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冬 《初中生》2013,(23):56-60
导言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2010年因病去世。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多年与疾病抗争,却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代表  相似文献   

2.
《老人与海》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一单元,不重在描述故事,重在揭示哲理,故事、人物都充满象征意味.文本中的桑地亚哥,表面上看只是一个命运乖戾的渔夫,但在作品的象征层面则是一个永不言败的硬汉子,是人类战胜自我、永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的象征.教学设计时根据以人为本的新课标教学理念,坚持自主合作探究原则,按照自读-解读-悟读的环节,以悟读为重点,并以微写作的形式为硬汉桑地亚哥拟一则颁奖词,达到以读促写,读写共生.  相似文献   

3.
《老人与海》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一单元,不重在描述故事,重在揭示哲理,故事、人物都充满象征意味。文本中的桑地亚哥,表面上看只是一个命运乖戾的渔夫,但在作品的象征层面则是一个永不言败的硬汉子,是人类战胜自我、永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的象征。教学设计时根据以人为本的新课标教学理念,坚持自主合作探究原则,按照"自读-解读-悟读"的环节,以悟读为重点,并以微写作的形式为硬汉"桑地亚哥"拟一则颁奖词,达到以读促写,读写共生。  相似文献   

4.
读《燃灯者》,夜不能寐,不仅为作者的文章,主要为别人的一句话"周辅成先生给赵越胜讲解苏格拉底的年代,我们这一代人正被种种谬见与谎言笼罩着。我们所受到的教育与苏格拉底的主张恰恰相反。"辗转反侧地就想一个问题,黑暗,是因为没人点灯。中国自古不缺少燃灯者,敢说的如司马迁、康有为、鲁迅、  相似文献   

5.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贯通为外国人游历中国提供了许多便利。明弘治年间是运河史上航运比较通畅的时期。意外的漂流,使崔溥等人成为京杭大运河航道完全打通后首次走完全程的朝鲜人。崔溥所著的《漂海录》对京杭大运河江苏段历史面貌的记述,是研究江苏运河史和城市史的重要参考文献。以流畅汉文写成的《漂海录》,旁征博引,大大超越了普通行旅的肤浅之得,具有文化比较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读完卢梭的教育哲学专著——《爱弥尔》后,我感触颇深。其深入浅出的写作风格蕴涵着卢梭在幼儿教育方面的真知灼见,为我打开了另一扇思维的窗,指引着我开拓专业视野,思考未来的职业规划。这本世界名著的魅力在于,它让我静下心来思考我们的幼儿教育方向是否科学。下面,我就其中的一些观点谈谈自己的理解。"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  相似文献   

7.
万奇教授的《文心之道:汉语写作论说》是其“研治‘为文之学’二十年的一个小结”。考文原,叙文史,究文要,讲文术,说文评,实乃以汉语、汉字为媒介,以文章写作为对象,以“道”“文”统一、“情”“采”俱备、“古”“今”齐举、“术”“学”兼顾为旨归,表述得条分缕析、做到了提要钩玄的一本“综合研究”的个人写作学论著。  相似文献   

8.
怀念,思念深切的意思。以怀念为题写人,多是对已故亲友的思念,言辞朴实,情意真切,读来每每感动人心。眼下就有一篇怀念爷爷的好文章。它出自中学生之手,倾诉的是孙女对逝去爷爷的依依深情,稚子童心,拳拳之意,流溢于字里行间。展读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整体感知1.提前布置预习任务。(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习生字、新词。(3)归纳全文的主要内容。(4)明确写作顺序。(5)搜集与本课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2.学生课前完成预习任务。3.课堂交流预习的收获。二、抓住重点,深入探究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语言的优美1.师  相似文献   

10.
<正>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题记像飞虫撞进蜘蛛网,我们跌进了生活的大网,千丝万缕交织于我们身上,于是我们试图去看清生活的丝丝缕缕。但我想,倘若只是让折射的光线透过瞳孔投射在视网膜上,并不能称得上"看",读过《看见》一书,我才渐渐明白我看到的是什么,学会如何去看。为权利伸张而昂首"我只是讨厌屈服。"这是美国"民权运动之母"帕克斯最铿锵有力的话,也是《看见》第八章的标题,在黑白分歧、种族  相似文献   

11.
江苏苏州及附近地区史称吴门。自从春秋末期伍子胥建姑苏城以来,此处一直是江南富庶之地、文化名城。由此,三国魏晋以降,该地区就聚集了众多的文人、画家。至元时更成为文人画家荟萃之地,明代愈盛。据徐徵《吴门画史》记载,自晋到清代,吴门一带出现了  相似文献   

12.
教学<惟一的听众>一文,采用了"读中品,读中悟"的教学设计,预设了三次"读":一读,读懂老人;二读.读懂作者;三读.读出感情.引导学生重点体会老教授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老人的敬佩、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13.
教学《惟一的听众》一文,采用了"读中品,读中悟"的教学设计,预设了三次"读":一读,读懂老人;二读,读懂作者;三读,读出感情。引导学生重点体会老教授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老人的敬佩、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14.
教学《惟一的听众》一文,采用了"读中品,读中悟"的教学设计,预设了三次"读":一读,读懂老人;二读,读懂作者;三读,读出感情。引导学生重点体会老教授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老人的敬佩、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15.
阅读无疑是写作的基础。因而通过解读教材中的经典文章,可以为指导学生作文提供帮助。本文以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中的部分篇目为例,针对学生作文的现状强化三个方面的写作意识:写真情实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体验;用心去观察你生活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诗歌教学的根本在于诵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美,感受美,通过个人解读打开文学的世界,是语文课的一个重要任务.阅读与写作从来都不是隔离的,正确引导学生走进文学,积极思考,提高组织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总结文章的章法、结构、写作手法,可以模仿,可以创造,真正发挥文本的典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13年2月23日晴我望一眼窗外——那满是虫鸣的漆黑。那些耐不住寂寞的虫儿——中午二楼泼下浇花的一盆冷水使它们喑哑了一个下午——于是趁着夜色纷纷复活过来,实是可敬!折起还泛着微热的书角,合上《鲁迅》,打开电脑,我欲写些什么。然而把手指扣在键盘上,却如按在冰磨制的针尖上,什么也打不下——我只是僵硬地坐着,仿佛被这些虫儿搅得心烦意乱了。屏幕的右下角里闪出时讯,"xx日xx时,利反对派攻入首都的黎波里"。  相似文献   

18.
沈建军在《微型写作课程实践研究》一书中提到中学生写作不是零起点,其写作能力的缺失也不是全局结构缺失,而是局部功能缺失,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中,有很多经典的语段,经典的文章,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从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中把握文章为主题服务的结构方式,在课文层次的分析中领略文章主要的表达手法,让学生找到佳妙的立足点,精细研究,读写结合,边读边品边鉴赏,边读边学习写作,炼思想的提炼,炼素材的选择,炼手法的经营。  相似文献   

19.
《伯牙绝弦》是小学六年级教材的一篇文言文.这是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也是“知音”一词的出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于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不多.由此确定“读为主线.以问促读.读中感悟”的教与学的方法。主要教学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20世纪60年代生人被称为"老帮菜",70年代生人被冠之以一堆头衔,80年代生人被称为"独一代",如今90后也一步步走上了历史舞台。白岩松说过:"每一代人的青春都是不易的。"另一方面,每一代人的青春又是相似的,从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自己年轻时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