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盛暑话凉扇     
扇子,在我国历史悠久,据传早在公元前26世纪就有扇子,且有“其制起于轩辕氏黄帝”之说。扇,户下从羽,可见最初的扇子是“羽扇”。相传商殷时王者用雉羽造长柄大型羽扇,作为出行仪仗饰物。在敦煌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使用这“仪仗扇”的生动画面。汉代以后用绢制的纨扇,在宫廷中兴盛起来,称之为“宫扇”。  相似文献   

2.
几千年来,人类在制作、使用、赏玩扇子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提炼扇子的外在形式之美,内在精神之趣,即所谓"用扇之器,挥扇之技,明扇之性,赏扇之艺,品扇之趣,喻扇之情,摄扇之形,化扇之韵,挥扇之神"[1]313.扇子早已不仅是简单的招风纳凉的实用工具,它更是一种内蕴甚丰的文化器物.博物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是透视社会文化的窗口,被称为人类进步所积累起来的文化金字塔.国内外许多大型博物馆内,都将古代扇子作为重要的收藏内容.例如湖南省博物馆藏有西汉时期的扇子,湖北荆州博物馆藏有战国时期的扇子.其他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埃及博物馆、印度博物馆等著名大博物馆内,更是不乏珍贵的扇子藏品.随着人们对于扇文化的认识不断加深,扇子作为文化器物的身份愈加凸显出来,在社会上产生了专 门性的扇博物馆和扇组织.扇博物馆是专以扇子为收藏对象的博物馆,集中了人类创造的各种扇子,这对于发掘和研究扇子的悠久历史,展示和传承扇子的丰富文化,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扇组织是社会上对扇子收藏和扇子文化怀有共同志趣的人们所组成的团体,扇组织能够体现出扇文化在当下社会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是公众对扇子参与、关注程度的重要评判指标.  相似文献   

3.
<正>扇子在中国历史悠久,从伏羲女娲借扇遮面到传说中尧舜造扇,最终诞生我国的扇业祖师爷齐纨,之后,更有八仙与扇子的渊源,这些都体现出中华民族智慧与扇子工艺美术的久远脉络。我国关于扇子最早的文字记载始于晋人崔豹所著的《古今注》,舜为了"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扇子实物出现最早的是湖北江陵马山楚墓出  相似文献   

4.
王星记扇     
"杭州雅扇"自古有名.尤其是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后,许多制扇名匠和书画艺人云集杭州,杭扇生产更为兴旺,到清朝中叶,杭州营纸扇者总计有50余家,工人达四五千人.当时的杭扇与丝绸、龙井茶齐名,被誉为"杭产三绝". 有"东方瑰宝"之称的王星记扇是杭扇的杰出代表.杭州王星记扇庄创建于清朝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创始人王星斋自小随父学艺,20多岁就成为杭州制扇业中的砂磨(制扇中的主要工序)名匠,他的妻子陈英,也从小学习贴花技术,做得一手好泥金扇.  相似文献   

5.
扇文化集趣     
古往今来,扇子与人们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由此派生出许多与扇有关的文化. 扇谜在民间流传着许多有趣的扇谜,如:"有风不动动有风,不动无风动有风,等待梧桐落叶时,主人送我入冷宫"、"打开半个月亮,收起来兜里可装;来时石榴花开,去时菊花开放,"这些扇谜隽永风趣,为夏日纳凉倍添乐趣.  相似文献   

6.
皇太后仪驾清代皇帝母后所用之车驾仪仗。凡万寿节、元旦、冬至及其他庆典,由孪仪卫先对陈设。其制与皇后仪驾同,惟车、舆兼绘龙凤文。(李敏)皇贵妃仪仗清代皇贵妃出外所用之车驾仪仗。其制与陈列顺序:吾仗、立瓜、队瓜、赤黑素旗、金黄色凤旗、赤黑凤旗、金黄赤黑三色素扇、赤  相似文献   

7.
賣葵扇扇了起源于中国.祖先在烈日炎炎的夏季,随手猎取植物叶或禽羽,用以障日引风,这便是扇了的初源.古书有“黄帝作五明扇”“舜始造扇”的说法,距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殷商时代,扇子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成,称为“障扇”,专用于帝王出巡时挡风避沙.西汉开始,扇了取凉功能得到重视,诸葛亮轻摇鹅毛扇,运筹帷幄.直到东汉,扇材扩大到竹、木、纸、棕榈叶、槟榔叶、麦杆、蒲草等.  相似文献   

8.
扇子是源自华夏本土的一种沟通介质,除了日常纳凉逐暑、拂灰掸尘、扑蝇驱虫等实际功能之外,也是一种信息传播的介质,起到了一些独特的沟通功能.在海上丝绸之路之上,扇子作为商品向异域传递着中国的文化.扇子的社会性功能在于象征权威身份、寄情、托志、附庸风雅、展示才华.扇子能够承载美学意义,也可以呈现政治道德;扇子是艺术表演的道具、人神沟通的媒介、社会角色的衬托、增进感情的桥梁,也是中西文化之间交流的使者.在文化输出和输入过程中,扇子本身也在发生着变化,从礼仪扇、团扇到折扇,材质与形质的变化为扇子赋予了更加多元化的符号意义.当代社会中,扇子作为传播介质,对传统文化的内涵既有传承也有延伸.  相似文献   

