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颇具中国特色的科举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中国科举制始于隋唐而止于清末,历经约1300年,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主要是官吏)的一种方法。科举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且影响深远,科举制培育了中国人浓郁的考试文化。状元是科名中的最高荣誉,自古以来中国人的状元情结就极为浓厚,致使国人对状元形成了崇拜心理,状元也就成为人们时常谈论的热门话题。梳理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沿革,搜集整理了历代状元情况统计概况并澄清了有关状元方面的若干史实。  相似文献   

2.
颇具中国特色的科举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中国科举制始于隋唐而止于清末,历经约1300年,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主要是官吏)的一种方法。科举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且影响深远,科举制培育了中国人浓郁的考试文化。状元是科名中的最高荣誉,自古以来中国人的状元情结就极为浓厚,致使国人对状元形成了崇拜心理,状元也就成为人们时常谈论的热门话题。梳理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沿革,搜集整理了历代状元情况统计概况并澄清了有关状元方面的若干史实。  相似文献   

3.
说说状元     
<正>我国的科举制始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直至1905年被废除,历时1300多年,是封建王朝选拔人才、任用管理的制度。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关于科举制中状元的话题。为什么称状元?状元是科举时代进士科第一名。唐朝规定各州、府选送士人至京师参加尚书省礼部的考试,需向有关衙门投"状";"状"包括家状(本人家庭状况  相似文献   

4.
状元是中国科举制度的产物。中了状元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的最高荣誉,不仅“一举成名天下知”,而且立即“身价百倍”。所以,中状元也就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代代读书人的最高理想和追求,加上广大人民群众对状元的艳羡和渴慕,更使中状元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历史上有许多耐人寻味的轶闻趣事都是同状元有关的,与不少状元有关的地名即是如此。状元井 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汉乾亨二年(918)戊寅科状元叫简文会,南海(今广东南海)人。自幼聪颖敏锐,生性耿直。取状元后入仕,累官至尚书右丞。至乾和年间,中宗肆行暴虐,简文会上书恳谏,触怒  相似文献   

5.
以社会学概念社会流动为切入点,本文首先分析社会流动的概念、内涵及其与社会稳定的互动关系;其次在对国内外社会学界有关最新研究动向阐述为基础,剖析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所具有的社会流动功能;再次进一步对科举制下帝王、精英、大众等社会层次儒家思想、民本意识、草民思维作深入分析;最后得出近代科举制衰亡、社会流动阻塞与社会稳定缺失有一定的因果联系,社会失范是科举制的内容陈旧的衰败,而不是考试取材方式本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同时也是一种教育制度,因分科取士而得名。科举制始于隋,确立于唐,中经宋、元、明、清,一直到清末被废除,有1300年历史。英国学者坦普尔从中国丰富多彩的科技遗产中,选择出在时间上或科技内容上居世界第一的100个事例。其中10世  相似文献   

7.
科举制度是古代封建统治者为选拔人才资源,而设置的一种考试制度,是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的一种考试制度。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  相似文献   

8.
刘安良 《科教文汇》2010,(23):58-58
科举制从隋到清经历了1300多年并最终被历史淘汰,其中诚然有着各种各样的理由,然而唐科举制度对诗歌繁荣所起的积极作用却是不争的事实。文章从科举考试对诗歌的普及与推广,失意文人借诗歌来表达自己科考的喜怒哀乐,知名文人、统治者靠他们影响促进诗歌发展等多个角度阐述了唐科举制度对诗歌繁荣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科举制是起于隋朝、完善于唐朝的中国封建社会的选官制度和用人制度,强化中央集权,促进文化的发展。本教学设计运用大量史料,辅以PPT课件,通过自主探究等方法,突破重难点。  相似文献   

10.
叶晓川 《科教文汇》2007,(9S):176-177
从汉代开始,中国的封建法律便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主要选官方式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重要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也不可避免被儒家化。到了清代,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备,科举法律文化也达到了封建社会最发达的形态,并成为儒家化的终极形态。  相似文献   

11.
从汉代开始,中国的封建法律便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主要选官方式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重要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也不可避免被儒家化.到了清代,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备,科举法律文化也达到了封建社会最发达的形态,并成为儒家化的终极形态.  相似文献   

12.
解读科举制遵循的公平竞争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树华 《科教文汇》2009,(8):241-241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它创始于隋唐,成熟于两宋,消亡于清末。科举制虽经历过存废利弊之争,甚至短暂的中断,但还是在中国延续了1300年之久。本文拟从公平竞争方面归纳科举制的特征,从科举制贯彻公平竞争原则的角度探讨科举制形式上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苏小七  易芳 《科教文汇》2008,(33):208-208
本文指出公务员考试制度与科举制这两种制度都是中国在不同时代所采取的选拔官吏的方法。然而这两种制度的实施有深刻的文化原因。中国是一个家族主义的社会,由家族主义所衍生出来的一些思想与行为,如人情、面子等容易滋生社会腐败现象。因此本文指出可以从科举制、西方的官吏考核制度以及社会风气的整顿上不断地完善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  相似文献   

14.
状元趣谈     
我国科举制度从隋唐至清末1905年废止,共经历了1300多年的历史.考生经过严格的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层层筛选,最后由皇帝亲自主持殿试,钦定进士科第一名,金榜题名,才能称状元.……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科举制度从起源到没落经历了1 300多年,在国内外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通过研习国内外学者对中国科举制度的研究成果,对科举制度的起源与终结、利弊以及对国内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数学文化很自然地打上了封建社会的烙印。春秋战国时期的“说客”文化,使得数学以“国家管理文书”的面貌而存在。隋文帝建立科举制度,功利性的考试文化侵入数学。清代专制统治下的文字狱,使得考据文化与数学联姻。长期的封建皇权统治,对中国数学发展带来诸多的束缚。缺乏社会民主和学术自由,成为中国数学文化建设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科举制度发轫于隋朝。至清末,开科取士成为定例,是朝廷招贤揽才的主要方式,历时长达千余年。缘于中国疆域辽阔,各地文化和教育水平千差万别,科举名额分配制度由来已久,那么,古代科举名额是如何分配的呢?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中国的持续发展举世瞩目.中华民族的文化涅磐过程已经由痛苦的浴火阶段迈向充满希望的新生阶段,我们正迎来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产业无疑是推动民族文化复兴的强有力工具、它为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提供了最好的表现手段,越是中国的就越是世界的,让世界感受中国,让中国感受世界,多媒体产业作为经济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结合体,必将成为建设中国美好未来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9.
视点一:高考状元有规律可循?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曾对近百名高考状元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高考成功是有规律可循的.调查显示,状元并非智力超常的"神童",大多数状元智力水平一般,少数人智力中等偏上,70%的"第一"来自于普通的工农家庭,70%的"状元"父母文化程度是初中,而民主的家教环境对学生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已经对世界产生了影响,并还将会产生影响,多年来成为了中外学者的一个共识,也是社会上的一个热门话题。在上一期和本期的"科学文化"栏目里,我们希望能够就"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