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生于17世纪的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1632—1677)曾因怀疑上帝而被犹太教会判为“有罪”并遭到诅咒和放逐。所幸的是斯宾诺莎不信命,也不肯接受“人是生而有罪的”这个观念,更不认为自己有罪。经过考证,他得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结论:上帝就是自然,或者说它是自然的别名。然而,在宗教氛围浓郁的西方世界里,斯宾诺莎竟敢说“上帝就是自然”,这实在是一件“亵渎神灵”、  相似文献   

2.
门薇薇 《世界文化》2013,(12):40-42
贝拿勒斯,印度教徒心中的圣地,一座位于恒河中游的古老城市,富含着灵性与生命。其实它还有一个更耳熟能详的名字,那就是1957年被更名后的瓦拉纳西。听印度人讲,他们当中幸运的人可以在圣城贝拿勒斯的火化台阶上结束人生的整个旅程。  相似文献   

3.
"正变"作为存活于现当代文论中的古代诗学范畴,其"崇正抑变"的价值准则和"复古循环"的文学发展观在现当代文论中得到了充分运用。梁启超先生及"新文化运动"与"新民歌运动"的论争双方都将"正变"作为重要理论资源;"正变"对分析当代文体的"新变"现象也具有重要启示:当代文学创作要求新求变,增强艺术表现力,满足人民的审美需要;当代文学创作还应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要做到"变而不失正"。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性文化传统具有三大鲜明特性:后古典而非古典;杂种而非纯种;远缘杂种而非近缘杂种。从鲁迅等对中国现代文化传统的认识可见,我们只能生存在现代远缘杂种文化中。中国现代性需要探索把远缘杂种性与后古典性结合的道路。殷海光和李泽厚的主张在承认中西有别的前提下寻求中西融汇,但却把中西截然分开再合起来,无法为中西融汇提供充足的理由。今天建设后古典远缘杂种文化需要打破中西、古今分别而考虑多维度融汇与建构,即器道互融、法治情润、人权民本、以义活仁、兴辞立诚、散线化乐。  相似文献   

5.
2010年9月5日,一个星期日的上午,我应邀到中国美术馆参加一个新闻发布会之后,信步徜徉于其他展厅……当脚步刚刚踏入二号展厅,即刻被横贯面前的一幅巨大油画震慑得目瞪口呆——这便是正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世纪寓言——刘亚明巨幅油画〈通向众冥的自由之路〉》的展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