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辛晓明 《师道》2008,(12):35-36
庄子说,“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不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无奈何”。意思是:真正通达生命真相的人,不去追求生命中不必要的东西。对此,曾听过于丹教授用例子进行了通俗形象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菁菁是一个在作文语言上特别讲究的好学生,可近来,她的议论文语言一直不精彩,她很苦恼,于是就来找老师请教。其实,议论文的语言缺少力度、深度,不只是菁菁一个人,大多数同学都有这样的苦恼。首先,这里有一个思考的误区。许多同学认为,只要在议论语言上多花功夫,...  相似文献   

3.
<正>写"虚"与记"实"是写作常用的艺术手段。从狭义方面讲,所谓"虚",是指作者主观具有的情和理;所谓"实",则指客观存在的人、事、物。它们本是对立转化的辩证统一体。作文构思既需通晓"化虚为实",也要深谙"化实为虚"。写作过程中,通过联想和想象,运用艺术描写把客观存在的人、事、物化为作者主观具有的情和理,此之谓化实为虚。这种技法  相似文献   

4.
正识得梅花清入骨,凌霜清句落樽前。喜欢这句诗,更多的是因为梅花寄托了中国文人的文化情结——高洁、执着、坚毅、不屈的品格,这是骨子里与生俱来的高雅气质,与俗无缘。艺术追求亦是如此,求高雅、求清新、求内质,拒媚俗、拒丑怪、拒烦冗。那么,这些想法又如何在印面上表达呢?  相似文献   

5.
元代作家雎景臣的套数《哨遍·高祖还乡》,是元散曲中最有价值的代表作之一。这套散曲以内容辛辣尖锐,构思精巧,形象鲜明,情节生动,历来为世人称颂。这套散曲也是高中和中师语文的传统篇目。人们在欣赏这套散曲名著的时候,都会为它的大胆辛辣、入木三分的讽刺艺术拍案叫绝。但如果我们深入地思考一下:《高祖还乡》酣畅淋漓的讽刺效果到底是怎样取得的?这又是个让人一时难以说清楚的问题。本文试就《高祖还乡》的讽刺手法作一些肤浅的探索,以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传奇》的基本格调是“苍凉”。她笔下的时空世界、故事人物以及她独到的叙述笔调和语言,都是阴郁悲凉的,这基于她对生命的真正理解,也使《传奇》整体呈现出浓郁的苍凉之气。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原始资本积累加剧,工业文明“初级阶段”的拜金主义无可遏制地膨胀,投机牟利之风盛行,贪污受贿,营私舞弊丑闻不断,道德沦丧,罪恶渊获无处不在,马克·吐温以辛辣的笔调,刻划出一系列投机家、企业家及政客的虚伪面目和心态,向人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缩影。  相似文献   

8.
《李斯列传》通过性格描写再现了一个自私自利、保官保命的软骨头李斯出卖灵魂、自我毁灭的一生 ,达到入木三分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10.
<正>靳欣的《二十四番花信》寄我已一年之久了,置于案头,每每翻阅,总有所得,或为其言之纯,或为其情之真,或为其意之切,或为其文之丽而性情旌荡,激动不已。因此,我总想提起笔来写我的感受,但又怕我这苍白的言词亵读她的纯情。 读靳欣的诗词,仿若于月夜乘坐李清照的愁船,荡漾摇拽在情海愁湖之中,她那清纯质朴的词句,她那自然滟激的情愫飘然而来,如似一片片羽毛,撩拨于心胸之间,从而,以至于为靳欣那淡淡的愁思而泪而泣。而歌而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