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湖南钓友李群问:用海竿垂钓如何判断鱼咬钩呢? 用海竿垂钓时,如何判断鱼咬钩呢?也许会有人说,这有什么可探讨的呢,一动就提竿嘛。这当然也能钓起来一些鱼,但是如果不了解鱼儿咬钩的习惯,每动就提,有可能出现提竿过早过晚,或提竿不当,丧失一些上鱼的机会。因此了解一些鱼咬钩的习惯及海竿摆动时的各种“语言”,大有好处。 用海竿垂钓时,鱼的大小和种类不同,气压水温的不同等等,鱼  相似文献   

2.
有句渔谚叫“神仙难钓午时鱼”,它和“钓早钓晚,不 钓午间”等渔谚其实是一个意思,是说夏季垂钓的最佳时间是早晚。中午很难钓上鱼来。这话说得有道理,也是经验之谈,但也有它的局限性。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逐渐掌握了一些夏季中午垂钓中鱼的方法,抛砖引玉,求教于诸多钓友。 中午垂钓影响中鱼的因素主要是气温、水温的增高造成的。当温度升高时,水中就会出现缺氧现象,使鱼儿厌食拒食。再加上中午阳光强烈,鱼儿又多喜弱光,大都到深水中或树荫下躲藏,此时垂钓,找准钓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1.钓树荫。找大树的树荫,河边倒伏…  相似文献   

3.
杨传昕 《钓鱼》2010,(19):32-32
和酷热的夏季相比,秋季的鱼确实比较好钓。这是广大钓友在长期的垂钓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无需置疑的。经过炎热难耐的夏季,鱼儿备受”煎熬”,一旦到了天凉气爽的秋季,气温和水温下降,鲫鱼们感到非常舒适,加上为了储存营养准备过冬,鲫鱼的活动量、活动范围增大,食欲旺盛,便不停地到处(特别是浅水域)游弋、嬉戏、觅食,鱼确实好钓了。但是,  相似文献   

4.
冰钓三要     
鲁祥 《中国钓鱼》2006,(2):29-29
一要敲冰震鱼 进入冬季,鱼儿们开始冬眠,此时它们早已集聚了足够的能量,群居水的深处相互依偎保持体温。冰钓者往往采取撒“窝子食”的方法引诱鱼儿光顾。由于水温低、透气差,食饵的香味扩散缓慢。尽管鱼儿的嗅觉比较敏感,但由于处于冬眠状态,而难以摄食,这时,采取“敲冰震鱼”的方法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选择。其做法是:对怀疑某处冰层下面可能藏有鱼的地方进行不规则的敲击,将鱼儿从“栖息处”赶出来。鱼儿不仅嗅觉灵敏,其听觉也十分敏感,它们生性胆小,警惕性很高,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惊慌失措,四处逃生,从而为垂钓者创造了机会。在垂钓期间此法可反复使用直到有鱼光顾(一般15~20分钟敲打一次冰面为好)。但应提醒钓友们,使用此种方法以不影响其他钓友垂钓为好。  相似文献   

5.
马松录 《钓鱼》2013,(10):30-32
鱼在什么情况下觅食?这是每个钓友都十分关心的问题。一般来讲:水质、水温、光线是影响鱼儿觅食的三大主要因素。大多数淡水鱼的觅食条件是:氧气充足的清新水质、15~30℃的适宜水温、光照度不太强烈的弱光。针对这一情况,人们总是选择与之最接近的条件来指导垂钓。鱼在什么情况下觅食最积极?因素诸多,我只从水质、水温、光线这三个方面谈一些我的粗浅看法,不当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6.
夏钓ABC     
何京 《中国钓鱼》2003,(6):22-22
A.最佳垂钓时间 鱼儿吃食的最佳水温是20~30℃之间,由于盛夏天气炎热,白天水温在35℃左右,鱼儿会游入深水中“避暑”,所以中午一般是不容易上鱼的。夏日上午9时之前,下午5时太阳西斜后,水温一般在  相似文献   

7.
在饲养塘垂钓,常见一些钓友垂钓时,不时地抓起颗粒饵撒向钓点,结果,越撒反而上鱼越少,越慢。怎么回事呢? 大家知道,打窝诱鱼的根本目的是诱鱼,其原则是诱饵适路、味强、对口味,使鱼儿闻得着,吃不  相似文献   

8.
粱子 《垂钓》2006,6(2):37-38
我们在垂钓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脱钩跑鱼现象。大多数钓友除了痛心疾首一番,很少会痛定思痛,思考鱼儿脱钩的原因,转而继续垂钓。结果往往是又出现鱼儿逃之夭夭的遗憾。我建议广大钓友在发生这一情况之后稍事休息,仔细察看一下自己的钓具,分析一下脱钩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是更换钓具,或改变技术、更换钓位等,这样我们才能有长足的进步与喜人的鱼获。就我多年来垂钓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刘敏 《钓鱼》2014,(13):28-29
现在已是夏季,和春天的鱼情比起来是喜忧参半。喜的是鱼儿已经渐渐活跃起来,能选择垂钓的目标鱼是越来越多,有时候都不知道该钓什么鱼,且鱼口比以前要明显得多,在调钓关系上面也不用像初春那样讲究。忧的是气温上升后很多钓友不屑一钓的杂鱼如白鲦、小翘嘴、鳑鲏、爬地虎等非常活跃,经常在你垂钓目标鱼的时候对你不停地骚扰,这些小杂鱼让你觉得浑身不自在,又力不从心,对付不了,使得你存这样好的垂钓季节里经常高高兴兴地出门、闷闷不乐地回家。  相似文献   

