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0 毫秒
1.
教学中,教师常常抱怨学生的思维定式,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实际上,思维定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把"双刃剑",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教师应消除学生思维定式的消极作用,发挥思维定式的正能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思维定式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既具有积极作用又具有消极作用。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思维定式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的类推思维、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对思维的规约、钳制,挣脱思维定式的枷锁,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合理的思维方式,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新获得的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相互整合,进行深度思考,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从而实现从线性走向立体的学习。文章建议从"学习内容先探索,促进学生主动思维""素材呈现巧安排,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自我反思再质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自主建构成体系,突破学生思维定式"四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的探索与实践,从而让学习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4.
杨洪瑞 《成才之路》2012,(22):71-71
正对于定式思维,我们很多人在认识上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往往只看到其消极的一面,而忽略了其积极的一面。而在许多情况下,学生认识和解决问题总是在定式思维的基础上发生的,但这种思维方式有时会产生一种负面效应,即会制约发散思维的产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正确认识定式思维的双重性。一、定式思维是发散思维的基础学生积累新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各种思维定式的构建过程。在正常情况下,学生解题时,大多都能迅速联想和使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把一些需要解决的新问题,纳入到曾经解决的旧问题范畴,依据旧知识的方法产生新的联想,从而寻找出新问题  相似文献   

5.
学生在高三数学复习中,易受到思维定式的干扰,影响复习的效率和效果.结合典型的案例,针对思维定式中的负效应进行分析,找到有效克服思维定式负效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思维定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作用。通过"导读、导学、导疑、导思",发挥思维定式的正向作用,使学生能够通过迁移掌握新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引导多角度思考问题""从正反方向教学概念""设计多元化练习"等策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习惯,使学生形成逆向思维品质,最终实现发展学生逆向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美国心理学家罗斯说过:"每个教师应当忘记他是一个教师,而应具有-个学习促进者的态度和技巧.借"题"发挥是一种改变学生思维定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强调模式教学,学生常因"思维定式"而出现错误(或费时费力)的事情时有发生,作为教师应给予及时关注,想方设法帮助学生跳出已形成的固定思维模式,开辟灵活、发散的解题思维.  相似文献   

9.
思维定式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所谓定式,是指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固的定型化了的思维路线、方式和模式。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某一认知方式进行思维,重复的次数越多,越有效。那么,在新的相似情境中就会优先运用这一方式,这是一种不甚自觉发生的行为,它是思维的"惯性"现象。思维定式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双重的影响作用,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必须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心理,采取积极的方法,逐步消除思维定式的负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10.
物理核心素养中科学思维是最核心的素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核心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经历"前""后""静""动""正""倒""多""少""大""小"等不同情况下的冲突,激发思维,培养良好的物理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1.
教师的逆向思维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思维方式制约着教学方法的选取.教师的思维定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而逆向思维是打破教师思维定式的有效方法.下面列举三种常见的思维定式说明.定式一教师出题,  相似文献   

12.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探寻学生数学思维的障碍,并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对数学学习意义重大.初中生的数学思维障碍表现为思维不缜密和受思维定式的影响,要帮助初中生克服思维障碍,则要培养初中生缜密的思维和打破思维定式.  相似文献   

13.
<正>定向思维是指人们按照某种固定的模式或习惯的方法去思考和研究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往往会阻碍学生思维创造性和灵活性的发挥,造成思想和方法上的定式化,所造成的影响极为严重.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思维定式的消极作用,使学生学能从多个角度、多个方向思考问题,养成认真缜密的思维习惯,从而突破定式思维的负面干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呢?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常常受到思维定式负效应的干扰,出现种种错误。对此,教师可从"教、学、材"三方面入手,创造条件、夯实基础、加固保证,帮助学生消除思维定式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5.
所谓思维定式,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模式。在科学探究中,思维定式有其积极的一面,在环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定式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使学生更好地利用前概念消化新知识。而当情境发生变化时,思维定式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消极的思维定式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这种思维方式在课堂中的危害极大。如何在课堂上预防消极思维定式的生成,如何减弱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消极思维定式的依赖,是我们应该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在学习物理时,常常会受思维定式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会阻碍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消除物理学习中思维定式的负面影响是许多教师的期盼。文章对初中物理学习中出现的思维定式负面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思维定式在高中数学中极为常见,通过某些定式思维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但是也不能忽略其中的局限性,如果被思维定式禁锢住思维,将会得不偿失,因此对于思维定式应该理性对待,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18.
<正>设计理念:说起思维定式,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打破思维定式,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思维定式。思维定式有积极和消极的作用,我们要充分利用其积极作用,破除消极的思维定式。本节课我们针对消极的思维定式,希望去其束缚,让思维自由放飞。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中生,而思维定式是一个相对抽象的话题,为了符合初中生的思维认知特点,我们设计了系列活动来达到教学目标。通过"别  相似文献   

19.
创造性思维要具有流动性和灵活性。要求学生能用不同寻常的方法去观察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研究思维定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思维定式妨碍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一棵树上有7只鸟,有人‘砰’的一声打下1只。树上还剩几只鸟?”有不少学生习惯地用数学减法口算7—1=6,而想不到枪响吓跑了其余6只乌,这是思维定式所致结果。  相似文献   

20.
梁霞 《教师》2012,(36):98-98
思维定式是指人们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它可以使我们在从事某些活动时相当熟练,甚至达到自动化,从而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同时,思维定式的存在也会给我们的思维带来束缚。大量教学实践发现,学生认知中的许多失误,都是由消极的思维定式造成的。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摆脱思维定式的陷阱,让创新性思维走进地理课堂。那么,作为地理教师如何让创新性思维走进地理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