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浩作为唐代的一名书法家,尤其对唐代楷书的贡献突出。他以自己的书法理论指导自己的创作,从而也夯实了自己的理论。本文专注于从他的书学思想出发,从三个方面:书法源流、书法之法、书法之境来集中探讨他的存世书论《书法论》所蕴藉的书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南北     
两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分化为南北两大体系,南方书法顺延着传统继续演进,向精致化发展,用笔考究、注重细节、追求情态,表现风度,上层主流社会的书法艺术与下层文字书写几无关系;北方书法学习和模仿南方书法,介于隶楷之间,书风质朴、猛利、粗犷。隋唐时期南北书风开始走向融合之路,褚遂良、薛稷代表了南北书风对峙的终结。  相似文献   

3.
唐代书法五体大盛,书法名家与民间书法皆兴,书法理论与实践并行。唐代书法创造了后世无法逾越的高峰,颇具创世开宗的意味,亦有大包容,将儒、道、释三家思想文化浸溶其中,为推动中国书学的审美发展做出了独有的贡献。怀素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其草书笔势利落洒脱,用笔有力肆意。《自叙帖》是他对自己生平的一个总结和概括,书写大胆自由,行云流水,变化莫测,在章法和结构上创新又不失法度。基于此,主要以怀素的《自叙帖》为例,说明他对释道文化的理解和表现,展现了他的美学思想,并以《自叙帖》为例分析释道文化在盛唐之书中的渗透与交融。  相似文献   

4.
唐“法”是一种特指,它是唐代人追求和树立书法艺术法度,并通过法度反映书法艺术规律,形成书法艺术学习与创作的规范,寻求文化传播等规则的过程与结果。并且随着发展,逐渐成为后人的一种普遍认同。南北书风的合流促使了唐法的确立,初唐、盛唐与晚唐书法在表现上各有不同,这一过程中,唐代的政治、文化、宗教以及社会生活诸方面因素为书法的尚法提供了条件。楷书和草书体现着唐代的书法规则,也是唐代书法的最高成就。唐代尚法书风的形成更是直接受到同时代书法理论的滋养与促进。唐人尚法书风的形成,不仅提高了书法的社会地位,而且使书法成为传统文化的标志,成为一种文化的认识方式而作用于其它艺术,还为后人提供了长久学习、遵循与仿效的范本。现代中国书坛仍然需要唐人崇尚书法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庚子销夏记》是清初孙承泽重要的题跋文字。“题跋”认为在收藏和品评书法的研究中,应建立在王羲之书法的《兰亭序》为主要代表的晋法框架之内。这一思想不但显示了对碑刻书法的重视,而且对汉隶、清季隶书的振兴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使人们在收藏和品评书法时认识到初唐楷书皆取法于王羲之,并明显带有隶书的特点。唐代的楷体直到柳公权才意法皆备,达到了书法的最高境界,显示出居于正统地位的宋帖是以“气韵朴厚”为审美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书法艺术从古至今历经千年传承,是地地道道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一。书法既有着丰富的内涵,也是中国精神的代表之一。文章对书法与现代设计的创新性融合进行探究,对当今时代的书法文化进行一定的分析,旨在分析探究书法对于现代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帖学派书法经隋唐、宋、元、明各代逐步形成、发展、完善,到清代前期盛极而衰。阮元应时之需,撰《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系统地总结分析魏、晋以来书法的变化,将其划分为南北两大系统,论述了碑帖的形成及其特点,认为北派才是书法的正传,保存了隶书的古意,而北派书法又源于碑石,因此主张学习书法应以习碑为主,首倡碑学。经包世臣、康有为的倡导和宣扬,碑学兴起,盛行于清代后期的书坛。  相似文献   

8.
苏轼曾对唐代的诗、文、书、画的佼佼者作了一个总结,他认为写诗杜子美第一,作文韩愈第一,书法颜真卿第一,绘画则是吴道子第一。这几个人当中,吴道子属于"半路出家"型,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吴道子开始是学书法的,曾经拜张旭、贺知章为老师,  相似文献   

9.
王蒙简介     
王蒙,笔名阿蒙,号龟背庐主、雁塔西楼客。陕西省书协副主席兼教育委员会主任、陕西省政协常委、陕西省文联委员、陕西省青年书协主席等。他最早将传统书法与时代精神集于笔端,并成为将南北书风合璧为一而驰誉陕西书坛的书法家。专著有《王蒙书法艺术百种》、汉曹全碑《书法入门》。  相似文献   

