至认为某些天气鱼就是不可能咬钩的,尤其是在气候反常时,把鱼不肯咬钩  相似文献   

6.
伏治友 《垂钓》2014,(1):56-57
在鱼儿不上钩的原因中,有些是客观因素,有些是主观因素。关于主观因素,当然与钓技有关。钓技高,鱼咬钩的几率也高;钓技不高,鱼就很少咬钩或者脱钩。而在钓技当中,操作不规范是造成鱼不咬钩或脱钩的主要原因,例如.  相似文献   

7.
《钓鱼周刊》(2002年12月23日)刊出“鱼不咬钩的几种原因”一文,值得一读,作者说了四个“不”咬钩的原因很有道理,借此机作些补述:一、水中缺氧不咬钩文中已作了说明。但水中缺氧有几种原因:一是一清早(特别是水中植物丛生的水域),常能见到花、白鲢在水面游动(俗称“浮头”),鲤、鲫鱼在浅水区“不安稳”的动(时停时游)。这表示水中含氧量不足(有时在岸边能见虾子趴在那里不动,甚至于蹦上岸来)。这是因为水草丛生的水域、由于夜间水草光合作用下降,使水中含氧量快速减少,一直要到日出后,恢复光合作用,才能增加水中含氧量,所以清晨(日出前)是…  相似文献   

8.
邹思全 《钓鱼》2011,(2):38-39
外出钓鱼时,我相信钓友们都碰到过这样的情况,钓点有鱼,虽然不是很多,可就是不咬钧,半天才来一口。这就是典型的慢口,不是不咬钩,而是很长时间才咬上一口,使用常规钓法,是钓不到多少鱼的。碰到这种情况,很多钓友不是去想方设法改变钓法诱鱼咬钩,  相似文献   

9.
柏名荣 《钓鱼》2004,(11):17-17
春夏过渡时期,钓鱼时常遇到钓点鱼星很多而鱼不咬钩的现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有时原因出在气候上、温度上、鱼饵上或是钓法上。然而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却被很多钓鱼人误认为正常的,是不可能有办法咬钩的,但笔者根据多年的垂钓实践认为,在这个时候,钓者如果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将死饵变活饵,鱼还是会咬钩的。  相似文献   

10.
于至凌 《钓鱼》2014,(15):26-27
夏天到来后,气温、水温不断升高,鱼也不好钓。尤其是气压低、水位下降的时候,近岸的鱼情实在不怎么样。使用手竿很少有鱼咬钩,就是有鱼咬钩,浮漂动作也不大,钓获的也大多是小白鲦之类的杂鱼,有时甚至一天钓下来,白鲦等小杂鱼也不咬钩。但近几年来,在炎热的夏天和初秋时节,笔者发现手竿不上鱼时,小小的串钩却能带来意外的惊喜。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的垂钓中,常常可以见到窝子中有鱼星,但不见鱼儿咬钩的现象,不论是休闲钓或是竞技钓均有发生。窝子里食很多且味道也不错,但鱼儿就是不咬钩或很少咬钩。尽管钓鱼人千方百计地调换饵料,增添诱鱼剂或不断地改进钓组、用漂、用钩,均不奏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经与有经验的老前辈交谈请教和多年垂钓摸索得出以下结论:其  相似文献   

12.
去年冬至过后的一个星期天,气温0-6℃,微风多云C我和同事到朋友家的一条散养河里(放养草、贿等鱼苗,不人工喂养,野生鲫鱼较多)垂钓。从上午9点钟开始,一直到11点多钟没有任何咬钩迹象,只是窝里有一个小泡。凭经验,我坚信有鱼,不咬钩也许是时机不对头,便做出了饭后再钩的决定。饭后,天气有了变化,下起了小雨。大约1点多钟,我不死心地再次在老窝子里下钩。果然有鱼咬钩了,只见浮漂接二连三地被拉人水中。到4点钟,已钓鲫3.8千克。为什么会有这次丰收呢’!这里有一个冬钓特殊时机的把握问题。所谓冬钓特殊时机是指在冬天最…  相似文献   

13.
江沉 《中国钓鱼》2003,(4):24-24
鱼不咬钩总有原因,诸多原因中,钓饵不对路是其中之一。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4.
晃饵     
张炎冰 《钓鱼》2010,(14):23-23
用商品饵钓鱼会遇到一种情况:鱼轻微触动钓饵,但不把它吞进嘴,浮标出现一次或两次微弱鱼讯后就没有动作了。此时钩上的饵还在,可是鱼再也不咬钩了。对此,有经验的钓手会拖动一下钓组,这样饵一晃动,鱼就咬钩了。  相似文献   

15.
张炎冰 《垂钓》2002,2(10):28-30
在商品饵出现之前,人们对钓饵的认识主要是感性的。钓鲫鱼用蚯蚓,钓鲇鱼用蚯蚓,钓草鱼也用蚯蚓。当用蚯蚓钓不到鲢鱼之后,就断言鲢鳙不咬钩。只有聪明的钓手会从感性认识中发现某些异状,又由异状中总结出一般人不易发现的特殊规律。如:鲫鱼不咬钩时提钩逗一逗,鱼就咬钩了;中午水温升高,钓饵沉底后极少有鱼咬钩,但下沉过程中会出现半水截饵的信号,于是随鱼的泳层变化而有钓棚调整等等。  相似文献   

16.
手线钓卵鱼     
水伙 《垂钓》2002,2(3):67-67
广东杨鸣钓友:春钓应该是很惬意的事,可是只见鲤鱼跳,不见鱼标动。产卵期的鱼不爱咬钩的,能不能介绍一些卵期咬钩的鱼和专攻卵鱼的钓法?  相似文献   

17.
甯夕雨 《钓鱼》2005,(5):36-36
野钓中常见钓友在鱼不咬钩或鱼上钩迟缓的情况下,一次又一次地把大量的诱饵投进窝点,结果是窝点里鱼星不断地泛上水面,但鱼仍旧不咬钩,钓友甯夕雨著文,《摆脱野钓中的误区》帮你摆脱这个困惑。  相似文献   

18.
王敏 《钓鱼》2005,(13):35-35
很多有水草的池塘,塘内溶氧充足,水底淤泥肥厚,鱼星很多,但经常出现鱼不咬钩的现象。经过笔者反复观察后,发现当钩落底时,由于铅坠重量的原因,将钩带进淤泥,使鱼不容易发现钩饵,减少了鱼上钩的几率。  相似文献   

19.
李洪升  陈泽纯 《钓鱼》2007,(6X):28-28
夏秋过渡时期,使用长竿短线钓法,常遇到钓点鱼星很多而鱼不咬钩的现象。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很多:有时问题出在温度、气候或是钓饵和钓法上。然而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却被很多钓鱼人误认为正常,甚至认为某些天气鱼就是不可能咬钩的,尤其是在气候反常时,把鱼不肯咬钩的原因归结到温度或是钓饵上。笔者根据多年的垂钓实践发现,很多的时候并非如此。在遭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  相似文献   

20.
1998年8月的一个周末,我独自一人去永吉县庙岭水库东岸钓鱼。由于天热,水中缺氧,鱼不爱咬钩,我投下6把豆饼约,两天时间连大带小总共钓了2.5千克鱼。下午2点钟,我决定不钓了。于是,开始忙着收钧。几乎就在同时,晴朗的天空中,东南方飘来一片乌云。说时迟,那时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