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早在未相见之前,瞿秋白与鲁迅就互相敬慕,当秋白看到鲁迅写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一文时,称赞说:"写得好,究竟是鲁迅!"鲁迅看到秋白的译作后,也高兴地表示:"我们抓住他!要他从原文多翻译这类作品!"此后,应鲁迅之邀,秋白将《铁流》原本的序文翻译出来,鲁迅十分赞赏;  相似文献   

2.
叶介甫 《湖北档案》2008,(12):31-32
1931年1月17日.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秘密召开。会议撤销了瞿秋白等人的政治局委员职务,瞿秋白心里的苦水只能往自己的肚子里咽。瞿秋白不能在党的领导岗位上工作了,但可以在别的岗位上继续为党工作,从此开始了他一直醉心向往的文学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3.
4.
5.
正1903年6月,冯雪峰出生于浙江义乌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冯雪峰自称是"纯粹的山里人"。他从小就感染了故乡"民风的强顽",渐渐形成了质朴、耿直、倔犟的个性气质。1919年,五四运动波及金华,发生了反对学校当局专横压制的学潮。当时正在金华"浙江第七师范学校"就读的冯雪峰是学潮的带头人。为此,他被开除学籍,来到杭州。1921年秋,冯雪峰考入了"浙江第一师  相似文献   

6.
李玉勤 《档案天地》2011,(11):36-37,35
中国在上个世纪出了两个伟人,一个是鲁迅另一个就是毛泽东。鲁迅以惊人的否定力量对中国封建文化的糟粕进行了猛烈的打击.让麻醉了几千年的中国人渐渐清醒:而毛泽东则以其巨大的构建力量和开拓精神让干疮百孔的中国真正站力起来.让中国人扬眉吐气。他们二人给中国人留下的巨大精神遗产和人格影响是无穷的!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位活到新中国的旧中国的文史学、艺术学、教育学张宗祥,他曾三度与鲁迅先生共事。一次是1909年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一次是1914年-1922年在中华民国教育部,一次是1912年在浙江省教育司系统共同从事中学教育管理。文章对二人的交往作了全面的回顾。  相似文献   

8.
瞿秋白自1923年1月从苏联回国,先后主编《新青年》季刊、《前锋》、《向导》、《热血日报》、《布尔塞维克》和《红色中华》等党的报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怎  相似文献   

9.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笔者就听一位研究中共党史多年的前辈专家说在南京有两位老党员,都是在大革命年代前期就已加入中国共产党,且是一对革命夫妇,又都在南京大学工作。其中,胡允恭长期担任南大历史系教授,他的妻子陈桓乔则在南大行政部门工作。平日,他们很低调。198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胡允恭的革命回忆录《金陵丛谈》,但此书似乎未引起社会广泛注意。书中有一章节述及胡于1936年2月就上海《逸  相似文献   

10.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说到瞿秋白,眼前浮现的首先便是一个高唱国际歌、从容就义的革命家形象;其次是他与鲁迅的知己之交,“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稍微了解多些的,还有他与当时共产国际、党内路线斗争的复杂关系.其实,瞿秋白不仅是一位革命家、文学家,还是一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翻译家.在他的短暂一生中,中国革命、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多事情,从生前的党内外政治斗争到身后围绕《多余的话》展开的争议,他的革命生涯、文学创作、情感世界、心路历程……呈现出太多的庞杂与繁复.今天,拂去历史的尘埃与迷雾,王铁仙主编的《瞿秋白传》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有着多重角色的瞿秋白形象:他是一个勇敢坚毅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个真诚坦率的知识分子,他的伟岸形象与他的人格操守一样使人感佩.  相似文献   

11.
中晚唐时期的"靖恭杨家",既是繁荣鼎盛的政治家族,又是颇负声望的文学家族。中唐著名诗人白居易与杨氏家族有着很深的政治与文学因缘。在杨氏家族诸人中,与白居易关系最密切的是杨汝士,二人诗歌唱和也最为频繁。  相似文献   

