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木心需要的是理解,不是崇拜。"(汪涌豪《木心之于今天的意义》)对于木心的意义,至今见仁见智,但至少,在这个粗鄙的言语轻易就大肆流行的时代,我们可以通过这一可贵的异数,唤起对精粹文字的珍爱,与对母语文字能力的重视。(编者)木心先生故去已整整三年了。仍记得,噩耗传来那几天,我常兀然呆坐,恍恍惚惚。有木心先生的世界,和没有先生的世界,似乎毕竟是两样的。今日太阳独好,先生再也看不到了。三年里,曾经几度想提笔写些纪念的话。一  相似文献   

2.
正20世纪80年代末,一群旅居美国的中国艺术家同时也是文学爱好者在纽约结识了木心,惊其学识,纠缠老人给他们开讲世界文学史,一门"荒诞"的课程由此诞生。当年的听课学生陈丹青描述道:"我们当年这样地胡闹一场,回想起来,近于荒谬的境界:没有注册,没有教室,没有课本,没有考试与证书,更没有赞助与课题费,不过是在纽约市皇后区、曼哈顿区、布鲁克林区的不同寓所中,团团坐拢来,听木心神聊。"开讲第一课,木  相似文献   

3.
伴着2008年新春的脚步,我从科技厅来到教育厅工作,很高兴成为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都说"科教不分家",看来我还没有离开"家"。我当过教师,但没有在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经历,能在我的人生中补上这重要的一课,感到十分荣幸。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4.
<正>什么样的道德与法治课能持久发挥效力、令人回味无穷?最近听了一节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有了一些思考与启发。[课例呈现](一)家有形——搭建生命居所上课开始,教师开门见山:"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主题是聊聊我们最熟悉的家,先请大家结合自身体会说说什么是家。"学生思考片刻,有的说:"我认为家是一个固定的住所。由于我们家现在还没有条件在城里买房,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几乎每节课结束后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如意,要么觉得这节课重点不够突出,要么认为那节课难点没有突破。不过,本学期有"一节"课却经常使我沾沾自喜,回味无穷。我"最满意"的这"节"课既不是以感悟为主的阅读课,也不是以训练为主的综合实践课,更不是作文指导课——因为它不是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去教学,而是课上课下延续了一个月。说得恰当一点,它是一节作文指导课前的准备课。  相似文献   

6.
2011学年第一学期,我校因学生发水痘而不能使用机房,信息科技课大半学期都在教室里上。学生没有计算机可用,且不是一两节课,这课怎么上呢?考虑到教学内容及学生年龄特点,我搜集了与计算机相关的视频,以"计算机文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姿态     
正教师的姿态,一在音容行止,一在气质神韵。学生受教几年、十几年乃至更长时间,教师留给学生最深刻的印象往往不是知识,而是姿态。毕业四十多年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杨永善先生曾回忆起他的高中语文老师:杨少桐老师一个人担任汉语课和文学课,在这两门课的讲台上判若两人。有人说杨老师上汉语课像是上数理课的定理和原理一样,冷静而平稳,一字一句,条理分明;但是一上文学课,他则热情奔放,充满激情,语言生动而具有意味,真正的"老学究"。同学们说他是"老学究"没有一点贬义,而是认  相似文献   

8.
"我们是小说的儿子." 这是木心的一句诗歌,他借此告诉我们文学、小说对他那一代人的重要.读到这句诗时,我不禁愣住了.生于1927年的木心一辈是小说、文学的儿子,可我们00后这一代,似乎成为了电视、手机、互联网的孩子.  相似文献   

9.
赛课所承担的使命及赛课的重要性无可置疑,赛课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指标化"的"硬"任务,也不是为了满足单纯的获奖需求,而是为了提高教师的软实力.通过赛课这一载体,开展校际之间的研究与交流,开阔教师视野,推动教师钻研,形成研究风气,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但很多赛课活动却没有以此为目的,耗费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却没有给教学带来有价值的引领.如何还赛课以严肃、科学、实效的真实性,如何维护赛课应有的地位和作用,需要赛课组织方、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及广大教师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0.
<正>演课又称"模拟上课",是介于说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课堂样态,是一种全新的教研比赛形式。对一些新教师而言,刚接触演课,没有学生在现场,怎么互动与生成,感觉难度很大,"山重水复疑无路"。一节优质演课是"三分表演,七分设计",需要以"高演技、高站位、高颜值"标准来引领,这样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一、高演技所谓"高演技",就是教师要像演技高超的演员一样,把教师和学生两种角色融合在一起,把一节课惟妙惟肖地呈现在评委面前。然而,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教师不是在呈现真实的课堂场景,而是在背诵或者照着稿子"读课";不是用教师行为巧妙地将师生  相似文献   

