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啊”有两种用法,在句头作叹词用和在句尾作语气助词用。作语气助词时,它的读音随着前面音节韵母的末尾音素的不同而发生音变,这种变化属于语流音变。汉字的写法也有一些变化。在教学中,发现当前普遍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在处理语气助词啊的语音问题上存在着不规范甚至错误的情况,如不加以规范,势必引起师生在普通话语音知识认知上的混乱,影响初中学生语调的培养,不利于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在给师专大一学生讲授语气助词啊的音变这一节时,笔者曾以下面一段对话导入新课,学生的朗读情况令人堪忧。对话如下,括号内为啊的正确音变。  相似文献   

2.
知识卡片     
《小学生》2006,(4):I0011-I0011
“啊”字是我们最长见也是最熟悉的字, 可是要说起它的用法和读音,很多同学却不一定清楚。“啊”字有两种用法,一种是做叹词,另一种是做助词。“啊”字做叹词时,有四种读音: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汉语里,叹词是表现力强、出现率高的词类。叹词的用法灵活多变,与其他词类相比,叹词的语音、语义和用法都很特别。本文就“啊”的特殊形式和语用功能作分析,认为叹词“啊”具有表态功能、缓和功能和提示功能,揭示了叹词“啊”在交际语境条件下的语用理据。  相似文献   

4.
“啊”字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屡见不鲜,它分别在句前,句中、句末出现。作者根据文章的表达需要,用不同句型的“啊”字句表示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感情。“啊”字随着句型,语气的不同,读音也不同。以前,很多学生对这些句子里的“啊”字一概读作叹词的“啊”(a),读得咬口,听得也很别扭。因此,语文教学中加强“啊”字句的朗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很有好处的。我的作法是: 一、辨析读音引导学生辨析“啊”字的读音,要注意三点:①根据“啊”在句子里的位置确定词性。“啊”在句前独用(独立在句子结构之外),作叹词。“啊”用在句中、句末作语气助词,永不独立。②确定句前的“啊”的读音,让学生懂得“啊”(a)读出不同的语  相似文献   

5.
文言虚词“焉”字在中学教材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是大纲要求掌握的15个常见文言虚词之一。“焉”字用法较多,在中学教材中常见的用法有作兼词、代词、疑问代词、语气助词和词缀等。“焉’,用在句中,一般作疑问代词、句中语气助词或词缀等。如: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语气助词“啊”的音变问题阐述了新的观点。文章认为, 语气助词“啊”的音变不必强求, 理由是: 1. 语气助词“啊”只具有音变的可能性,不具有音变的必然性; 2. 语气助词“啊”具有音变的另样性; 3. 语气助词“啊”具有不音变的现实性。文章把“啊”的音变划分为三类: 直接拼读式音变、半直接拼读式音变和间接拼读式音变。  相似文献   

7.
叹词“啊”的读法,是朗读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也是学生比较难于掌握的。因此,研究一下叹词“啊”的读法,对朗读教学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语气助词“了”的用法较多,是汉语中使用频率极高而又较难掌握的一个语法项目。本文对预科学生学习基础汉语时出现的关于语气助词“了”三种用法的偏误做了简要的分析,以帮助学生在汉语学习中能更准确地掌握语气助词“了”的用法。  相似文献   

9.
关于文言虚字“之”的用法,中学文言文教学中,主要讲述了三种:一种是用作代词,(用如人称代词、指示代词);一种是用作助词,(用如结构助词、语气助词);一种是用作动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动词“去”、“往”。那末,是否课文中出现的“之”字,都要按这三种用法讲呢?我认为不一定,例如《鸿门宴》中有这样两句话: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啊”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很高。它作为叹词在句首,尽管音调不同,词义有别,但是学生一般都能掌握。例如:《秋天》中“啊,秋天到了。”的“啊”读去声,它所表达的意思是“明白”。《骄傲的孔雀》中“啊,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吗?”的“啊”读上声,表示“奇怪怀疑”的意思。“啊”在课文中更多的是以语气助词出现在句尾,学生“啊’了几年,在朗读和书写时却不能正确地运用它。这不能不说是小学语文教学上的一点遗憾。究其原因是对“啊”这个词的变读规律和变读后的书写形式全然不知,或知之甚少。我认为这不应是学生之…  相似文献   

