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育评论》2008,(1):86-88
学材,是师生对以教材为主的教学资源进行本土化、个性化的开发、挖掘、整合、创新后形成的适合学生学习的材料。对学材的有效开发与运用,教师必须重组和挖掘学材内容,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再创造",加强学生的实践和交流。  相似文献   

2.
白静  李哲 《成人教育》2016,(1):51-56
远程学习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为主,更加需要学材而不是教材.学材不仅要提供具有逻辑体系的知识内容,更要提供有效引导自主学习的工具和方法.这需要通过教学设计来实现,而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学习需要,在特定教学情境中做出的教学谋划和采取的教学措施,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是否恰当是远程学材建设的关键.文章以"任务导向、小步调式"教学策略为主线,构建包括学材设计思想、学材设计框架及学材实现工具在内的一整套学材写作模板,并提供《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印刷学材的设计与开发实践案例.一方面为远程学习中印刷学材长期缺位,照搬全日制教材,缺少教学设计,未能体现远程学习特点等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为网络时代传统教材向方便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学材变革提供可操作性工具.  相似文献   

3.
教学活动都是基于一定的材料展开的,当材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支持时,就具有了学材的意义。教师要结合教学实例,较为全面地阐释从"素材"到"教材",从"教材"到"学材",从"学材"到"学堂"的变换逻辑,探寻小学数学学材开发的价值,以此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4.
有效的教学设计是为了使教学更加有效。教师在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时应宏观地看待教材,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超越,在吸纳教材的基础上扬弃。教科书上对于定义、概念、公式等内容一般是以简短结论的形式出现的,这需要教师把教材变成学生自己可以进行探究的学材,使学生能逐步自主发展,教师的价值与智慧也主要体现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有效的教学设计应具备以下几个特性: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怎么教与学?有很多方式值得推荐。笔者进行全脑语文教学研究多年,一直关注语文教与学的思维结构,力求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全脑语文团队研究者们在研究学理和调研学情的基础上,进行了学材开发,即基于知识内容、学习材料和学生三者"整体、关联、发展"的关系,从整体到细节对语文学习内容进行个性化、有创意的挖掘重组,实现"用教材教";同时,在建构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设计学程,包括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的具体要求,将课堂学习目标与单元学习目标以及学科学习的整体目标有机贯通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进入思维联结学习、深入探究体验学习与反思具体运用学习,实现"学会学习"。基于全脑语文教与学的思维引领,我们重点关注学材开发和设计学程,以此启动智慧全脑,改变思维习惯,唤醒学习潜能。在学材开发过程中,首先要坚持思维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使教学从基于教材转变为基于课程标准,给教学提供了一个发挥教师和学生主体性的巨大空间.但教材仍是教师教学的母本,也是学生学习的学材,对教学的特色和质量有重大影响.因此选择并合理利用教材,对教学来说非常重要.本学年的地理新课程教学中,我们采用了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王民教授主编的高中<地理>必修1(简称"中图版<地理>1").现在根据我们的使用情况,从教材知识体系、教材图像系统、教材学习评价系统三方面,对教材的编写内容和使用情况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教材是教师上课的依据,教师是教材的使用者和开发者。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在不同教师的课堂中能呈现出不同的情形,这和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理解、把握、使用教材有很大关系。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师应该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学习的心理、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等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再加工”,变“教材”为“学材”,在课堂上有效实现教师、  相似文献   

8.
张晶 《江苏教育》2023,(5):60-6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课程内容作为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要在内容选择、组织和呈现上注重体现结构化特征,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在教学《和的奇偶性》一课时,教师要注意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合理统整学材与教材;锁定核心任务,以“大问题”引领学生主动学习;立足素养提升,引导学生在体验发现中理解运用,从而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小学数学结构化学习学材开发是在学理分析和学情调研的基础上,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基于知识内容、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基础三者的整体思考[1],立足单元知识结构、学科知识结构,甚至从跨学科的角度,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创生可视化、易操作的学习支架的过程。学程设计则是在学理分析、学情调研、学材开发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过程设计,  相似文献   

