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叶影 《科技通报》2019,35(6):234-237
在馆校结合的大背景下,已经有不少科技馆和学校进行优势资源互补,建立起合作关系,馆校结合活动正在展开。本文从馆校合作的视角出发,以浙江省科技馆为例,分析"馆校合作"的现状和出现的实际问題,对于本馆的馆校结合科学活动的案例进行了介绍和论述。尝试对面向馆校结合的科学活动开发和实施给出一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冯羽 《科技风》2012,(8):238
本篇通过阐述科技馆在运营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并分析“馆校合作”中出现的合作不到位的实际问题,重点指出如何落实“馆校合作”,让其不流于形式,并促使科技馆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3.
陈飞 《科技通报》2021,37(5):131-134
通过回顾浙江省科技馆馆校合作的历程,阐述馆校合作初步成果与经验要点;通过该馆馆校合作的实践,包括与大学的馆校合作、合办全省中小学教师技能大赛、依托展品资源进行科学教育、科普展教活动进校园诸方面进行探索;以此为基础,在新形势下馆校合作与时俱进问题展开思考与探讨,提出重视对学校教育项目的研发,关注馆校合作的关键词与教育活动发展趋势,进一步开创科技馆教育活动资源,加强与学校科学教育有效衔接,以及正确的借鉴方向等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4.
"科技馆进校园"活动旨在构建馆校立体式互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通过该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技的奥妙,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同时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更新,教师的角色有了新的定位,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业务能力明显增强.本文以行动研究为基础,对"科技馆进校园"活动的运作机制及实践成效等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这对"科技馆进校园"活动在更大范围内的推广与普及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steam教育与科技馆教育的融合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并逐渐演变出"馆校合作"基础上的跨学科教学,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就跨学科创新视角下steam教育与科技馆教育的融合进行全面探究,首先对跨学科视角下steam教育与科技馆教育的教学原则进行论述,然后对5E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进行分析,帮助教师制定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法,促进steam教育与科技馆教育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6.
戈洪奎  隋家忠 《学会》2010,(11):59-62
地市级科技馆属于中型科技馆,一般应规划为主题馆。主题的选定、展区的划分、展品的设计都要进行充分调研和评估再确定。科技馆建设要根据非正规教育的特点,以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色彩学的原理为基础进行规划、设计,展览形式以互动型为主。基础科学的展示内容要注意与学校的科学课程相衔接,开发科技馆课程,真正做到馆校合作。  相似文献   

7.
科技馆教育与STEM教育的共同点在于实践、探究式学习、直接经验。目前,许多科技馆都未能将STEM教育与科技馆展示教育的基本特征相结合,没有将STEM教育作为充分实现科技馆展示教育应有特点的有效途径~[1]。本文由此提出了基于科技馆展品资源、融合STEM教育理念的馆校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为科技馆开展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探究的科技馆特色馆校结合教育活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科技馆作为未成年人校外科学教育重要场所,面临着科学教育理念、教育模式跨越性发展局面。科技馆依托STEM教育模式、创客教育模式,遵循青少年脑的发展规律,充分发挥科技馆自身的科普教育职能,探索实践有益于全面提升青少年科技创新素质、培养青少年专业能力、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社会情绪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的、适合科技馆科学教育的新体验、新模式和新理念。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第一所科技馆是1937年由巴黎大学创办的以“发现宫”为名的科学实验馆。在以后的近一个世纪中.全世界已建成数千座各种类型的科技馆。科技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需要了解掌握更多的科技知识、了解更多的科技信息.作为向人们普及各种科技知识的阵地,而在经济、科技的发展中应运而生的。  相似文献   

10.
钟燕凌 《学会》2014,(5):61-64
本文以福建省科技馆为例,探讨一种基于馆校结合的青少年科学教育新模式,即通过将科技馆资源与学校科学课程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将科技馆的科普资源送到学校、送到学生身边,从而实现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和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当前科技馆科教活动存在主题不明、过程缺失、馆校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梳理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结合科技馆科教活动实例,归纳总结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科普场馆将开发科学教育活动、增强"馆校结合"作为工作重点之一,为中小学校科普教育服务,促进校外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教育的衔接。然而,一些地区的学校与家长对于"馆校结合"的参与度并不高。因此需要从政策支持、资源共享、激励机制等方面找到"馆校结合"的问题对策,以提高学校及家长对于科普场馆科学教育活动的参与度,让更多的青少年共享优质科普资源,使科普场馆的科学教育与学校科学教育更好地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发挥优势、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3.
