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引导学生观察,是拼音识字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步,通过有序观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想象空间,挖掘他们潜在的创造力,从而激发他们创新的欲望。一、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1.识字教学在识字教学中,我常常注意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在教学"国"字时,我为了让学生记住"先里边,后封口"的笔顺规则,在板书时,故意先写口,再写玉,问学生这样写行吗?因学生之前对笔顺的自学有一点点基础,齐声说:"这样写不对",坐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和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兴趣,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积极主动学习,让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真正做到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把"学会"变为"会学",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主动能力,实现学生创新个性的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 课堂教学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深思善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乐问、善问,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活动课是以学生为主体,真正让学生自主活动为原则,以活动为基本特点,让学生充分地动眼、动口、动耳、动手又动脑,多种感官协调活动,使学生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我在教学数学活动课时,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学生合作意识进行培养:①教给合作方法,产生合作欲望。②制定规则,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③适当点拨,培养合作能力。④及时小结、评价,让学生体验合作的成功感受。  相似文献   

5.
教学背景及教学目标“规则”是社会构成的一个基本要素,民主、安全的社会生活离不开公众的规则意识。规则意识必须从小培养。本教学案例力求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规则是生活的需要,让学生在学习制定规则中认识规则的重要性,激发遵守规则的内心需求。  相似文献   

6.
规则意识培养对幼儿秩序感的建立及幼儿长远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结合我园球类游戏特色,实践中作者总结了一些培养中班幼儿规则意识的方法,旨在让幼儿在有序环境中协调开展球类游戏,有利于发展幼儿球类游戏技能,为将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地理教学必须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以此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激发兴趣,让学生"想问";留点空白,让学生"有问";设疑示范,让学生"会问"。  相似文献   

8.
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学校法治教育的基点和关键。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教材、挖掘课外素材,拓展规则意识培养的教学资源,加深学生对规则的理解,引发情感体验。可运用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和实践锻炼法,让学生设身处地体验规则,在情境中认同规则,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规则,循序渐进地培养小学生的规则意识。还需要完善规则教育评价机制,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9.
张烨 《考试周刊》2013,(95):71-71
<正>《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可见,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所以在各个年级阶段,教材就有意识地安排了估算内容。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估算教学的看法。一、充分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养成估算的好习惯,应该在一定的具体情景中,通过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  相似文献   

10.
缪勤丹 《考试周刊》2009,(45):228-229
规则意识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对社会行为准则的良好态度和习惯。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不仅能营造一个和谐积极的美术课堂,更是课堂有效进行的重要保障,本文从规则的产生、制定方式、有效落实、积极推进等方面,探索如何在美术课堂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营造和谐有序的课堂。让课堂真正焕发出美丽的生命魅力。  相似文献   

11.
自律是学生高规则意识水平的标志,在班级纪律管理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律,也是学生规则意识水平逐渐提高的培养过程.作为班级管理者要在思想上正确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及时纠正学生不当的纪律行为,让学生真正学会自律.美丽的规则是民主的、科学的、执行有力的,班级因规则而美丽,班级因规则而和谐.  相似文献   

12.
当前,幼儿规则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反映在观念误区、环境无序和方法简单等方面。培养幼儿规则意识:一是改变观念,注重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把管理变为"对话";二是根据幼儿秩序感的发展特点,将环境从"无序"变为"有序";三是注重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改变管理和约束的方法,让幼儿从接受规则到建构规则。使幼儿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而达到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不断更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学校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此,任教以来我一直在摸索着如何培养学生自学意识、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一、引言规则意识是人们的意识世界里不可缺少的,这种规则不仅包括比赛与游戏的规定与要求,还包括学习认知领域中一些抽象的定理与规则。在小学的素质教育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让受教育者形成规则意识,从小开始培养规则意识,将规则意识的培养引入到教学中来,在学习中也养成学习的规则意识,最后延伸到其他科目学习与生活  相似文献   

15.
师爱的底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锐 《教书育人》2006,(8):31-33
底线之一:师爱不能忽视必要的规则意识 教育需要一定的规则,社会的发展更需要有序的规则,只有所有的人按照规则去行事,才能建设和谐的社会。但是这种良好的规则意识不是自发形成的,是在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中不断地培养、训练的过程中习得的。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还不能正确地评价社会、评价自我,遇事容易冲动,对此,教师在关注学生、爱护学生的过程中,不仅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这种博大的爱,也同样需要告诉学生必要的规则,并要求学生遵守规则,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习惯。  相似文献   

16.
体育课深受学生欢迎,但常常会出现无序混乱的现象。因此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是实现体育教学效益提升的关键所在。提出"五步联动"的教;创编修缮,在设计中保持游戏规则的持久性;满足诉求,在参与中生发游戏规则的自主性;督查提醒,在合作中互督实现游戏规则的互动性,从而让规则意识融进体育游戏中。  相似文献   

17.
师爱的底线     
底线之一:师爱不能忽视必要的规则意识教育需要一定的规则,社会的发展更需要有序的规则,只有所有的人按照规则去行事,才能建设和谐的社会。但是这种良好的规则意识不是自发形成的,是在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中不断地培养、训练的过程中习得的。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还不能正确地评价社会、评价自我,遇事容易冲动,对此,教师在关注学生、爱护学生的过程中,不仅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这种博大的爱,也同样需要告诉学生必要的规则,并要求学生遵守规则,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习惯。但是看看我们的周围,很多人总是在自觉不直觉地违反着规则…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第一学段的重要目标。教师通过"活用教材,唤起规则意识""强化体验,认同规则价值""链接生活,促进规则践行"等策略的实施,促使学生完成对规则意义的建构,并将规则内化、落实于日常行为,实现刚性规则的柔性落地。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和谐社会的建立需要良性循环运作的社会规则,需要公民具有尊重社会规则的意识.初中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因此,加强对初中生尊重社会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遵循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化理论、自主教育理论,对目前学生规则意识存在问题提出解决策略,通过提高遵守规则的认识、参与规则的制定等方面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途径和方法,总结学生规则意识的考核评价方法,进一步加强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有情"的班集体是学生规则意识养成的土壤。班主任要努力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班集体,增强每一位学生的班级归属感,合理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以宽容之心对待违反规则的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培养不同类型学生的规则意识。"有序"的班集体提供学生规则意识养成的动力,在"有序"的班集体里,学生能清楚地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