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翰林家学院"文化的"园林书法课程",依托"苏州园林"这一区域文化资源,立足儿童深度,丰盈书法浓度,以"广域课程"视角突围书法与其相近相关学科(门类)间的壁垒与界限,变"书法技法练习"为"书法文化学习",促发儿童在信步园林之时,获得跨维度、跨学科、跨领域的书法文化涵养和书写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2.
杨燕  闵欣 《江苏教育》2022,(53):13-18
小学书法课程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落实立德树人的一个有效途径。“双减”背景下,学校从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角度入手,构建“墨色、墨彩、墨润”进阶式的书法课程,建设浸润式的书法学院学习空间,从课时设置、课程实施探索融通式的课程运行路径。从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创新等角度落实课程评价,形成发展的素养聚集。通过书法课程,充分发挥好学校教育主阵地的功能,将“减”出来的时间赋予生命成长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中央路小学的学生,生长在"互联网+"时代的"新新儿童",为何会爱上"书法"这项传统的、沉静的学习活动?或许得益于近年来学校以培育儿童"书法核心素养"为旨归,创意建构了"立体、多元、整合"的独特课程范式,初步形成了中华书法文化融入课程的实现方式:融于课程设计,为儿童建构"汉字魔方"课程;融于课程实施,让儿童期待"笔尖上的旅行";融于课程文化,领儿童走向"诗与远方的田野"。  相似文献   

4.
书法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能够帮助启蒙阶段的学生锻炼身心、塑造品格。"泰山娃慧书法"课程面向低、中年级学生,从丰富书法学习活动、创新书法教学样态、延展书法课程文化等维度,很好地实现了书法育人。  相似文献   

5.
书法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能够帮助启蒙阶段的学生锻炼身心、塑造品格。"泰山娃慧书法"课程面向低、中年级学生,从丰富书法学习活动、创新书法教学样态、延展书法课程文化等维度,很好地实现了书法育人。  相似文献   

6.
现今的中小学书法教育内容应当包含三个方面,即书法文化熏陶、艺术兴趣培养和书写技能训练,三者应当融合在一起,作为立体交叉的学科教学整体,甚至是一种校园文化氛围来影响、熏陶、训练学生。在"复式与融合"的理念引领下,学校开发仪式课程、活动课程、拓展课程等书法课程群,将书法课堂以文化的形态不断延展、深化、融合。书法教育不仅需要有声有色的教学活动,更需要潜移默化的生活环境。同时,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书法教师队伍,是落实书法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书法教育的初心不仅仅在于"写好字"本身,对于母语启蒙教育而言,其核心价值有二:一是书法教学是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的基石,二是有助于儿童个体的幸福成长。书法教育的这份初心如何才能坚守?一要加强顶层设计,用课程清晰书法教育的坐标;二要着力深耕课堂,使学生期待向往笔尖的旅行;三要关注校本培训,让教师担起书法教学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书法,是一种技艺,也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符号。江苏省邳州市明德实验小学经过近二十年的书法课程建设探索,构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书法学习课程体系,营造了富有教育意义的书法学习空间,形成了一支优秀的书法教师队伍,进而让书法课程成为新时期学校教育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9.
学校通过共理明道儿童学习公约、共建明道学习场域、共享明道学习文化课程、共振明道学习文化活动、共勉明道学习文化增值评价的系统架构,立足课堂主阵地,高品质落实国家课程,高质量实施校本课程,高位引领学生“求本、求法、求通”,做积极的思考者、主动的探索者、优秀的学习者。  相似文献   

10.
董慧 《江苏教育》2022,(69):12-14
课堂教学之外的各类场馆学习,当下被广泛推崇。书法本身兼具艺术价值、人文价值、历史价值等多重特点,因此,场馆性学习的研究,具有很高的潜在价值。立足儿童视角,探寻场馆中的书法教育价值,如以图为鉴的书法启蒙,故事搭桥的书法文化探究,沉浸体验式的书法实践等等,找到儿童书法传承的更多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利用校本课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让更多传统文化走进美术课堂?可尝试以葫芦为载体,以儿童画、装饰画、国画、书法为表现形式,依托“葫芦画”及其主题活动进行研习与探究,引导学生学习、了解传统文化,让美术课堂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  相似文献   