在新形势下,科普展品正从传统以静态陈列讲授知识为主向参与者深层次互动体验的展示方式进行转变。科技馆的教育功能不仅是传播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大众对科技的兴趣和思考。笔者提出科技馆在展览展品设计中要考虑公众对于该领域知识的深层次需求,并以内蒙古科技馆"神舟飞船对接"为例,分析如何提高科普展品的互动体验性,做出与其他馆有区别的、具有专业馆特色的展览形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我国科技馆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功能,厘清了科技馆与科技类博物馆、科技馆与科技创新博览馆的区别,以及科技馆与人的科学兴趣的关联,分析了科技馆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究了科技馆建设的突破性路径,从理论层面深入理解、准确把握科技馆性质和发展方向,从实践层面积极探索如何高质量建设科技馆以更好地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广东科学中心采取"馆政""馆企"等多种合作模式,通过跨专业/行业协同攻关和深度合作,构建"设计+管理"双主导协同创新模式,建设全球首个"四品一械"等3个新的科普体验馆,研制一批互动式、沉浸式体验的创新展项,让人"耳目一新",受到观众热捧。基于广东科学中心的实践,聚焦科普协同创新的痛点难点,分析科普协同创新的实践意义,探讨科普协同创新的实施路径,提出科普协同创新是推进科普创新的重要范式,将有力推动科技馆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适宜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系统调研了云南等部分边疆地区农业农村发展现状,以及云南农业大学开展的3+3校县合作服务模式在云南省推广应用的实际效果,分析"3+3"校县合作服务模式的运行方式和机制,总结和讨论该模式的特点、实用性和应用前景。"3+3"校县合作服务模式的形式灵活,内容全面,紧密结合高校、基层管理部门及农村农民,双向互动,兼顾多方共赢,具有较为完善合理的管理和服务机制,在我国西部边疆地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20,(13)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科学技术逐渐应用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也逐渐引起对科技的重视。科技馆作为传播科学技术的一个公益性场所,应该也随之进行改革,通过多方面、多主体的措施来让科技讲解工作吸引更多的人。让科技馆成为提高大众科学文化素养的重要场所,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学习科技、应用科技的良好氛围。本文围绕"科技馆讲解模式的创新性"展开讨论,希望能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面对新时期构建社会化协同、数字化传播、规范化建设、国际化合作的大科普生态的时代命题,为探索构建大科普生态建设模式及发展机制,在厘清“大科普”“科普生态”等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大科普生态是建立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更为广泛的科普共同体理念基础上更为优化的科普生态系统,并以世界最大的科技馆/科学中心——广东科学中心的大科普生态建设实践为对象,从横向聚合、纵向深化、纵横拓展三向度进行分析。广东科学中心近年来通过加强“馆政”“馆企”“馆校”“馆际”等合作模式,通过跨领域的社会化协同,系统集成推动工艺、产品、服务创新,开展异质演进的数字化传播、规范化建设与国际化合作,形成了包括以科技馆和专业设计团队为生态中心,由政府机构引导,展项制作单位、布展施工单位为供给方,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社会公众等为需求方的科普设计生态圈,通过不断地反馈和优化科普创新设计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创新设计范式,建成如“广东省食品药品科普体验馆”“低碳&新能源汽车科普体验馆”“云南白药体验馆”等一批以互动体验方式呈现的创新展馆,推动大科普共同体的异质生成与共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瑞宏  方家增 《科技通报》2012,28(7):219-224
通过针对已建成开放、在建或筹建等不同阶段的浙江各级科技馆建设的现状,与广东省相应的科技馆建设加以横向比较,从区域分布、建设规模、地级市不设馆等诸方面,剖析我省科技馆建设存在的问题;通过科技馆管理体制方面大陆与台湾的比对、人力资源方面浙江省馆与日本未来馆的比对,探讨我省科技馆在管理方面存在的差距;通过阐述世界科技博物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与成功经验,并针对"浙江省科普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相关科技馆建设的目标任务,提出实施与落实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科技馆教育是全民科学素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科学的理念、科学传播的实用性和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三个维度,将科技馆馆教育扩展到全民全社会的多层次和全方位,对进一步提升科技馆的教育工作水平进行了新的论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