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触觉时序知觉的手臂交叉效应是指在触觉时序判断任务中,与手臂不交叉条件相比较,当被试两手臂跨身体中线交叉时触觉时序判断的表现显著下降。空间参考系、个体的性别和利手、视觉信息和视觉经验等是影响手臂交叉效应的主要因素,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试图对这种现象作出解释。通过这种有趣的现象了解人类的触觉知觉特征,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类工效学领域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触觉时序知觉手臂交叉效应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知觉模式是主体组织知觉材料的方式和潜在框架,在中国现代文学生成过程中,知觉模式是重要同时也容易被忽略的因素。随着包括电影在内的新的视觉呈现方式、展示技术等的影响和塑造,变化的知觉模式参与构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呈现方式和想象空间。回到知觉模式正发生变化的现代文学创生期,能够捕捉到其中的转折痕迹。梁宗岱和卞之琳呈现出过渡期特有的两种有着根本差异的知觉模式,梁宗岱坚守古典知觉模式:有着认知雄心的主体试图将分散的对象综合为统一的整体,力求接近情感、哲思、宇宙深层中永恒的"脉搏"、节奏;卞之琳则典型地体现了现代知觉模式的特点:消散的主体,面对着破碎、纷杂的空间、时间等片段化知觉经验,从电影等新的技术形式中汲取资源,已然放弃了追寻能够把握整体的节奏,代替的是"视线的戏剧"——一种介于传统戏剧和个人冥想之间的新诗形式。  相似文献   

3.
认知渗透指的是这样一种现象,认知有时会反过来影响知觉。认知渗透会给信念的形成引入循环结构。这决定了被渗透的知觉经验是不能辩护信念的。因此,任何会做出认知提升预测的知觉辩护理论都是有问题的。独断论会做出认知提升的预测,它是有问题的。独断论要摆脱困境,要么就找到一个击败者,要么就给出一个说明以使得认知提升的预测变得合理。但这两种方式都是行不通的。认知渗透带来的挑战也适用于其他知觉辩护理论,并且,这种挑战可以一般化到超出认知提升的预测的情形,因而对知觉辩护理论构成了普遍威胁。一个知觉辩护理论要能应对认知渗透所带来的挑战,就需要对知觉经验的起因给出限制性说明。  相似文献   

4.
拟人化认知方式使得温暖和能力成为消费者进行品牌知觉的基本维度。对于严重依赖直接消费体验评估主要特性的体验型产品而言,广告是人们形成品牌知觉、进行购买决策的必要信息来源,其有效性在营销中至关重要却又缺少深入探讨。基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和目标框架效应,构建品牌知觉与目标框架影响购买意愿的分析框架,并以酒店预订为具体情景,借助实验法检验体验型产品广告信息有效性。结果表明:(1)体验型产品广告有效性存在目标框架效应,与规避性目标框架相比,获得性目标框架广告能激发更高购买意愿;(2)当广告目标框架与品牌知觉达成匹配时,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更高;(3)认知流畅性在品牌知觉与目标框架效应交互影响购买意愿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4)论据强度有助于提高消费者的认知流畅性体验,进而正向影响购买意愿。  相似文献   

5.
朱子哲学的“知觉”概念有三个含义:其一是心之用,其二是性之用,其三是与性对立的知觉运动。以金昌协为代表的韩国洛学重视朱子的第一个观点,强调知觉是独立于性的心之活动;以韩元震为代表的韩国湖学重视朱子的第二个观点,强调知觉是性的呈现;而韩末大儒田愚则注意到的是朱子的第三个观点,集中讨论了知觉的功用及其限制。韩国儒学的心性论辩,从朱子的知觉论中能找到一个梳理的线索。  相似文献   

6.
低年级儿童对空间图形想象常常需要依附一定直观物体的支持,儿童空间观念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直观性、描述性、渐进性、偏重性、迁移性、依赖性等特点,儿童形成空间观念过程存在着空间识别、视觉知觉两方面的障碍.为了培养儿童的空间观念,教学中应当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特征施教,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内容施教,在儿童现实生活与数学活动经验基础上施教,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中施教.  相似文献   

7.
理解思维的本质是认知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论题。在当代心灵哲学研究中,意识的扩展论和限制论之争诱发了关于认知现象学的讨论,认知或思维的现象特征以及如何解释所意识到的心理状态的现象特征,自然成为关注焦点。内省论证和现象对比论证着重分析认知是否存在现象特征的问题,其中涉及感觉、知觉与思维的还原问题,知觉现象的多样性与思维现象多样性的对称问题,心理活动中情感、范畴化知觉和认识感觉中的现象特性问题。这些问题均是当代心灵哲学和认知现象学中的核心问题,可通过认知哲学中的适应性表征方法论给予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两个方面论及美术形式效应的视知觉问题。一通过视觉生理和生活积淀的交融与互动,阐释人的视知觉过程,分析视觉能动效应的心理机制和区别不同的视知觉关联。二从相对比而变化的形式效应方面阐述意识形式,理解美术形式效应是一个互动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9.
言语理解中,由听话人所造成的“耳误‘即语音知觉偏离,是言语交际活动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从认知心理的角度分析,这种知觉具有三个特点:范畴性、完形性、关联性,由此形成语音知觉偏离的三种类型,对语音知觉偏离的类型及特点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低年级儿童对空间图形想象常常需要依附一定直观物体的支持,儿童空间观念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直观性、描述性、渐进性、偏重性、迁移性、依赖性等特点,儿童形成空间观念过程存在着空间识别、视觉知觉两方面的障碍。为了培养儿童的空间观念,教学中应当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特征施教,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内容施教,在儿童现实生活与数学活动经验基础上施教,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中施教。  相似文献   

