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学校教育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校园文化的形成就是各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积极家校关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家校合作构建积极家校关系,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对全体学生品德素养和人文精神产生积极影响,进而提升学校文化。家校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也依赖于家庭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家庭文化和学校文化互为影响,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3.
父亲的教养态度以及教养方式对孩子个性、学习成绩、性别角色意识的形成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父亲角色缺失现象,文章从设立“家长学校”、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开展趣味性的亲子活动、开展“我和爸爸一起读”活动、开展“我对爸爸说爱你”活动等方面,对加强家校合作,促进爸爸和孩子共同成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5.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彼此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但对于年轻的新班主任来说,如何把握好家校关系以利于班级管理,极富挑战性。  相似文献   

6.
《教师》2016,(17)
2012年3月13日《中国青年报》上刊登了一篇名为‘校闹’折磨大学校长的文章,报道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海岩在北京理工大学担任校长期间当了5年的被告且没有一场胜诉的记录,除了承担败诉的后果,高校的管理人员还要时刻在发生悲惨事件后面对家长闹校的现象,甚至要和一群提供全班人马、全部道具等专业闹校服务的校闹打交道。在提倡依法治校的今天,在主张合力育人的当下,高校和谐家校关系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理论和重要性两个方面阐述在法治社会的今天构建和谐家校关系的必要性,力求建设和谐家校关系下的教育净土,完善依法治校理念下的教育环境,完成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7.
美国家校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起初,培养家校关系只是由极少数教育者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并没有得到重视。但是随着科技与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学校不断出现各种儿童教育问题,如逃学、安全、犯罪等,于是为了解决这些教育问题,美国政府开始注重家长对于儿童教育的影响以及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随之家校关系的培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并逐渐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鼓励和引导家长支持配合教师的工作,教师对学生奉献爱心,尊重家长,学会与家长换位思考,帮助家长树立教育学生的信心,构建和谐家校关系,是班主任工作有效开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10.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许多主张与后现代主义不谋而合,但是两者的哲学基础不同,基本观点也大相径庭.后现代主义挑战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概念,认为"意识体验"、"潜能"和"自我"等概念是社会建构的产物,是一种话语范畴,而不是一种精神实在.后现代主义也挑战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个体主义倾向,主张从个体理性转向公共理性,从个体自我转向关系的自我.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人本主义心理学在科学观和方法论方面出现了一种释义学转向,并在一定程度上开始接受社会建构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人本主义心理学: 后现代主义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许多主张与后现代主义不谋而合,但是两者的哲学基础不同,基本观点也大相径庭。后现代主义挑战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概念,认为“意识体验”、“潜能”和“自我”等概念是社会建构的产物,是一种话语范畴,而不是一种精神实在。后现代主义也挑战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个体主义倾向,主张从个体理性转向公共理性,从个体自我转向关系的自我。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人本主义心理学在科学观和方法论方面出现了一种释义学转向,并在一定程度上开始接受社会建构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使之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有益于孩子的健康发展,达到教育的目的。文章要就构建家校沟通与合作的教育模式以及充分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来管理和教育学生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詹姆斯对人本主义心理学方法论和研究主题的影响,考察了詹姆斯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奥尔波特、默瑞和墨菲的影响,论证了詹姆斯是美国人本主义运动之父。  相似文献   

14.
教师是孩子学校生活的教育者,而父母是孩子家庭生活的教育者。学生的成长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配合,教师要与家长相互沟通思想,共同寻求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不断地给孩子提供成功的机会,使之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如何与家长进行联系、沟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教育发展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发展的程度,本文基于对西部五省农村学校的调查分析,从家(社区)校关系的视角对学生发展问题给予关注。通过对西部五省基础教育发展项目中学校发展规划项目的评估,我们发现,即使在自上而下的项目影响下,项目学校仍不信任社区群众,仍未建构新的学校功能观。同时,学校把其与家庭的关系窄化与功利化,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本文认为,学生发展事关家、校、社区等多层面,因而建构家校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其本土化、制度化是达至学生发展目标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16.
今年6月下旬的一个星期天,我参加了英国伦敦里士满地区的一所国际学校的活动.这个活动是由学校的家长委员会组织的.  相似文献   

17.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学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人本主义心理学试图在教学中建立积极感受下的学习模式,教师安排学习环境,允许学生自行发展,这与行为主义学习,认知学习缺乏情感的非人性化的学习截然不同。它强调教师应该意识到人的学习,即人本主义教育观产生的基础。这里,我们先简要地概括人本主义三位杰出代表人物的基本思想。 1.马斯洛──让孩子成长。 马斯洛在大学学习期间,支持行为主义学派。毕业后,广泛地接触了格式塔心理学派,并打算做心理分析家,渐渐地对人类学产生兴趣。受多种心理思想影响,使他得出结论:美国心理学家着迷于外显行为和客观性的行为研究,强调环境…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历史上出现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种取向的研究,解释学以它对精神世界的独特洞察在指导心理学的研究中展示了独特的魅力。作为影响西方心理学的三大方法论之一,解释学对现代西方心理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它又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本主义是西方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之一,突出人的动机系统与高级需要的重要作用,关注人的本性、潜能、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这种“以人为中心”的理论与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的本质相契合,因而构成人本主义教育观的核心和基础,也是人本主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核心和基础.本文在简要回顾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构想,并运用该方法分析我国教育界当前关注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教师》2018,(10)
一名班主任必须学会营造良好、愉悦的家校合作关系,而和谐的家校合作必然离不开有效的沟通交流与互动。那么,小学班主任要以什么样的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合作,才能达到有效的沟通合作?双方才能达到共赢的目标?作者一直在思索,从自身工作的经验出发,在家校联系家校合作家校互动三方面进行了以下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