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新教育认为每个教师都应是教育的守望者。守望理想、守望耕耘、守望成长、守望收获;守望者一张张小脸表情的变化,守望一次次意外惊喜的突现,守望者一个个孩子成功的笑脸。守望教育,也守望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当新教育的种子在我们心底埋下的那一刻,我便在教室这方土壤上不断地耕耘、守望……期待着我的牵牛花种子绽放出新生命之花。一、阅读课程让每一个日子都积淀新教育认为童年不是一个静止的房间,它是一段由浪漫  相似文献   

2.
<正>“乐学教育”是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以下简称“锡师附小”)的一面文化旗帜。每次到锡师附小,迎对孩子们的盈盈笑脸,喜闻师生们的欢声笑语,就会感到和他们一样乐在其中。一、儿童文化是“乐学教育”的思想根基关心儿童是锡师附小百余年发展的重要文化基因。首任校长提出学校的“三大使命”中即有“实施儿童教育”;改革开放后提出“把学校办成儿童成长的乐园”;进入21世纪,又提出并践行“捍卫童年、启迪童年、放飞童年”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3.
<正>儿童的成长就是发展。儿童要健康良性地发展,需要良好的成长文化,需要教育对童年进行理想的文化设计。这是确保童年良好生态的需要,也是教育之必然。苏联著名教育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发展可分为"天生的"与"文化的"。所谓文化的发展,"不只是文化经验的掌握,也是文化行为的形式与习惯的养成,以及这种文化的推理方式"。"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的成长小说,其寓意深刻,半个多世纪以来研究者甚多。本论文拟从圣经原型主题来探讨这部作品。本论文通过分析这部小说中作者对于童年的美好和眷恋及对于成年的堕落和厌恶,成长中的禁果诱惑以及霍尔顿的拯救孩童的理想,从而得出结论这部小说以《圣经》中失落的伊甸园、原罪和救赎思想为主题,展示成长中的困惑。  相似文献   

5.
陆娴敏 《早期教育》2012,(12):19-22
青年教师是幼儿园发展的后备力量,他们的幸福成长关系到幼儿的幸福童年。我们运用MPs测试分析青年教师的幸福密码,鉴别并发展青年教师的优势智能,关注他们的情感世界,引导青年教师感知教育的幸福。我们还通过幼儿园智慧草工作室,搭建成长平台,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智慧,促进他们的专业反思,丰富他们的智慧世界,实现青年教师的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6.
<正>在教育内卷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我似乎有点异类,没有一本正经地搞成绩,而是热衷于带孩子们玩转世界,搞各种各样的活动,心野得很。每当孤独迷茫时,我就会想起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他就像那个麦田的守望者,努力守护着我们的童年,让我们得以在金色的田野间肆意撒欢。”这句话不断地赋予我前进的动力,因为我野心勃勃地想做这样的守望者,  相似文献   

7.
《童趣》是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单元第一篇文言文,对于刚刚小学毕业的初中生来说.童年的趣事还萦绕在他们成长的岁月里。应该说。安排这样一篇文章,对于唤起他们童年的记忆.对于他们珍惜成长中的人生体验,从而让他们轻松进入文言文学习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正>江苏省泗阳县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泗阳实小”)把学校办学文化解读的核心确定为“童年”的原风景,倡导“有一种幸福的漂流叫童年”,表达了他们坚定的儿童立场。他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向童年致敬,向童年致敬就是向自我致敬,就是向教育的未来致敬。的确,童年本身就是那永远迷人的教育风景。风景一:童年孕育伟大梦想。泗阳实小把“朝向世界,花开未央”作为学校的办学愿景,切实把握住了教育学就是儿童学,教育学就是未来学的本质所在,从而让教育充满着梦想,  相似文献   

9.
周大平 《教师博览》2013,(10):38-40
<正>写作对于童年究竟意味着什么?应试教育的"铁犁",能否留给孩子一块属于童年的土壤,让他们纵横驰骋我手写我心?日前,受邀于21世纪教育沙龙的多位践行者,从想象力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儿童在写作中扮演的角色、如何改  相似文献   

