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德格尔揭示了"此在",并且揭示了"此在"的存在——"在世界中"的状态。唤起了人们对自身的关注,挑战了传统的形而上学,认识论以及人道主义。此在对存在进行怀疑和询问,思考其存在。海德格尔强调的人是在世界中存在的人而不是单独的个体,更不是理性的抽象的类。人生活在世界中,应当关注自身的存在。人在世界中,并且揭示世界和世界中的存在者。海德格尔"此在"概念的提出以及对此在的"在世界中"存在的分析,对于当代仍然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中通过对原始艺术的世俗化图像与造型四个方面的分析,使我们清晰的认识到原始艺术的世俗化图像与造型基本排斥了象征成分、事件原型,并和图像、造型本身在意义上几乎等值。  相似文献   

3.
自古希腊以来,传统形而上学家们都试图证明世界及其存在物的实在性(Realit?t)本质,但海德格尔却认为,尝试去解答存在物的存在这个问题本身就是荒谬的。从海德格尔的视角,传统存在论执着于证明世界实在性问题的原因有三种:率先把世内存在者理解为现成之物,把世界理解为众多存在者的集合,跳过存在论而以认识论为先。在《存在与时间》第一篇,海德格尔通过对此在(人的存在)的生存论结构——“在-世界-之中-存在”的分析,化解了传统实在论对外在世界实在性问题的徒劳证明,而对“用具整体”、“世界之为世界”以及“在-之中”结构的分析正是理解海德格尔这一努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是一个强大的日常生活世界。它严重影响了中国迈进现代化的进程。我们的教育要有“文化自觉”精神,在立足于中国现实生活世界的基础上实施超越现实生活世界的教育,而不是“回归生活世界”。超越不是简单的脱离,而是基于现实生活世界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生活世界,追求更完关的理想生活。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现象学从存在论的“此在”出发,论证了人与世界、人与技术是一种操作与实践关系,并在存在主义人文主义的立场上进行技术批判。当代技术现象学聚焦于人与技术的关系,在“形而上”的研究传统之外,呈现了“形而下”的经验转向。对技术的批判固然重要,但技术的社会建构更为根本,通过对技术的调节与控制可以建立人一技术一世界的生态平衡系统。  相似文献   

6.
人与世界是帕斯捷尔纳克小说关注的主要对象。他的哲学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另一方面是对待爱情的态度。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帕斯捷尔纳克力图消除两者之间的界限,寻求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契合,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推向了一个全新的理想境界;关于爱情的主题,激烈的情感是创作的源泉,甚至超过生活本身的影响,爱情会让人走出理性因果的桎梏,回归人的自然本性,实现哪怕只是一瞬间的作为人的使命与价值,从而实现人对日复一日的平凡生活的超越。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世界文学"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文学”的思想,是在“世界主义”流行的18世纪产生的。马克思的“世界文学”不是一个纯文学概念,而是一个包括文学、艺术、哲学、科学等在内的文化概念,它植根于工业生产和世界贸易等全球化物质基础上的现实和必然。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剔除民族间的隔阂,克服本民族的局限性,互通互利,把各民族所创造的精神产品变成世界各民族都能共同欣赏的公共财富。  相似文献   

8.
电影《布达佩斯之恋》以存在主义者萨特的荒谬理论为契机反映人的荒谬性等范畴内的哲学向度。在对荒谬与死亡殊途同归的展示中,影片言说了人面对荒谬的表现,揭示人的生存处境及"反抗绝望"的生命力量,并传达了应泰然面对荒谬的人生走向。  相似文献   