10.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资源,但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其中缺少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人文素材等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就应成为教材的开发者,即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和创新化建构。教师要变教材为学材,才能在课堂上有效地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三重对话,使学生在获得丰富情感体验的同时,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和创新化建构,让教材“丰满”起来呢?一、以“外材”为起点去整合教材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解决问题所产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  相似文献   

11.
周卫东 《福建教育》2009,(12):38-40,43
数学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人脑对外部材料感知、理解、分析、选择和整合的过程。学习材料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载体和原料,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首要因素。教师要合理运用、开发教材提供的材料,及时精选、增加必要的补充性材料,灵活捕捉、利用生成性学习材料,做到立足教材、整合学材,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促进数学活动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2.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资源,但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其中缺少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人文素材等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就应成为教材的开发者,即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和创新化建构。教师要变教材为学材,才能在课堂上有效地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三重对话,使学生在获得丰富情感体验的同时,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和创新化建构,让教材“丰满”起来呢?  相似文献   

13.
依据教学与生活的现实,开发出适合儿童学习的材料,是优秀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因为自身的主创性,教师可以充分融合个人的兴趣爱好、教学风格等进行学材开发和实施。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谈一谈如何通过生动有趣的学材,为学生打开一扇奇妙的数学之窗。  相似文献   

14.
《邢台学院学报》2019,(4):89-92
职业教育教学定位于就业导向,为提高教学成效,职业院校英语教师应做到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材料适合学生基础并且服务于学生就业及职业发展服务。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可读性测量研究,以及开展的系列调查、统计及访谈分析结果,教师应从考量组成学材内容的词汇选择、学材内容的组织及学材内容的表现这三个维度进行英语学材建构。  相似文献   

15.
陈枫 《小学语文》2021,(4):35-38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重要途径。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在三年级专门编排了学习“观察”要素的习作内容,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并把观察到的内容写清楚。教师要立足“教材”、链接“学材”、聚焦“习材”,帮助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具备观察能力,习得表达技巧,提升习作质量。  相似文献   

16.
教材是教育专家、学者与教师们智慧的凝结。教学中我们提倡较多的是创造性使用教材、开发教材,而往往漠视了学生与教材文本之间的交流,忽略了学生与教材编者之间的“直接对话”,从而造成教材使用过程中的一些不和谐现象,导致教材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材”,制约了学生有效学习的开展,对此很值得我们深入地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小学数学读本《生本学材》的新理念、编写思路和特点,以一年级下册为例进行了解读。生本学材是以学生(及学生发展)为本的学材。《生本学材》将重点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小学数学的本质是什么?(2)学生获得这些本质的学习方式是什么?数学概念、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认知结构、数学核心素养等层层递进,构成了数学的本质。构建实现深度教学和深度学习的教学范式,以自主学习为核心、教师讲授、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融合的基本教学范式。本套小学数学读本《生本学材》与现行教科书单元内容同步,作为现行教科书的补充拓展资源配套使用。每个单元主要呈现知识综合、拓展提高、应用实践三个板块,重点体现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整体自主建构、掌握重要思想方法、培养核心素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自学能力。以一年级下册为例,介绍了内容与结构、编排特点,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但是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追求新意,往往提供教材之外的内容来供学生探究。这样的探究看似热闹,却脱离了教学的主要目标,而且这样做有时会只照顾了学生中的"佼佼者",忽视了大多数的"普通群众"。所以,在选择探究性学习材料时,应该以教材内容为主,开发内容为辅,扎扎实实做好基于教材的探究性学习。一、吃透教材精神在开展对教材内容探究的时候,教师先要搞清楚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白教材为什么这样说,有  相似文献   

19.
落实“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的理念,前提是教师能对教材进行结构化研读。教师要善于用“望远镜”看到知识的前延后续,用“透视镜”看透知识的内在本质,用“显微镜”看清知识的细枝末节,在读通、读透、读深的基础上开发出结构化的学材、设计出结构化的内容、规划出结构化的学习路径,落实结构化教学。  相似文献   

20.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所以它要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运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师不是学材的教学者,不能再是“教教材”,而应该是“活用学材”和“自编学材”,而“活用”和“自编”的依据就是“生活”。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并有效地实施德育。所以,我们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