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出帖就是去掉拐杖自己走路的时候,是逐渐形成自己的书写面貌。出帖可借助的方法:改换工具材料;改变字体的团块形状;借用学过的其他碑帖。创作应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处理;其他艺术门类的学习修养;不要写错别字,在繁简的互换中不能出现错误。  相似文献   

2.
行书的学习建议从王羲之入手。在学习了《圣教序》的基础上,可以临习二王的尺牍。学习行书,可以学习王羲之的小草作品《十七帖》,以增加行书的变化和流动感。颜真卿楷书法度谨严,行书"有篆籀气",著名的有《祭侄稿》《湖州帖》等。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用笔圆润、含蓄、精到,多用侧锋,变化多端,结字自然生动,笔墨浑厚而爽朗有神,以气韵见胜。临帖的方法:对临;背临;意临。  相似文献   

3.
七、木字旁的变化及笔法 木字旁在汉字中出现较多,运用到行书作品中变化也较多。作为左部,木字旁的行书应稍有倾斜。古代名家行书中的木字旁,一般为有倾,也可稍左倾,且多为第三、第四画连写。这样安排,既可产生动感,又能呼应右部。  相似文献   

4.
行书偏旁部首的变化及笔法(5) 九、三点水的变化及笔法 由于三点水旁的字较多且常用,所以古人书写行书三点水时千变万化,风格各异。但是无论怎样变化,其共性特点有三:一是首点与第二画稍远一些,以示昂首,显得舒展、精神;第二画可为点,也可为竖钩,起笔时应与首点拉开一定距离。二是重心一般为右倾,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大量的史料为基础,剖析了行书的起源、二王行书到碑行书的嬗变过程及书法自身的艺术规律.给当代行书创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唐代书家李邕以行书名于世,他不拘于成规,善于食古而化、变通前人之法。这种“变”体现在从点画用笔、结字取势到章法布局等各个方面,从而确立了其独树一帜的行书风格。尽管不断有人提出不同看法,李邕及其书法对后世的影响仍然是巨大的、深远的,甚至得到了与“书圣”王羲之相提并论的殊荣。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大量的史料为基础,剖析了行书的起源、二王行书到碑行书的嬗变过程及书法自身的艺术规律,给当代行书创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书法中,行书是一种自由度较高的艺术样式,在体势多变的笔墨与空间之中具有很大的包容性,所以行书很适合抒发创作者的情感和表达审美感受,结合创作实践,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9.
行书偏旁部首的变化及笔法(2) 三.竹字头的变化及笔法竹字头本身是左右结构,在古代行书名帖中,竹字头除被写为较连笔的竹外,还常常被写成草字头。如:等、箭(节)、笔等字。  相似文献   

10.
行书钩、挑笔画的变化及笔法 一、钩的变化及笔法钩,在行书中出现的机会相对较多。因为,有钩的笔画可以写钩,无钩的笔画大部分也可以写钧,即带钩。带钩可以增强行书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乃至整幅作品的连贯、流畅和呼应的风格,故古今行书名家作品用得较多。行书中的长钩(横钩、竖钧、戈钩、平钩、竖弯钩等),  相似文献   

11.
行书偏旁部首的变化及笔法(3) 五、常字头的变化及笔法 常字头的行书写法,无论怎样变化,其共性特点是左低有高、左右呼应。上部的两点左低朽高、左行呼应,下部的横也是左低右高,横两端的点和钩也要左行呼应。  相似文献   

12.
行书偏旁部首的变化及笔法(一) 灵活多变、多姿多彩是行书结体的重要特征。作为行书重要部件的偏旁部首,也必然为体现这一特征而灵活多变、多姿多彩,任何一个偏旁部首也不能例外。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一幅行书作品中的部首雷同或结体雷同。  相似文献   

13.
行书偏旁部首的变化及笔法(6) 十一、衣字旁的变化及笔法 作为左偏旁的衣字旁,其造型和示字旁基本相似,区别就是衣字旁的右下角多一点。行书的衣字旁和示字旁不尽相似,而且可以相同。即衣字旁的右下角可写两点,也可写一点,撇点一笔连写也行。图一为古人行书“被”和“初”二字,图中除各有一字的衣字旁右下角写两点外,其它字的衣字旁均和示字旁的行书笔法相同。  相似文献   

14.
王羲之行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书法史上,行书是应用最广泛,最具艺术表现力的字体.王羲之在行书以至在书法文化方面的成就与影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学习、认知和解悟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书法艺术,是当前西风东渐大潮中,民族化与素质教育方面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欧阳询的行书是将前人的书法艺术精髓融入自己的作品,开创其行书独特的风貌,形成骨硬肉丰、险劲平和的特点。他的行书是一种寓矩寓规、寓情寓理的一种艺术存在,在他所处的时代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左右摆动、上下摆动与笔势笔势,本指每一种点画依照各自特殊的形体姿势的写法。在实践中,笔势又因点画在字的结构中所处位置的不同,及各位书家用笔结体特点的不同而各异。笔势与笔法不同。笔法  相似文献   

17.
行书因其轻松自然、美观实用而又富有艺术情趣,受到广大青少年学员的喜爱.学习行书一般需有一定的楷书或篆、隶书基础,取法乎上,选择合适的法帖,通过读帖、临摹,逐渐过渡到创作,并从欣赏、探析经典名作和感悟自然的过程中获取更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隶变(二)     
伴随着古隶楷化的过程,同时还有一个古隶进一步草化的过程,由偏旁部首及诸笔画之间的连贯引带书写,造成笔画的进一步整合、减省或隐含;由左右、上下结构诸部件之间的连贯引带书写,造成主要保存单字的外围笔画而整合、减省内部笔画,或突出各部件的主要笔画而隐含其细节笔画,或强化具有较高辨识度的部件、笔画而模糊甚至省略其他部分。而毛笔的改良进一步促进了这一变化,使人们能够迅速掌握这种变化,并进一步促进了书体的演化。  相似文献   

19.
林泉 《青苹果(高中版)》2014,(6):F0002-F0002
正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它不像楷书那样规整方正,也不像草书那样潦草难认,结体简捷流便,大小参差,点画映带,顾盼多姿,意态活泼,气韵生动,富有节奏感。我们在欣赏行书时,要抓住行书这些特点。自魏晋以来,历代著名书法家大多有行书精品传世。最著名的当属天下三大行书——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唐颜真卿的《祭侄稿》、宋苏轼的《寒食诗帖》。(此  相似文献   

20.
走进行书     
一、行书认知与赏析你知道吗?其实楷书、行书、草书在用笔与结宇方面有着很多共通之处,所以人们常说”楷书如立、行书如行、草书如奔”。的确,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集实用性与审美性于一体,书写时既具备草书书写快捷的长处,又避免草书过于减省潦草而难于辨认的缺点及楷书因端正精到而书写速度慢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