11.
叹词的妙用     
你知道什么是叹词吗?叹词又叫感叹词,是一种特殊的虚词,表示感叹或者呼唤、应答的声音,常见的有“啊、嗯、哎、哟、喂”等等。不同的叹词表示不同的感情或情绪,正确使用可以增强句子的感情色彩。小学语文课本中,叹词的使用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2.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教参,对同一文言虚词,出现了前后不统一,甚至矛盾的解释。如:“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中的“其”,课本注为“岂,难道”,教参解释为表示反问的“语气助词”,“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一)”(教材知识短文,下均省为“用法”)是“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的表反诘语气的副词。“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最后一篇知识短文,介绍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其中第五个虚词“焉”的用法,讲得很不完全。书上只说“焉”是语气助词,列出了三种情况:①常用在句末,一  相似文献   

14.
不同的量词在语义、原型意象两方面都会有所区别,同样的事物也具有多方面的特征。这就造成了同样的事物可以用不同的量词计量,同一量词可以计量不同事物;不同量词的用法既有重合,又有不对称的情况。量词“门”、“种”、“类”是一组表示类别的量词,其用法既有重合之处,也有不对称现象。文章运用意象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提示其用法的认知理据,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古汉语中,学习和掌握一词多义是一个较大的难点,但我们如果掌握了多义词的使用规律,能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认识,就能较容易且较全面地掌握它们。例如对文言文中的“夫”的意义和用法,我们可以通过如下的归纳分析来理解掌握。一、用在句子开头,是发语词,表示议论的开始,没有实在意义,不译。例如:1.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六国论》)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3.夫天者,人之始也。(《屈原列传》)4.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察今》)二、用在一句话的结尾,是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例如:1…  相似文献   

16.
在古汉语中,可以这样讲,“于”是资格最老的用途最广意思最活的词性单一的介词,或者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于”都是介词。这样讲,意在强调“于”跟“以、与、为、从”等不一样,“于”几乎任何时候都是介词。极个别的情况用作地名、人名,读wū。 《诗经》中的“于(於)”,尽管有的是动词、代词、连词、叹词、结构助词、语气助词、动词词头、形容词词头以及叹词词素。但是,在384个“于(於)”中,是介词的共244个。  相似文献   

17.
“些”一般读作 xiē,为程度副词,意即“一点儿”。也可作不定量词,如“一些”、“这些”等。这些用法已为人所熟悉。但是,“些”还可以作句末语气助词,却鲜为人知。“些”作句末语气助词时。有两种读音,表示两种微有区别的语气。第一种,读 sā。如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词:“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第二种读 suò。如《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去  相似文献   

18.
enough是英语中常见词之一,其用法较多,通常可作形容词、副词、名词和叹词。现将其用法归纳如下: 1.作形容词,表示“足够的”、“充足的”之意,此时常用作定语。例如: We have enough time to do the work.我们有足够时间做这件工作。 Theye are enough books for the children.  相似文献   

19.
or是一个连词,它在初中英语教材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应用也非常普遍,且用法也十分灵活。一、or表示选择,用来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平行的成分,意为“或者”、“还是”。例如: Is it green or blue?它是绿色的还是蓝色的? 当or连接的两个主语的人称、数不一致时,谓  相似文献   

20.
谈“一”字     
“一”字虽然字形简单,但它却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字.“一”字的基本用法:一是它独立为字的用法;二是它作为构字部件的用法.“一”字作为一个独立的汉字,有实词的用法,也有虚词的用法.当实词用,有数词、形容词、动词等用法,当虚词用有副词和连词两种用法,情况比较复杂.“一”字作为构字部件使用也有两种情况:一是作形声字的形旁,二是作指事字中指示性符号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