10.
黄旺意 《钓鱼》2009,(23):37-38
“三分钓技,七分钓位”。这句钓谚说明在整个垂钓活动过程中,钓点选择的重要性,尤其在鱼儿少吃少动、觅食活动范围不大、天寒水冷的冬季则更加显著。因为冬季垂钓主要是人找鱼,不是鱼找饵,只有找到鱼儿躲避严寒,  相似文献   

11.
赛事报道     
7月5日,是香港回归后的第一个双休日,天气晴,西北风2~3级,气温18~30℃。这日,我迫不及待地和钓友陈建华于清晨5时来到了距沈阳市法库县县城58公里的三合成水库垂钓。这个水库不大,三面环山,未受到污染,鱼儿非常鲜美,是垂钓的好去处。  相似文献   

12.
<正>夏季天气炎热,雨水较多,水位、水温经常变化。有些钓友鱼获不多,往往认为这个季节是垂钓的淡季。其实,鱼儿栖息、觅食、活动的地点,是随着天气、气温、水温、水位等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的。我们如果能够掌握鱼在夏季的活动规律,追随鱼儿选择钓点,就能钓到更多的鱼。那么,夏季怎样正确选择钓点呢?一、依据天气变化1.热天选深,天凉选浅夏季是一年之中日平均气温最高的季节,但并不是每天都一样高,仍然有酷热和凉爽之分。热天浅水处水温比深水处高,深水区成了“空调室”,鱼会游到“空调室”里“避暑”。这时,深水区是比较理想的钓点。  相似文献   

13.
王飞 《钓鱼》2004,(15):41-41
在垂钓收竿后,如何将活蹦乱跳的鱼儿带回家是件让很多钓友头痛的事情。笔者在多年的垂钓活动中总结出以下三种方法,供大家参考,让我们把鱼活着带回家,品尝新鲜的美味。  相似文献   

14.
《中国钓鱼》第123期(2000年第10期)载谭佛航先生《答钓友·鱼的行动受什么支配》一文。该文对鱼的行动主要受温度、氧气和食物等方面的支配,进行了精辟的论述。读者很受启发,受益匪浅。可能是篇幅的限制,该文对支配鱼的行动的其他  相似文献   

15.
张仲斌 《垂钓》2009,(8):39-39
很多休闲钓友在使用手竿传统钓法垂钓时都常使用面食,虽然面食使用方便且十分容易调整形状和大小,但在炎热的夏天,面食十分容易发酵、变黏,所以搓饵上钩时很粘手、很麻烦。一般,我们克服的办法是在制作面食的时候少掺些水。但是,水少加了面食往往太硬、太难搓,而且鱼儿也不买账,这就又影响了钓获。通过不断摸索实践,我找到了一种令传统面食不再粘手、搓饵装钩容易的办法,现分享给广大传统钓爱好者。  相似文献   

16.
农兵 《垂钓》2013,(7):22-22
夏季是南方钓友垂钓罗非鱼的黄金季节。说起罗非鱼,有时候确实非常好钓,可以钓到你手发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种鱼刚刚引入我国的时候,相信很多南方钓友夏季垂钓时都曾经历过罗非成群排队吃饵的现象,只要有一条带头上钩,其他罗非就纷纷前赴后继,毫不夸张地说,甚至可以将水底的罗非全部钓光1只是近年来,不知什么原因,罗非鱼群起抢食的凶猛场面越来越少了,但是如果选对钓位,仍然有机会邂逅疯狂的罗非鱼群。  相似文献   

17.
一、时间。一般情况水温在15-26℃之间对鱼儿觅食繁殖非常合适。如果水温低于5℃或高于32℃时,鱼儿厌食,基本上已停止摄食。晴、阴、雨、风对鱼儿影响很大。气压低时,水中含氧量低,鱼儿不摄食。应选在气温、气压、水温相对比较好的天气去垂钓。  相似文献   

18.
张忠江 《垂钓》2013,(6):32-33
钓鱼人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几次出钓,钓场、钓位、饵料、垂钓时间段均不变。天气情况也非常接近,可是有的时候鱼儿狂咬,有的时候鱼儿却不开口。这令很多钓友费解。后来有人发现。其奥秘就在于气压的变化。在国外,气压是钓鱼人衡量能否出钓的关键因素之一,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在此,笔者将就气压对垂钓活动的影响及应对气压变化的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期为广大钓友们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王静  昕东 《垂钓》2007,7(2):44-44
时下已进入寒冬,按理说钓友们早该偃旗息鼓、刀枪入库了,可还有相当一部分钓友不肯罢休,纷纷投入到冬钓中。冬季垂钓,不论是在南方的户外还是在北方的大棚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钓点的水温非常低。我们都知道,一旦水温比较低,鱼的活动能力就会大大下降,鱼的吃口也会变得非常弱。因此,对于广大钓友来说,如何选用浮标可能是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在水温高、鱼吃口好时用什么样的浮标都可以将鱼钓上来,可在水温低、鱼口弱的条件下,选用浮标就很讲究了。下面,我仅就浮标的标尾(实、空心尾)来谈谈冬钓浮标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游云  木子 《中国钓鱼》2023,(11):44-45
<正>深秋到初冬的这个阶段,虽然天气已经开始比较冷了,但是气温还不至于太低,当然鱼情肯定会同夏秋时节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出钓天气的选择上就非常重要。钓友们需要记住:以下几种天气,鱼儿大概率不开口。一、降温天只要遇上降温天气,鱼儿往往是不开口的,因为水温变化较大,导致鱼暂时无法适应。鱼的主要精力都在调节体温以适应水温变化上了,也就暂时不会进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