11.
理解性教学中的视觉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视觉素养日益受到重视,对理解性教学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探讨了视觉素养的内容构成和理解性教学目标构成之间的关系,并在教学环境视觉化、教学中知识表征、教师的视觉素养三个方面给出了视觉素养对于理解性教学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知觉合取论与析取论是处理知觉错误问题的主要进路.麦克道尔对析取论在认识论上的发展,取消了"最高共同因素",构成对合取论的反驳,但他对知觉错误的能力解释仍存在可能的问题.皮考克的量纲形而上学似乎能给出更完整的解释,但仍具有理论上的模糊性、思辨性,而且他对麦克道尔的理解也略有不迭.从世界观内在主义视角来看,皮考克的形而上学外在主义并非必要,在对思想与世界关系的新理解中,知觉的知识能力可以得到澄清,麦克道尔对知觉错误的解释依然是完备的.  相似文献   

13.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同时也是视觉符号.文字的简化不仅受文字应用影响,也受到知觉特性的影响和制约.人们在感知文字时,就是在感知且概括文字的一些重要特征,当这些特征以某些方式被理解和固定下来,就形成种种简化方式.其背后的实质是知觉的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以及完形感知原则的交互作用,这些知觉特性不仅决定了汉字以何种方式简化,同时也限定了汉字在自身系统内所能达到的简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内隐记忆、无觉察知觉与内隐学习关系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隐记忆、无觉察知觉与内隐学习是当今无意识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这是因为它们都与“认知无意识”有关.当所完成任务不需要意识性提取过去经验时,表现出来的是内隐记忆;如果刺激呈现在意识觉察阈限以下,这种短暂、无觉察的呈现对后续的行为产生了影响,说明无觉察知觉在起作用;人们学习了复杂信息但又对所学知识完全不能用言语表达出来,体现了内隐学习的作用.内隐记忆与内隐学习之间存在相互关系:不同点表现为所涉及的加工阶段、研究范式、研究材料、所使用的加工分离程序及所涉及的脑区四个方面;相同点表现为无意识加工过程、研究范式阶段及加工水平影响三个方面.无觉察知觉与内隐学习之间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联系:不同点表现在引起无意识的原因、认知加工过程及学习材料复杂程度三个方面;相同点体现在主试对学习材料的操纵、实验研究范式及意识与无意识的分离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研究考察了韩国、日本和泰国留学生的汉语声调知觉,发现:零起点的韩国和日本留学生的知觉是连续性的,泰国留学生则表现出一定的范畴化特征,但和汉语母语者的知觉模式并不一致;初级水平的韩国、日本和泰国留学生表现出和汉语母语者一致的知觉模式,但在范畴化程度上和母语者存在差别;初级水平的韩国、日本和泰国留学生在知觉的范畴化程度上不存在差别。结果表明零起点学习者汉语声调的范畴化知觉受到母语经验的影响,但音高重音和声调语言的母语经验对声调范畴化知觉能力的发展并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如果我们只是生活在感觉印象的世界里,那我们就仅仅接触到事物的表面。如果我们对自然界和艺术作品的观看,仅仅看到了形状、色彩、空间或运动,那么这种知觉仅仅是普通知觉。对事物的深层的认识,总是需要我们在积极的建设性的能力方面做出努力。艺术经验具有自由创造的生产性,审美知觉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一种能动的形式。欣赏即是一种创造。歌德说,创造性是人的天性的最内在的性质。如何让“最内在的性质”得以发展,是艺术教育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7.
学生对客观世界的感受性偏低以及感知学习能力不足,成为阻碍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突出问题。感知是基于感觉与知觉对客观事物进行特征识别、功能指认与属性分析,从而获得关于外界事物与现实世界的整体表象及其特征,并为理性活动获得概念性和意义性基础的认知活动。感知学习作为一种持久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变化与经验积累活动,强调个体与知觉场之间的联通,具有鲜明的直观性、意义性与生命性,旨在消除感觉经验与理性思维之间的二元割裂。感知学习是基于感性和理性融通的知觉表征及其推论过程,其内在过程是以环境中的可感物刺激作为起点,从表象识别走向精细识别,经过感性活动向理性活动进阶的表征推论过程,最后指向于学生认识信念的确立。课堂教学需要重视感知学习,在关切学生的感知活动中促成认知进阶,引导学生建立能动的感知意识,为学生提供多形态的可感物和可感情境,在意义探源中丰富学生与知识的感性联系,推进感性学习向理性学习的逻辑进阶。  相似文献   

18.
皮考克的理论反映了经验与第一人称表征所需要的特殊内容,是以填充知觉者周围空间的方式,为认知方式提供新思路。他的理论非常看重空间经验,并以视觉经验作为讨论的重点,但是缺失对于时间维度的思考。文章从时间维度的发展历史论证时间维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期完善皮考克理论中缺失的时间维度。  相似文献   

19.
自《避免"所予的神话"》一文发表,麦克道威尔对其之前所持有的概念论进行了改造.他以直观内容代替命题内容,以此来回应非概念论者所提出的概念内容与知觉内容之间区分等方面的诘难.文章将从三个方面考察新概念论立场的自洽性及其对非概念论者诘难的回应:其一,知觉经验在何种意义上是概念化的;其二,其是否解决了非概念论者在知觉经验现象上的诘难;其三,在此情形中,知觉经验的认知角色应该如何理解.根据这三个方面的考察,可以说,麦克道威尔的新概念论作为一种状态概念论版本,避免了内容概念论遭遇的诸多诘难.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人的知觉环境研讨医院环境人性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模式的变化,引起了医院建筑功能的改变.重视医疗环境质量已成为现代医院的重要特征.文章以人对环境的知觉感受为依据,从医院的视觉环境、听觉环境和嗅觉环境等方面,探析了医院环境人性化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