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西走廊是青藏高原向东北方向扩展生长的前缘地区。在青藏高原向东北方向推挤过程中,走廊内形成盆山相间的地貌,自东向西为武威-张掖-酒泉-玉门盆地,呈一字形排列,是研究新生盆地构造演化的理想地区。基于河西走廊及其邻区晚新生代构造环境、现今盆地与断裂带的几何构造布展、GPS和历史地震资料,建立区域三维黏弹塑性有限元地质模型,以期动态刻画近5 Ma河西走廊系列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探讨地壳的横向不均匀性对该区域构造变形的影响。数值分析结果如下。1)在近5 Ma的区域压扭构造作用下,河西走廊多个力学性质较强的次级块体依次形成左行排列的系列盆地且被NNW-NW向的断裂带和隆起分割。2)与研究区域内的其他地区相比,河西走廊与祁连山和阿拉善地块的交界处及祁连山地区整体抬升速度较快,且北祁连山抬升速度大于南祁连山。3)祁连山北缘榆木山断裂段呈现微弱东西引张,抬升速度比两端慢,地表垂直抬升速率呈现“缺口”形态。4)与河西走廊相邻的塔里木和阿拉善地块的上地壳相对于不断隆升的青藏高原下沉,且挤压盆地中地壳,使得盆地之间出现隆起。数值分析的结果反映了河西走廊系列盆地的演化过程,解释了现今祁连山地区河流网络分布现象,也揭示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向北东方向扩展生长过程中潜在的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2.
河西走廊开发史研究现状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已有的研究河西走廊开发史的文献来看,主要集中在屯垦移民、水资源的开发、商贸交通、生态环境等方面,但对历次开发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认识明显不足,梳理文献,总结经验,对今天河西走廊的城镇化建设提供一些历史经验和理论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3.
河西走廊在历史上曾是我国内地通往新疆、中亚西亚及非欧的必经之地,是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地段之一.河西自西汉起历代在此屯田.河西走廊地处边远,在历史上因交通不便,转输困难,历代王朝为巩固河西走廊这一地区,在此设置之初,大都以屯田为本,节省民力,满足兵食.在此屯田有它的优越有利的自然地理条件,河西走廊南侧的祁连山拥有极其丰富的冰川积雪,成为天然的固体水库,每年春夏,冰雪溶化从祁连山北麓流入走廊,网织成了三个较大的内陆河流域,与此相适应的,走廊内部也出现了三块面积较大的绿洲平原,这就是石羊河流域一武威、永昌绿洲平原;黑河流域一张掖、酒泉绿洲平原;疏勒河流域一玉门、敦煌绿洲平原.由于这三块绿洲平原有着丰富的祁连山雪水滋润,所以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水草肥美,可耕可牧的区域.早  相似文献   

4.
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域外贡使、商客进入中原的必经之地。学界关于明代河西走廊商品经济的发展速度持有两种看法,一为“停滞说”,二为“发展说”。然而,无论哪种看法,尚需结合诸方面原因做一综合判断:外国商客、旅人游记中关于明代河西走廊经济一派繁荣景象的记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代河西走廊商品经济发展之盛况;丝绸之路东西贯通所提供的经济便利以及明代“朝贡制度”“开中制”等经济政策的推动,对其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政策“拉力”,在河西走廊形成了以“绿洲贸易”为核心的商品经济辐射圈;尤为重要的是,明代河西走廊“绿洲”实际土地资源承载力与实际居住人口之间的矛盾,间接推动了明代河西走廊生产方式的转型,为河西走廊商品经济发展开拓了市场并提供了大量商品生产者。以上种种因素可以证明,明代河西走廊商品经济在持续向前发展,并非处于“停滞”期。  相似文献   

5.
河西走廊是一个天然的屏障,一直是古代政治、军事斗争复杂,战乱频繁的古战场,为历代统治者屯兵防御的战略要地,汉得河西后,建立四郡置两关,即武威,洒泉、张掖、敦煌四郡;置阳关、玉门关,因此,河西的古地名较多。同时,为了防止北方匈奴侵袭,在走廊北边筑了一条与走廊相平行的长城。立郡之初,即筑了令居塞,从今甘肃永登县修到洒泉。之后,又从洒泉修到玉门之间,敦煌与盐泽间的边塞,在居延,还修筑了遮虏障(即长城)。因此,在河西走廊境内,保存有汉长城(嘉峪关以西),明长城(嘉峪关以东),现仍有:“北长城”、“东长城”“西长城”、“长城村”、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河西走廊旅游、体育、生态效益协调融合,促进体育旅游生态化发展,本研究运用因子分析、层次分析等方法,构建基于游客视角的生态体育旅游开发评价指标体系,包含服务体验、资源禀赋、开发条件3个维度22个指标,并据此对河西走廊体育旅游开发状况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游客对河西走廊生态体育旅游开发状况评价为“一般”等级,特色资源是河西走廊体育旅游开发的基础和优势,但在旅游服务体验、产品创新设计、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教育等方面存在不足;政府和旅游企业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和国家政策支持,发挥旅游走廊资源与区位优势,对河西走廊体育旅游进行深度开发。研究从整合旅游资源空间布局、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创新开发体育旅游产品与活动等方面,提出了河西走廊生态体育旅游开发策略与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政府大力倡导旅游业和形象经济为主导的时代背景下,旅游外宣翻译成为了吸引游客和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途径。依据CIS城市识别系统理论,探讨河西走廊旅游外宣中旅游宣传口号英译,旨在促进旅游外宣翻译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形象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层推进,沿线国家对汉语人才的需求大量增长。河西学院地处河西走廊中部,临近中亚国家,发展留学生汉语教育有一定优势。文章从培养对象、时间、目标和课程安排、课程设置等方面阐述了近年来河西学院留学生汉语教学现状,分析了影响留学生汉语学习效果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提高教师素质、采用灵活教学模式及开展商务汉语等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9.
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系统面临的来自多方面的威胁,严重制约着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和制约着周边地区人民的发展环境和生活质量,必须把保护和改善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生态系统作为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而当务之急是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展会对外宣传文件的英译是会展经济国际化的基础,当前参差不齐的翻译水平、褒贬不一的翻译标准都在召唤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术理论范畴。本研究从展会名称英译的典型案例研究入手,分析了当前展会名称英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展会名称英译经验模块的建构,从而达到展会信息国际化宣传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