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积极心理学以研究和关注个体积极心理品质、实现自我价值为取向,是20世纪末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思潮,而朋辈心理辅导着眼于学生的积极发展、助人自助,二者有共同的价值取向。朋辈心理辅导的活动理念和方式都是积极心理学思想的体现,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研究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构建,对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阶段高职学生中存在的学业压力、就业焦虑、情绪压力、自我认知和家庭压力等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在高职院校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必要性。对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路径提出建议:将积极心理学纳入到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建立积极心理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价值;加强教师的积极心理学教育,并将积极心理学教育方法融入课堂;在现有的心理支持网络中加入积极心理学;心理个案辅导和团体辅导并重以及培养专门的积极心理师资队伍等。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危机心理辅导的病理性心理学取向带来的负面效应值得反思,它导致了大学生危机心理辅导内容窄化和综合功效的弱化。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大学生危机心理辅导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运用积极心理学的评价模式扩展危机心理辅导内容;运用其干预模式实现层级预防;运用其团体辅导营造危机心理的消解氛围。  相似文献   

4.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以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为主要途径,开展通识心理健康教育,优化积极心理品质;以矫正性团体心理辅导为重要途径,打造职校心育特色,赋予学生积极心理能量;以专家指导和专业引领为重要保障,培养心育教师团队;以朋辈心理辅导为重要补充,培训学生心理辅导队伍,实现学生心理自助互助;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课程活动化和活动课程化相结合,开发校本心育教材;以行政推动为重要保障,整合积极心育资源,助推积极心育合力育人等心理资本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5.
杨云  陶嵘 《教育与职业》2012,(29):81-82
文章采用了团体辅导的方法对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进行辅导,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加两次后测的准实验设计,验证团体辅导的效果。结果显示,团体辅导对学生情绪调节、心理幸福感有即时性与延续性辅导效果。这说明了积极心理学理论取向的团体辅导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大学生群体中积极心理学对团体辅导的影响和运用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法了解积极心理学在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影响,以及相关的运用研究。结果: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中运用较广,且对大学生的自我幸福感与人际交往都具有很好的干预效果。结论: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团体辅导对维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贝克抑郁量表,应用团体辅导对问题学生进行干预,实证研究积极心理学理念对高职生心理问题干预的成效。结果表明:运用积极心理学方法和问题直接干预的方法对高职生心理危机干预均有效果;运用积极心理学导向的团体辅导的心理干预方法优于运用传统的问题直接干预方法。运用积极心理学导向的心理危机干预的效果要好于运用传统的问题直接干预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归纳影响当代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自身因素,分析团体辅导对积极心理品质的作用效果,系统提出高校可从营造和谐团体氛围,拓展积极情绪体验;构建高效沟通渠道,传递积极心理力量;丰富团体活动内容,分层渗透积极思想;强化辅导延续效果,巩固塑造积极人格这四条路径出发去提升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水平。  相似文献   

9.
安宁 《辽宁教育》2022,(6):39-4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体现了时代发展对家庭教育的更高要求.学校可利用自身的专业教育资源,制订操作性强、效果明显的家长团体积极心理辅导方案,通过实施团体心理辅导,提升家长积极心理品质,改善家庭教育方式,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减少心理危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课题通过学生个体心理辅导案例资料,梳理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应用方式及其对学生成长发展的影响效果.通过典型案例的质性分析,我们得出结论: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学生个体辅导中的运用,是面对寻求问题解决的学生,个体心理辅导不但需要针对问题使用具有治疗取向的干预技术,还需要并重使用针对学生积极心理发展特征的积极取向的辅导技术,从而达到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综合辅导效果.通过个案,与质性分析相补充,本研究认为在学生个体辅导过程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具体包括:排除偏见,充分了解情况;发现优势,消除关键需求缺失的紧张感;发掘资源,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力量.  相似文献   

11.
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设计了四次团体辅导课程,采用学业情绪量表进行前测和后测,目的是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寄宿制初中生学业情绪的干预效果。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学生在接受团体辅导课程后积极学业情绪水平显著提升,消极学业情绪水平显著下降,说明本研究中的四次团体辅导课程能有效改善寄宿制初中生的学业情绪。  相似文献   

12.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岚  马会梅  刘毅 《文教资料》2008,(5):209-210
积极心理学对人性持积极评价取向,关注人类心理品质的培养及潜能的发挥,引导人追求快乐与幸福,使"积极"成为心理学研究中新的价值取向.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有助于强化高校心理教育的积极价值取向,对确立高校积极心理教育目标,丰富心理教育内容,并拓宽心理教育的途径,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积极心理学原理,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中,选取某高校大一新生分别组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近两个月、以积极心理学原理指导的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不做干预。研究结果表明,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团体心理辅导对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增强大学生生活幸福感及促进大学发展性心理问题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心理普查是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心理普查可以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依据。本文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探究高中生心理普查的新模式,不仅筛查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更重要的是帮助所有的学生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积极心理理论指导下的团体辅导对提高大学生自信水平的效果。通过海报宣传招募、面谈、筛选,采用设计的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方案,对13名大学生(实验组)进行7周团体训练,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前测后测比较。结果:1)实验组后测PEI得分与前测有显著差异(P0.05),而对照组后测与前测不存在显著差异;2)实验组后测与对照组后测得分存在显著差异。结论:1)积极心理团体训练期间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提升自信水平;2)团体心理辅导要考虑长期效果,注重后期生活中自信的锻炼与培养并进行追踪回访评估。  相似文献   

16.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课程架构和课堂驾驭,要以学生心理品质和心理能力的发展为最终目标."三点五步"教学模式,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原动力,不忽视学生心理问题的矫正,更强调其心理品质的发展,同时将心理咨询技术融合进教学过程,在"积极、互动、体验"三个要点的基本原则下,引导学生在"澄清现状—分析原因—找寻对策—合理选择—实现自助"的五环脉络中,解除心理困惑,获得内心所需的心理体验与动力,发展心理品质与能力.  相似文献   

17.
高中生正处于自我概念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时期对其自我概念进行干预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采用团体辅导对普通高中高一学生的自我概念进行干预。根据自愿参与的原则,筛选了30名自我概念较为消极的学生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15名学生连续实施八次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团体辅导,而对照组不作干预。干预结束两周后,进行后测调查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团体辅导能有效促进普通高中高一学生的积极自我概念。  相似文献   

18.
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类潜在的核心美德,倡导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这一理念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积极心理发展为本的成长课堂;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体验式成长;在团体动力推动下,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自然生成的和谐统一。构建科学、规范、有效、具有可操作性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应以活动为载体,注重学生体验的感知—活动—分享—评估的课堂结构模式。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引领下探索中学心理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丰富和发展学校心理健康的理论,并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9.
朋辈心理辅导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消极心理学"为取向,制约了朋辈心理辅导的有效开展。新兴的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积极品质,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启示,可以丰富朋辈心理辅导的内涵,改进朋辈心理辅导的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20.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秋燕 《文教资料》2007,(21):136-138
文章认为,消极心理学取向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过分关注学生心理的消极层面、削弱教育功效、教育对象与教育者之间关系对立,不利于形成积极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系统等问题。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理念,其目的是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兼顾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心理问题的化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着重于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应重视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心理健康教育应融合教育对象和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应建立积极完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