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古代文学学术界,“闺怨诗”和“思妇诗”这两个概念经常出现,很多学者出现了错用、滥用现象。“思妇诗”和“闺怨诗”不能一概而论,前者的覆盖范围要远远小于后者,魏晋南北朝时开始出现兴起的闺怨诗都可以看作是在《诗经》中思妇形象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类诗歌。  相似文献   

2.
别解送别诗     
最美丽的送别 我认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五千年来最美丽的送别。  相似文献   

3.
方渔 《语文知识》2003,(9):12-12
我国古代的诗歌,题材、格式繁多,其中最奇特的当数宝塔诗和枣核诗。宝塔诗是杂言体诗的一种,常以一个字开头,接着每句或每两句增加一两个字,诗的排列格式如同宝塔,故称宝塔诗。通常从一字句递增至七字句,逐句成韵或叠两句为一韵。如令狐楚的宝塔诗《山》: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诗界革命”的发生,并非一蹴而就。实际上,早在梁启超于1899年正式提出“诗界革命”这一口号之前,已有不少诗人在进行着“诗界革命”的实践,而正是这些诗人或失败或成功的诗歌创作,促发了梁启超“诗界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理论体系的思考,其后又经由“专栏诗作”的进一步实践,最终确立了“诗界革命”的发展方向,并带来了近代“新派诗”的创作热潮。  相似文献   

5.
董海 《广西教育》2010,(16):36-37
"唐人多送别妙作",虽然入选小学语文课本的送别诗只区区几首,但首首都是经典之作,其语句清新,情景交融,含情言外,可以说每首诗都"别"具特色,而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也教出了"别"样风采。  相似文献   

6.
远方的哭声     
孙浩翔 《成长》2021,(2):181-181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是鲁迅先生晚年病痛缠身时写的感叹,这句话放在今天也有别样的意味。只是,就算抑强扶弱、热忱随和的鲁迅先生,也偶有“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的疏离,大部分人类很难体会到别人的痛苦,这也是为什么总有那么多漠不关心、置若罔闻的悲剧。殊不知,对别人的灾难失去警惕,当自己遇到...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长假的结束,朋友圈杯摄影大赛也暂时告一段落。神通广大的朋友们,顶着变幻莫测的天气和比肩接踵的人流,使尽浑身解数将旅途的点滴放入微信朋友圈中:有人仰望碧海蓝天,有人对着异域美食忘情垂涎,有人与牛羊嬉戏怡然自得,有人莺歌燕舞放浪形骸,有人独自行走意图逃离尘世,有人赞颂风土人情暗讽世间庸俗……而他们的配语也通常千篇一律: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相似文献   

8.
“这天,我做完作业,在妈妈的许可下,打开电脑,玩起了《开心农场》。想必大家对《开心农场》并不陌生吧?因为在这里可以尽情地‘偷菜’,不用担心被警察抓住,还可以在自己的这片农田上当家作主。可别小看我,等级虽然不是很高,可也有15级了。这不,我登录了QQ后,先浏览了一遍农场日志。可恶!我的好友‘可可西里’又采搞破坏了,害得我的蔬菜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9.
<正>本期独家策划,我们讨论的话题是:为了最美的教育。什么是最美的教育?或曰:最美的教育,一定是先进的——无论是办学的硬件(设施、设备等)还是软件(办学理念、师资队伍等),都跟上时代的步伐,甚至走在时代的前列;或曰:最美的教育,一定是公平的——每个人不仅有学上,而且都能上好学;或曰:一定是适合的——每个人不仅都能在最适合自己的学校上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别诗创作相当兴盛的阶段。本文从创作比较的角度切入,结合何逊的生活时代背景、家世、仕途经历、性格对其别诗进行解读,指出何逊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别诗创作者中的代表者和佼佼者,其别诗创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12.
陈章明 《考试》2004,(2):11-12
一首诗的诗题往往起到提示全诗中心的作用,因而对诗题必须认真分析,不可轻易放过。如杜甫诗《望岳》:  相似文献   

13.
孔子删诗之说,首倡于司马迁.由此发端,诗学领域出现了“删”与“未删”之争,双方各持己见,相互论辩,纠葛千年.本文赞成“孔子删诗”说,从春秋中叶社会客观的需要,孔子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及对逸诗、笙诗的论证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唐人多送别妙作”。虽然人选小学语文课文中的送别诗只有区区几首,但首首都是经典之作,其语句清新,情景交融,含情言外,可以说每首都“别”具特色,而在平时的教学中,一些教师也教出了“别”样风采。  相似文献   

15.
“砧”是中国古代一种简单的捣衣工具,由捣衣活动而兴起的捣衣诗基本上都是思妇诗,二表现为二位一体的关系,形成“捣衣-思妇”诗。“砧”是这种“捣衣-思妇”诗中的主体意象,从本接受角度看,这一意象既有化价值又有学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远方的牵挂     
吴策思 《华章》2011,(11):35-35
我的梦在这里,我的牵挂却在远方。远方,对于我来说,是多么遥不可及的地方啊!那里住着一个我一直牵挂的人——我一生都牵挂着的外婆。  相似文献   

17.
远方的梦     
山谷中,枝叶繁茂的森林深处,生长着小草和它的同族。世世代代生活在高耸的苍松旁,整日里呼吸着泥土的气息,偶尔拂过几阵风,带来远方未知世界中的几缕芳香。  相似文献   

18.
远方的远     
男人患了肝癌,晚期。行将就木。 守在一边的小女儿,六岁,对死亡懵懵懂懂。她害怕地问男人:“爸爸,你要死了吗?” 男人伸手抚了抚小女儿的脸,笑着摇摇头:“不,爸爸是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很远很远的地方在哪儿?”小女儿问。  相似文献   

19.
诗散文是诗和散文嫁接出来的一个文学新品种。诗散文既要有散文那种散体而又形式自由的散文特征;但它同时又必须具有诗意的内核。诗散文不是生活现象的罗列和浅层次的简单记写,它要求作家必须把生活以诗意的精神形式呈现给读者。它长于写意,不仅要强调生活事件的真,而且它还要强调内心生活的真,追求一种内宇宙与外宇宙的和谐。诗散文是散文和散文诗之间的一种边缘文体。"诗"和"散文"是散文诗和诗散文的两个极,"散文诗"向"诗"靠近,"诗散文"向"散文"靠近。它无论是从总体构思上来看,还是从章节韵律上来看,它都具有诗的特质,即便在字里行间、乃至每一个方块汉字都应该闪耀着诗的光芒。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语文课堂诗词教学法——"以诗证诗"。所谓"以诗证诗",即是在课堂教学中用诗歌来解释诗歌、证明诗歌,可以解释词义、意象、诗意、句法、结构、修饰和历史典故等,举一反三,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