12.
中晚唐时期的"靖恭杨家",既是繁荣鼎盛的政治家族,又是颇负声望的文学家族。中唐著名诗人白居易与杨氏家族有着很深的政治与文学因缘。在杨氏家族诸人中,与白居易关系最密切的是杨汝士,二人诗歌唱和也最为频繁。  相似文献   

13.
瞿秋白     
《档案与史学》2011,(7):3-3
瞿秋白(1899-1935),江苏常州人。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慷慨就义。  相似文献   

14.
瞿秋白是党早期的领导人,1931年六届四中全会被接触中央领导职位后来到上海,积极参与党领导的左翼文化运动,凭借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指导克服"左"倾错误端正革命文化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文艺大众化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杨明 《兰台世界》2013,(22):131-132
<正>一、瞿秋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背景瞿秋白祖籍江苏常州,出生于1899年,牺牲时仅36岁,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和散文家,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领导人之一。作为一名革命家,瞿秋白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作为整个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转折点,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让马列主义开始在世界传播,一些国家将马列主义作为本国社会革命的思想,正是在这样思潮的影响下,瞿秋白不甘心做"旧时代之孝子贤孙",在他看来,如果再不寻求变化,中国很可能会被"西方文  相似文献   

16.
鲁迅早年留学日本,与日本文学结下不解之缘。五四运动前后,鲁迅为中国的日本文学翻译转型做出了突出的个人贡献,他坚持直译,掀起了一股日本文学翻译的热潮。  相似文献   

17.
1935年3月,鲁迅的战友瞿秋自在福建游击区被国民党军逮捕.为了营救瞿秋白,鲁迅多方设法,准备发起公开营救的抗议运动,但未能实现.瞿秋白牺牲后,鲁迅身心受到打击,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悲痛不已.鲁迅为了纪念瞿秋白,乃扶病编辑亡友译稿,出版了两册<海上述林>.8月,方志敏在南昌被国民党秘密杀害.  相似文献   

18.
瞿秋白 ,1899年 1月 2 9日生于江苏常州。 1935年2月 2 6日 ,在国民党福建省钟绍葵保安团围剿突围时被捕 ,同年 6月 18日在福建省长汀县罗汉岭英勇就义 ,年仅 36岁 ,为中国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与瞿秋白同日突围时中弹壮烈牺牲的是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 ,曾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工农监察部部长、最高法院院长的何叔衡。长期以来 ,党史学界对瞿秋白、何叔衡被捕、牺牲时日存有不尽相同的说法与表述 ,甚至讹错不实。至于何叔衡中弹牺牲细节、瞿秋白坟墓、遗骨寻找确认与公祭 ,则极少提及 ,且大多语焉不详 ,含糊不清。有鉴及…  相似文献   

19.
肖舟 《档案天地》2008,(2):46-51
主人的幼子、从美国返乡探亲的陈纳先生对我说:“你发来的邮件,我收到了。一直等着你来。”落座沏茶之际.我打量着陈老的遗像,面庞清瘦。但精神矍烁。银丝白发,神态自若。温文尔雅,文静中见深邃。我未曾发问。陈先生便说:“我父亲1911年1月生。1930年起在国民党36师师部军医处当上尉军医.当时叫陈志刚.后改为子刚。  相似文献   

20.
瞿秋白从1919年开始一直奋斗在我党的新闻战线之上。他办报刊、当主编、做采访、写稿件、培养新闻人才,并于这些实践活动中形成了丰富的新闻理念,为我党新闻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基于此,本文阐明了瞿秋白在"五四"时期、旅俄时期、五卅运动前后以及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主要新闻活动,总结了其发挥报刊的宣传功能、倡导新闻工作的群众性、促进党报文风的通俗化等特征,旨在为更好研究瞿秋白的新闻业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