9.
扇文化集趣     
古往今来,扇子与人们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由此派生出许多与扇有关的文化。 扇谜在民间流传着许多有趣的扇谜,如:“有风不动动有风,不动无风动有风,等待梧桐落叶时,主人送我入冷宫”、“打开半个月亮,收起来兜里可装;来时石榴花开,去时菊花开放,”这些扇谜隽永风趣,为夏日纳凉倍添乐趣。  相似文献   

10.
选角度,本是新闻写作的"老生常谈".正因为是老话题,才有必要"常谈",才更显得重要.缘由在于:现实生活千差万别,决定了新闻事实千姿百态,报道角度也必然千变万化.但是,不管怎么"变",总有规律可循.拙文想探讨巧选角度能出新的"门道".  相似文献   

11.
短信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广州作家千夫长和北京写手戴鹏飞各推出一部4000多字的小说,两人都声称自己的作品是"全国首部短信小说".国人对争第一向来是上瘾的,因为"为首"和"为副",其影响、地位和命运,往往有天壤之别.韩非子虽然提出过"不为最先,不耻最后",但那是说给竞争对手们听的.用在自己身上,其实谁都想"老子天下第一".所以,才冒出来一南一北两个"首部",一对"第一".  相似文献   

12.
"再销售制度"用日本语的汉字表示,就是"再贩制".从字面上看,"再"即"二次"之意,"贩"即"销售、零售"之意.出版社通过图书批发公司把图书(出版物)批发给书店,是"第一次销售",书店把图书卖给读者,是"第二次销售".  相似文献   

13.
金城别墅 我曾在南京西路的金城别墅罩生活多年.那只是一条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新式里弄,不知为何却有个别墅的美称.如今它旧而破败,马上就要拆迁.它的弄堂口尤其普通,而且怎么也找不见"别墅"字样.弄堂口的铁门多年中装了拆、拆了装,曾有一扇,黑沉沉的铸铁,舒卷的花卉水草纹,被拆去炼钢,贡献给了"大跃进".  相似文献   

14.
古扇作为中国儒道文化与艺术思想的载体,是由器、物、道的思想所衍生出的艺术思想,并赋予了扇文化独特的精神品格。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从中国古代的器物观出发来探寻古扇在发展过程中,从最初的实用功能到后来生发出的观念和审美形式特征,使扇子具备了更高的文化精神意义,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共同承载着扇文化的精神寄托与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5.
扇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扇子是古今人们在炎夏酷暑生活的必备之物,既能给人们驱除炎热,带来凉爽,又能使人们在丰富的扇文化中获取知识,拓展视野,增添情趣。  相似文献   

16.
以"竞选主持人"为内容的电视栏目<挑战主持人>初登央视.便赢得满堂喝彩.平民的表现舞台、专业的专家点评、激烈的才艺比拼,为众多主持爱好者打开了一扇学习之门、参与之门.但在全国尽吹选秀之风之际,<挑战主持人>的专业性终究没能抵挡住娱乐性,"选拔"变成了"选秀".  相似文献   

17.
当今的德国人,做事做人都比较循规蹈矩,但阅读的最爱却是幻想书.在过去十几年里,从英文翻译过来的"哈利·波特"系列书,一直统领德国出版行业,让德国读者如痴如醉.以至于在J·K·罗琳宣布"哈利·波特"第7卷为终卷本的时候,德国读者也像英国读者一样,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患上了"阅读抑郁症".所幸终于有了"替补",才使德国读者逐渐"转危为安".  相似文献   

18.
石门关追踪     
案发石门 石门关,终年云雾缭绕,烟雨苍茫.大自然的鬼斧神功,将一块纵横百米的巨石一劈为二,形成了一扇雄伟险峻的大石门.在石门中间,一条盘山公路贯穿其中,可谓"石门锁公路,路在石中过".  相似文献   

19.
郭和平:练就卖鞋"一眼准"功夫 "你穿39码的鞋子,"在江汉路中心百货一楼鞋类柜台,还没等记者报出尺码,老售货员郭和平就一眼看出记者所穿的鞋码. 卖鞋"一眼准"的郭和平,在武汉各大商场无人不晓.但很多人不知道,郭和平用了8年时间才练就了这双"神眼".  相似文献   

20.
每年二三月份,优秀员工离职率高一直是企业头痛的问题.特别是,各种人才纷纷跳槽,成了人力资源管理者的"黑色二三月".我们不禁要问:人才,你在追寻什么?也就是说,我用什么才可以留住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