10.
《麦田守望者》是公认的当代成长小说经典之一,揭示了二战后美国青少年精神上的探索与迷茫。成长小说的叙述结构相当模式化,《麦田守望者》就遵循了下面的叙事结构:厌倦——出走与迷茫——逃避与漂泊。成长的引路人也是成长小说的一个重要构件,然而,在《麦田守望者》这本小说中,却出现了引路人缺失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罗歆灵 《海外英语》2012,(20):198-200,203
《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视为美国成长小说的经典。作者J.D.塞林格遵循了美国成长小说"诱惑—出走流浪—迷茫困惑—顿悟"这一基本写作模式,向读者展示了主人公霍尔顿不愿随波逐流过平庸生活,渴望儿童般的纯洁,在试图逃避虚伪成人世界的流浪过程中明白童年的天真无邪短暂易逝,最终接受现实走向社会的心路历程。该文主要基于美国成长小说的这一特殊写作模式对主人公霍尔顿从青春期过渡到成人的成长过程进行细节分析,主要探讨成长小说中"流浪"和"困惑"在青年性格与心理成长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童年就像手中握不住的沙粒,总是在不经意间就消逝而去,永不再现。那短短的几年童年时光,兴许是我们漫长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一段,那么,别剥夺本该属于孩子的快乐童年,让他们好好享受,在属于他们的童年生活中快乐成长吧!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我们的教育能否获得可持续发展,重要的一点取决于孩子童年时期的快乐程度。孩子的童年如果是快乐自由的,就有无限的张力;反之,就会厌倦学习和生活,甚至厌倦人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孩子的天性去培养他们,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的成长环境,让他们能够在自尊、自信中表现出最佳的生命状态。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为其一生打下幸福的底色?笔者认为,有几  相似文献   

14.
吴灵燕 《班主任》2008,(7):18-19
班级是孩子成长的摇篮,这里应该有他们童年的欢乐,有他们最初的梦想,有他们响亮的宣言;这里应该留下他们激情的喝彩,留下他们成长的足迹,留下他们最美的记忆……  相似文献   

15.
记者访问了两位成年人,他们通过对各自不同的经历的描述,反思了童年从老师父母那里接受的不同的心理暗示,对他们的成长造成的影响。这些反思不仅带给他们以心灵的震撼,对于他们教育自己的孩子,更是有效的经验和警示。郭女士(50岁,机关公务员):说起心理暗示,我本来是很少考虑到这个问题的,因为自己并不是学教育或心理的,也就不会太在意这些。然而,坐下来仔细想想,我惊奇地发现,一个人童年所接受的来自于长辈态度的暗示,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以后的生活、学习、处世的态度甚至自我评价。我成长在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是一名军官,对我们这四个孩子…  相似文献   

16.
11月19日,一师附小的校园里人头攒动。人群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老者,又有意气风发的中青年,还有活泼可爱的少年,他们同在这一天回到一师附小,庆祝母校60华诞。看到眼前的盛况,校长鲁慧茹激动不已:“没想到这么多老校友还记得一师附小。”怎么可能忘记呢?一师附小曾是他们成长的乐园,一师附小的“愉快教育”为他们编织了幸福的童年,一师附小的一草一木寄托着他们对幸福童年的美好回忆。  相似文献   

17.
《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视为美国成长小说的经典.作者J.D.塞林格遵循了美国成长小说“诱惑—出走流浪—迷茫困惑—顿悟”这一基本写作模式,向读者展示了主人公霍尔顿不愿随波运流过平庸生活,渴望儿童般的纯洁,在试图逃避虚伪成人世界的流浪过程中明白童年的天真无邪短暂易逝,最终接受现实走向社会的心路历程.该文主要基于美国成长小说的这一特殊写作模式对主人公霍尔顿从青春期过渡到成人的成长过程进行细节分析,主要探讨成长小说中“流浪”和“困惑”在青年性格与心理成长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记得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谁能改变一个孩子的童年体验,谁就能改变他眼中的世界和人生的蓝图。事实上,不少有突出成就的创造性人才,在回忆起他们成长历程时,大多能够追溯到他们幼年时期所受到的良好教育。  相似文献   

19.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目前的学校教育除了较多的关注知识教学之外.在生活指导教育方面的缺失是很严重的。实施素质教育,关注的是人的教育,尊重人的生命成长和个体存在,并为人的一生健康幸福奠基。为此,留守儿童的教育应更加关注生活教育,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相似文献   

20.
在白宫长大     
他们的父亲是美国最有权力的男人,他们的童年青春期却并非如父亲的事业那样辉煌。许多美国第一家庭的孩子们都有着在白宫长大的经历,这个成长环境给了他们财富、名誉与权利,然而白宫中的童年同其他地方的童年一样,并非总是欢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