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经过实践,结合学生自主学习,构建了“自主探究”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文章从六个方面详细的阐述了“自主探究”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文章也阐述了构建“自主探究”物理课堂教学模式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曾光 《考试周刊》2024,(17):6-9
针对普通高中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复杂问题能力不足、学生的创新素养不高等问题,梧州市项目式学习指导组经过10年的实践探索,开发基于国家课程的学科项目式学习指南,凝练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项目式学习: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多元评价、学校支持、学习培训、教学研究“六位一体”共6本标准化手册指导教学实践,构建指向高中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项目式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王燕 《天津教育》2022,(13):77-79
<正>深度学习数学是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翻转课堂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学生深度学习数学的助力。本文以“三角形内角和”为例,从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练习入手,详细阐述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助力学生深度学习数学的策略。2021年,基于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和课后培训负担过重问题,“双减”政策应运而生,旨在切实发挥优质教育资源作用,使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在“深化课堂教学”一项中提出:“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规定了“情境”是高考的考查载体。《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在课程标准中“情境”一词共出现27次。本文拟以“深度学习”为研究视域,从“情境性任务”的定义、设计原理、设计操作步骤三方面,浅谈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语文情境性任务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1 问题提出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三个结构:其一,学生的认知结构;其二,教材结构;其三,教师的认知结构.通过导学案、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将这三者之间建立起了教学关系,这样形成的课堂教学结构,在本文中称其为课堂的三维结构.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三维结构的协同性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前,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缺失、认知经验的缺失、初高中衔接的缺失、模块教学不衔接带来的缺失、教师认知的缺失、教学设计的缺失等因素,造成了学生的浅层学习的状态,产生了低效学习过程,因此,本文以《苏教版必修4》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四步循环”的教学实践为例,从实践层面,谈一谈协同课堂三维结构的内在关系,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四步循环”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一、对“学案式”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认识 我认为适合我们农村学生学习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学案式”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旨在实现课堂教学工作的“六个转变”:变课堂教学以教师“教”为中心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变课堂教学“教师边教学生边学”为“学生先学教师后教”;变课堂教学以“教师全面讲解”为“突破学生难点的重点讲解”;变课堂教学以“讲”为主为以“练”为主;变课堂教学以“教师展示为主”为以“学生展示为主”;变课堂教学“教师专制独断型”为“师生民主开放型”。  相似文献   

7.
在高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推动学生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保障性和支撑性。为了能够使高等教育的整体功能和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在实施智慧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着眼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推动学生学习机制创新,努力使“教”与“学”实现深度融合,倾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文章从深度学习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在分析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下构建深度学习机制和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下构建深度学习机制的基本情况以及存在的制约因素,最后就如何推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深度学习机制创新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对策,旨在为发挥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积极作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精髓。“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指: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应用。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互动探究,交流展示,把被动接受学习的过程变成主动发现知识、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教学应践行本真之课堂精神,切实以展现课堂教学的清晰化为根本,科学地运用“四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结构的层层递进,让学生以学为乐、乐于求学,在学习中获得快乐感和幸福感,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以本真课堂为开端,在教学实践中融入“四学”模式理念,从四个方面深度解读“导学”“自学”“互学”“查学”的成效性,为丰富学生文化涵养、促进文化传承助力。  相似文献   

10.
初中思想品德课“六环节教学法”是以新课改理论为指导结合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导学案模式对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的一种有益尝试。“六环教学法”包括: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展示对碰、精讲点拨、拓展小结、课后反思。通过实践,此方法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大胆质疑的探究精神。  相似文献   

11.
初中思想品德课“六环节教学法”是以新课改理论为指导结合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导学案模式对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的一种有益尝试。“六环教学法”包括: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展示对碰、精讲点拨、拓展小结、课后反思。通过实践,此方法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大胆质疑的探究精神。  相似文献   

12.
以“细菌”教学为例,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及拓展练习等三个方面,阐述“读思达”教学的有效阅读、深度思考及个性化表达等三个环节的实践研究,认为“读思达”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开展深度学习,提高阅读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与表达能力等生物学科关键能力。  相似文献   

13.
翻转课堂是一种颠覆传统授课方式的教学模式。大数据时代,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深度学习物理知识,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文章简单阐述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特点,重点从课前预习、课上内化及课后知识巩固讨论了基于大数据的高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实际上就是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怎样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也就是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让学生参与教学,让学生在参与中掌握知识并学会学习。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提升和实践一种新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要能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探索,要能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而这种模式就是——“问题教学”。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改、新高考的持续实施,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思想,这与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实践、解决问题、注重创新的“研究性学习”殊途同归.通过长期教学研究与实践,本文总结了在普通高中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模式、探究性教学模式(问题模式)和混合模式(问题模式与课题研究模式的结合)等3种研究性学习模式,分析了实施这3种模式时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和应对措施.这些模式和方法期望能够为高中数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与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能更好地创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互动型教学模式,对于提升教育教学效果有重要帮助。基于此,本文从变革课堂教学结构的创新教学模式及丰富学习资源两个方面,概述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以期为全面强化学科教育教学效果,有效提升高中生的学科综合水平助力。  相似文献   

17.
赵冬范 《成才之路》2012,(12):14-I0009
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首要的是重视教育观念转变的先导作用和教学方法改革的载体作用,其核心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和谐高效课堂,唐河县积极实施“学、探、测”三步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就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数学课堂教学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老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要把新课程的这一基本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19.
变革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及学生的学习模式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采取“探究学习” ,切实提高学生参与学习和体验学习的程度 ,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实践的层面上结合实例 ,阐述实施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主要阐述了高职院校“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改革,通过对形象化教学、实践化教学、共性联系化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深奥的理论浅显易懂,使学生知识掌握过程顺畅、牢固,实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