11.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必修课,没有朗读的课只是一般的"课",它不是美的语文课,或者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12.
消息     
《河南教育》2022,(S1):118-118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矜矜业业、甘于奉献、奋发有为,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要拓展选拔视野,抓好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健全激励机制,整体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  相似文献   

13.
周述荣 《湖北教育》2006,(10):13-13
当前,多媒体的使用似乎陷入了一个误区:没有使用多媒体的课堂就不是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没有使用多媒体的课就不是一堂创新课。有的地方甚至把是否使用了多媒体纳入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准。不必说多媒体制作使用的成本有多高,也不必说在我国教育资源还很贫瘠的现实状况下抛开黑板、挂图、幻灯等是不是一种浪费,单说多媒体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相似文献   

14.
《科学课》2008,(3)
研读发表在《科学课》杂志2007年第12期上的马兆家老师撰写的《"磨课"记》一文,有几点思考与各位科学课同行交流。一、"磨课"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不可否认,"磨课"的主要形式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除此之外,是否还有更好的"磨课"形式?  相似文献   

15.
一位从省城大学来的礼仪教授为同学们上了一节礼仪课。教授先告诉同学们到别人家拜访时应如何敲门,之后,教授来了一次模拟礼仪表演。他让一个同学扮做送水工,自己扮主人。"送水工"敲门,进门,然后把水搬进了屋里。教授指出"送水工"三个礼仪方面的问题:敲门声太重,没有表明自己的身份,没有带一次性鞋套以便套住鞋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不少《史记》选本相继问世,其中一些选本在词义注释方面,不但做到了准确简练,而且注意广泛吸收古今学者在语言文字后面的研究成果。但有些选本在某些词义注释上仍有欠妥之处,现将其中可以商榷的地方列举如下,以就教于万家。一、棘矜《秦始皇本纪》:“祖稷棘矜,非钻于约戟长铩也。”有的选本控:“棘同‘乾’。矜,销柄。这里的意思是农民起义军的武器只有农具和获、矛的柄。”按:“棘矜”~词,古代有两种解释。一种是颜师古的说法。《汉书·陈胜项篇传》:“银摆棘矜,不敢于钩资长铁也。”颜师古往:“棘,钱也。种与道同…  相似文献   

17.
一个异端的前世今生——泛语文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当语文教学擎着人文大旗一路高歌猛进时,忽然发现阵营里出了个异端--泛语文现象,于是不断有人仗义讨伐.这种讨伐大都是在语文是什么或语文不是什么之类本体论上展开.但是,由于语文本体论的争执一直没有一尊可定,讨伐显得有些仓皇,自然收效不大.泛语文现象依然以人文之名,波澜壮阔地蔓延开去.近期在"教育在线"网站的语文论坛上发有深圳市教研员程少堂的<荷花淀>课例.程老师开宗明义地说,以往大家是从政治学社会学的角度读小说,今天我们要从文化的角度读这篇小说.  相似文献   

18.
<正>【缘起】丁道勇博士及其研究团队的教师走进我的课堂纯属偶然:事先没有接到任何通知,那节课也原本不是我的数学课,说是丁道勇博士及其研究团队的教师要听一节数学课,在上课铃响过之后被"牵"来……之前我和很多同事一样,觉得他们这些从事理论研究的"大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常态课是指在正常的教学条件、教学设施下语文课堂教学达到的一种自然、正常状态,既不流于形式,也不枯燥乏味。常态课是教师学生接触最多的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然而,并不是说教师大部分时间在上常态课,就能把这种课上好,当前语文常态课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语文教师注意。一、当前语文常态课存在的问题(一)"随意"课、"常设"课太多常态教学不是随意教学,但有些教师在潜意识里往往把"常态"和"随意"画等号,他  相似文献   

20.
爱迪生说过: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件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热忱而成的。做一名好教师也必须有热忱。我喜欢课堂。课堂教学在我看来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如何从一名"技术能手"成为"艺术家"?我想,还是离不开说课、做课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