9.
彭钢 《江苏教育》2014,(5):22-24
若把学校工作理解为以教育专业为核心的自主教育实践活动,那么专业精神就是校长更为广阔的精神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精神维度,甚至是以教育实践活动为中心所建构的精神世界的“核心维度”,我们可称之为“教育学的立场”。专业精神常常与某个领域的学术活动高度相关,但校长的专业精神与专家、学者的专业精神不同,它要面对复杂的教育实践活动而不是“单纯”的教育学术活动,因而它是寓于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教育理性精神与实践智慧的表现,准确地说是体现校长对教育专业的自觉与超越的理性精神,其中包含着三个维度的水平院自觉意识、自主实践、自由超越。  相似文献   

10.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决定哲学发生的原由和存在的根据,从根本上说,哲学是人类为了解决人与世界的关系而发明创造出来的思想成果,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根本问题。人与世界的关系包括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界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说,人与世界的关系也就是人与环境的关系。把哲学的根本问题规定为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既可以在哲学史上得到证明,更是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1.
皮皮 《初中生》2014,(8):38-39
我们常专注于世界的表象,而忽略了其中潜在的美景。当我们意外发现它们的魅力时,已被深深地吸引。新西兰南岛,坎特伯雷南部约四千多平方千米的麦肯齐盆地,被认定为世界第四大黑夜保护区,是地球上观测星象的最佳地点。在这里你能清楚地观测到猎户座、北斗七星等星座。  相似文献   

12.
《小学时代》2012,(5):20-21
印度是波斯东边的一个国家,那里生活的人叫印度人。你还记得吧,印度是早期文明发源地之一,它也是沿河谷发展起来的。记得河的名字吗?给你点提示,它和印度这个国家名连在一起。记起来了吧?它叫印度河。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探寻了教师课程与教学自在发展的理论基础与表现方式,而后分析了目前教师课程与教学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师课程与教学自觉发展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4.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的世界文学史与比较文学是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的基础课程。多年来,本学科的教师们潜心教学,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实践,丰富教学内容与方法,探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为了促进该学科教学的进一步改善,郑州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的教师希望用笔谈的形式,写出每住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经验,以便于相互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的西方文学中,人与外在世界的对抗常常表现为强与弱两种方式.海明威与卡夫卡在文学中作出的选择,恰好以某种极端的方式,成为这两极方式的象征性代表:海明威塑造了一系列"硬汉"形象,面对世界表现了一种打不败的优雅姿态;卡夫卡描写了一系列弱者境况,面对世界呈现出无奈的态度.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表达了现代人类涉足其中的那个世界的不可理喻和荒诞性,并分别在文化的断裂地带完成了一次自我追寻.  相似文献   

16.
对《老子》“三一”思想流行的宇宙生成气化论的解释本质上是把形上之学的言述代换为自然一物理学的命题,因而也是对形上之学本身的遮蔽与颠覆。本文围绕着形上之学与自然一物理学的区分这一主轴,通过对“三一”思想的真正内容──以语言为中介和动力的此在世界的建构──的分析,力图把“三一”学说从自然一物理学的遮蔽下解放出来,使其成为形上之学的发生,也即形上之学在此在如何被经验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由辛红娟教授所著的<<道德经>>在英语世界:文本行旅与世界想象>>在大量文献查证的基础上,历史性综合描述和研究了<<道德经>>文本在英语世界的行旅及因文本旅行所造成的世界想象.作者研读此书之后受益匪浅、感触颇深,对书中所研究问题进行了一些总结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世界主导教育导致了教育与生活世界的脱离,教育要走出这一困境就有必要回归生活世界.但是超越性是教育的本质特性.如果忽视这一点,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就会走入回归日常生活的误区,因此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应以超越性为前提.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世界主导教育导致了教育与生活世界的脱离,教育要走出这一困境就有必要回归生活世界。但是超越性是教育的本质特性,如果忽视这一点,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就会走入回归日常生活的误区,因此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应以超越性为前提。  相似文献   

20.
任何理论都应该是时代精神的代言人和本土现实问题的应答者:理论没有绝对的好与坏的区别,它只有通过时代和民族两个纬度对现实问题做出回应才能获得自己存在的权利,也就是说理论的产生和应用有自己的境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