10.
诗歌、书法是构筑唐代文化史高峰的两座巨大丰碑,书法与诗歌共同繁荣,诗人为书法家,书法家为诗人,诗歌与书法自觉融合,两者相宜,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展现出大唐王朝蓬勃向上的万千气象。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凝聚着炎黄子孙的无穷智慧,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魂宝。在世界艺术领域,书法以其特有的造形方式和表现力独树一帜,被誉为东方艺术的代表。 ①应该说,唐代书学是我国书学史上继魏晋南北朝后的第二次艺术高峰。唐代的书家,光《中国书法大辞典》所载就有1250多人,而且他们来自社会各阶层,分布面极广。下面我们对唐代书学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2.
正冯敏著的《唐代学者的地理分布》一书作为"宁夏师范学院学人文库"系列的一种,于2013年9月由黄河出版集团阳光出版社正式出版。数年来,冯敏女士一直致力于唐代学术史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唐代学者的地理分布》就是多年来其学术成果的一次总结。《唐代学者的地理分布》共计18万字,除了绪论外,一共分为六章。绪论部分首先对唐代的文化机构和学科门类进行了介绍,接着对唐代的文学、史学和艺术如绘画、书法进行了概述;第一章  相似文献   

13.
<正>五岳之首泰山的玉皇顶是摩崖石刻比较多的地方,其中最突出的是唐玄宗的隶书代表作《纪泰山铭》。唐玄宗李隆基是唐代隶书的代表书家,他所写的八分体在唐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隶书作品除刻于泰山之上的《纪泰山铭》外,还有作为西安碑林象征的《石台孝经》。唐代隶书和秦、汉隶书的最大区别在于取法各异,取势不同。秦、汉隶书以  相似文献   

14.
隋代大臣苏孝慈墓志,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在陕西蒲城出土。碑文内容多与《北史》、《隋书》的相关记载相契合,又可以补充文献史料记载的不足,并且可以校正《隋书》记载的错误之处,是十分珍贵的第一手史料。从书法及汉字的演变过程看,苏孝慈碑是隋代书法的代表作,与唐代的楷书十分接近,是唐代欧阳询一派楷法的先驱。研究该碑文,可以为汉字楷书的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范本。  相似文献   

15.
隋代大臣苏孝慈墓志,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在陕西蒲城出土。碑文内容多与《北史》、《隋书》的相关记载相契合,又可以补充文献史料记载的不足,并且可以校正《隋书》记载的错误之处,是十分珍贵的第一手史料。从书法及汉字的演变过程看,苏孝慈碑是隋代书法的代表作,与唐代的楷书十分接近,是唐代欧阳询一派楷法的先驱。研究该碑文,可以为汉字楷书的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范本。  相似文献   

16.
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千百年来 ,人们总结出很多学习、传授书法的方法和经验。历代名家也有不少这方面的专著和散论 ,如东晋卫夫人的《笔阵图》 ;唐代欧阳询《练字三十六法》 ;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等等 ,都是总结书法书写技巧及传授技巧的规律 ,被后人用做学习书法的入门教材。在现代社会中 ,学习书法的环境、氛围、目的都已改变 ,我们现在比古代人的学习条件优越得多 ,如信息、出版物、现代化教学手段 ,我们都能利用。要上好书法课 ,我们必须在明确书法教育是美育的一部分的教学目的基础上 ,坚持书法教学原则 ,探索出一套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书法之道在于用笔与结体,笔法是书法的核心,赵孟頫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元代李溥光《八法解》中说:”盖一笔有一笔之法,一字有一字之法,一字之法,贵在结构,一笔之法,妙在起止,起止得直,则画无不美,结构有道,则字无不佳,然结构之道所重者,尤在于笔法之精妙也”。《翰林粹言》也有“得形体不如得笔法”之说。可见笔法是书道的关键,也可说得笔法即得字法,因此历来书家很重视对笔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元次山碑》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代表作之一。现在拓本质量较差,是为憾事。河南焦作新发现之明拓本,为研究颜氏书法提供了宝贵的书法资料。  相似文献   

19.
张荣 《文教资料》2012,(32):35-37
笔记小说发展到唐代出现了一批重在补史的琐闻轶事类小说,李肇的《国史补》即是代表,本文根据周勋初先生在《唐代小说叙录》中对《国史补》的评价进行分析,以探求唐代这类笔记小说与史传文学的关系,得出《国史补》为代表的琐闻轶事类小说是向史传文学的回归,但却限制了笔记小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教学随笔》2010,(4):F0004-F0004
《唐宫仕女图》,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中国古代仕女众生相,“倾国倾城貌,多愁多病身”,唐代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唐宫仕女图》展示着“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众生相。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莫过于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周防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以及晚唐的《宫乐图》。它们所表现的贵族妇女生活情调,成为唐代仕女画的主要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