12.
基于"儿童深度"的书法课堂,追寻让儿童在书法课上真正习得技法、懂得审美、涵养文化。教学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六下《学习与运用(一)》一课,基于儿童深度、教材开发、学书法则三个原则,致力让教学目标更具梯度,教学内容更具浓度,学生学习更具深度,让学生在书法课堂中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庙桥小学在"日新书法"的课程构建与推进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以传统书法文化为根基,在知识、技能、思维、品性、审美等各个方面实现进步,是学校"进步文化"的集中体现。课程以系统化的目标内容为依托,以多维度的资源整合为后盾,实现了学生书法学习的有效化、科学化、兴趣化和终身化。而学校本身,也在课程的引领之下,完善了自身的文化构建,推动了教师的成长和办学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正>国庆长假后,到江苏科技大学附属小学调研。一进校门,就被电子屏幕上展示的荣誉吸引了,该校已成为江苏省STEM教育实验学校,其中,基于"STEM+"理念的"阳光小创客"成功创建为省教育厅特色文化建设项目。同时,蔡艳校长还介绍了他们学校的一个全新实验:探索运用创客学习方式,努力建构适应校情、生情的小学生书法课程。蔡艳是个做事很投入、很注重学习钻研的人,曾经在另一所学校,和老师们一起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将儿童书法教育做得风生水起,办学质量也有了长足进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文化屡遭误读和遮蔽,不能清晰、完整地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时候,书法申遗成功提升了中国书法在国际文化中的地位和国际艺术竞争力。申遗成功后,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书法教育问题,即书法课堂建设问题。书法在小学、中学、大学应该有循序渐进的学习内容,最终形成完整、健全的书法学习体制,从而提高全社会对书法的认识、鉴赏水平,使中国书法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回归自然、回归传统、回归生活、回归儿童是生活化课程的本质。以"儿童发展"为核心的生活化课程"重视自然对儿童的积极影响",鼓励"运用自然、本真的方式引导儿童学习",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理解他人,让儿童"按照自己的节奏呼吸与思考",并建立起内在的秩序感。生活化课程以培育完整的儿童为导向,认为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每个儿童都有自己学习的方式。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生活本来的样子就是流畅的、自然的。我们希望在这套课程里,能够看到儿童、看到游戏、看到文化。  相似文献   

17.
怎样让书法课堂更贴近儿童,让儿童在愉悦中学习书法,在书写中得到书法文化的滋养。本文结合具体的课堂案例从儿童角度出发,谈书法课堂的教育教学应当童味、清简、辽阔。  相似文献   

18.
"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是《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明确要求。那么,书法教学,怎样才能关照儿童的学习风格"知觉差异",做到"让每一个孩子写好汉字"?思,发现儿童的"知觉差异";研,适合儿童的"知觉需求";问,探寻儿童的"多样需求"。  相似文献   

19.
低年级识字教学应该以汉字学习为切入点,创造让儿童触摸汉语言文化的机会,引发儿童对汉字奇妙世界的兴趣。"科学认读"识字项目是以儿童自主交流和学习为主线而设计的识字活动课程。此课程通过多重目标的融合,促进儿童观察、辨别、比较、联想等积极学习状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包装设计”作为艺术设计专业主干课,既重实际也重实用,其中关于品牌书法的设计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联系十分紧密,因此,在该课程教学中进行改革,有针对性地融入书法知识的介绍与技能训练,是一种很好的教改尝试。将书法文化融入“包装设计”课程的具体路径为:在“包装设计”教学大纲中增补中国书法文化、艺术知识介绍的篇章;在“包装设计”课程中分段讲述书法文化;在课程中安排适当的课外时问对学生进行书法实践训练;加重品牌书法设计的实践练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