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要立足于课程,和教学目标相结合,为学科课程和信息化教育手段的深度融合提供平台。这是一篇PEP三年级起点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单词与对话的整合课,也是一节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深度融合的课例。  相似文献   

2.
历史学科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指向真实问题解决的主题式学科实践活动。以七年级“会说的的青铜器”一课为例,教师可着眼于教材文本、突破教材视角,将学科课程的“逻辑性、系统性、简约性”与活动课程的“主体性、开放性、过程性”有机结合,构建历史学科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教材研究是历史教学研究的大宗,成果蔚为大观。第一个原因,历史学科的教育、课程、教学研究,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就等同于教材研究。过去,所有历史教师在职前都学一门“教材教法课”课程(师范大学唯一的学科教育专业课程),教材研究是名副其实的学科教育研究中心。以至到今天.“教好教科书”依然是历史教学和研究的主导观念。第二个原因,历...  相似文献   

4.
李春景 《天津教育》2022,(12):101-103
<正>新时期劳动教育要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努力开发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在开发劳动教育课程资源中,找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点,将劳动教育同学校教育中的其他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失为一个良好的途径。近年来,我校将劳动教育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深度融合,开发出了若干优秀课例,也摸索出了一定的经验。一、小学劳动教育适合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相融合的原因与意义现在中小学必须开设劳动课,按照国家课程设置要求,小学劳动教育每周1课时。然而我们知道,  相似文献   

5.
基于高职教育“岗课赛证”融合的课改背景,分析“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学科教学要求,从四个方面提出以“岗课赛证”融合为导向的课程改革路径:对接岗位需求,重构课程内容体系;借助信息化手段,优化教学策略;融合多媒体技术,建设课程配套资源;实行理论实践双导师制,组建教学团队。  相似文献   

6.
中师课程内容综合化即是根据小学教育和教学的需要,对师范现有课程做些归并和融合,既可设置跨学科的综合课程,也要加强同学科各分支的综合。如社会文科中的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的化学、生物等可设置综合课程;政治和语文可适当合并;数学、物理和科技类课的比重应有所...  相似文献   

7.
目前,劳动课已成为中小学开设的一门独立课程。面对新形势,学校应开发劳动教育相关课程内容,突显劳动学科的独特属性,促进劳动教育的融合发展:科学的融合理念是基础;融入不同学科的特色劳育要素是动力;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是关键。为此,本文聚焦时间课程、空间课程、活动课程,着重探讨劳动教育融合发展对学科建设和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时间课程,要紧扣时间节点,融历史文化于劳动教育中;空间课程,要拓展地域空间,融社会实践于劳动教育中;活动课程,要创新项目活动,融匠人精神于劳动教育中。  相似文献   

8.
从纵向看,小学、初中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课,高中阶段开设思想政治课,大学阶段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相互配合、协调育人。从横向看,“大思政课”建设需要思政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思政学科与历史学科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在“大思政”视域下以改革开放为主题开展政史融合教学,各个学段讲述的内容和侧重点各有不同,应在求同存异中优化大中小学思政课衔接,明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9.
王莉 《江苏教育》2023,(17):75-78
从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来看,小学主题班会课和道德与法治课具有融合的可行性,学科课程资源的融合有助于提高德育效率、促进教师发展,并为立德树人提供借鉴。在“同伴交往”主题的班会课融合道德与法治课的设计中,对交叉主题、教学素材、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有效融合,可以将道德与法治课中的“知”迁移到主题班会课中的“行”,从而更好地达成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10.
学校的各科教学以及班团队活动、科技文体活动等活动课程都蕴藏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需要全校教师充分挖掘其隐性的教育价值,协同发展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心理素质.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探讨了学科课程融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学科课程目标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内容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评价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师院校有效整合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是保证培养、输送合格基础教育师资的必要手段。具体说来:建立健全身体保健教育是高师生职业素质养成的前提条件;立足于生命感受的人文课程教育是高师生职业心理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学科课程与教育理论课程的有机融合是高师生职业能力综合化的必然要求;以方法课和技能技巧课为主体的实训课程是高师生职业行动能力得以提高的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教育变革需要,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基于学校自身资源,探索学科融合的校本课程具有重要意义.学科融合课程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基于学科的相关性、知识的共同性以及思维的共通性,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方法或思维能力等经过选择、加工和融合,并运用在相关领域进行综合性、整体性、开放式教与学的活动.牛栏山一中人文素养融合课程由语文、历史、地理、政治教师为主组成团队,围绕成系列、符合学生生活实际、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选题展开融合课程教学;通过鼓励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搭建课程平台等方式,深化融合课程实践.  相似文献   

13.
段康 《上海教育》2000,(4):34-35
市一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的一大特色,从现代教育以人为本入手,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我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已有多年的历史了。课程的开设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增长的必然需要。一、心理教育选修课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新型的拓展型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知识领域及人文领域,倾向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及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人文功能和保健功能。所以,这类课程与传统学科课程相比,有很大的差异性。学科课程学的是具有科学性的社会经验和自然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的课程名称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仅仅从字面上理解,我们就可以知道品德教育离不开生活和社会。儿童的生活和儿童所生活的社会,是品德学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发、整合、研究并运用品德课程资源呢?一、开发资源,做加法——合成智慧课标指出,我们的课程必须和生活教育、历史与文化、国情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生命和安全教育等有机融合。因此,我们需要多方开发各种课程资源:有形的、无形的,静态的、动态的,物质的、  相似文献   

15.
郑久利 《学周刊C版》2019,(20):143-143
随着教育事业与科技的不断融合,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微课就是其中的一种形式。它以生动形象、灵活多变的特点,让师生都能从中找到不一样的课程体验。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还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教师就微课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注意事项及方法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整合”,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提倡学科整合”是《音乐课程标准》中的一条基本理念,音乐课程整合的前提必须是以音乐为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必须是以音乐化的方法与其他的相关课程相融合,单纯的歌曲学唱和热闹的学科拼盘并不是课标所提倡的学科整合。  相似文献   

17.
新大纲指出:“要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小语课程标准也指出:“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学科之间互相渗透和融合,是现代课程改革的一种趋势。我在执教《梅花魂》一课时,就进行了一些尝试,利用课内外结合,融美、音、语为一体,上成开放型的语文课,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罗俊  邹梅 《四川教育》2023,(8):22-23+25
红色研学课程是融合了红色文化、思政教育、历史教育、语文教育等学科的一门综合课程。在课程治理视域下,红色研学课程的研发既要明晰课程治理内部各要素,顶层建构红色研学课程,又要理顺课程治理关系,有条不紊地实施红色研学课程。这样,才会充分彰显出红色研学课程的铸魂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9.
如何利用地方音乐资源进行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多数中小学音乐教学都是以教科书为主要的课程资源,因此音乐课程资源结构单。而鲜活的乡土音乐是各地方历史的见证,是多无文化的一分子,能给学校音乐课堂教学、音乐第二课棠活动提供借鉴,为审美教育提供素材,丰富课内外音乐教学,促进音乐与其它学科间的融合,并能给音乐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20.
将课程思政融入初中生物学“人的性别遗传”一课,在教学设计时根据教学内容的梳理,挖掘课程思政的内涵,找寻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的联系点,并通过创设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链、融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方式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使学科教学与思政教育形成协同效应,为初中生物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