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7,(23):125-126
运用文献分析、访谈等方法,本文探讨了体育动漫对青少年体育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体育动漫有助于激发青少年体育活动参与的动力,加速青少年社会化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加速青少年体育文化资本积累等。  相似文献   

2.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教学课程的延伸和发展,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3.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教学课程的延伸和发展,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4.
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中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通过体育教学中强化学生合作意识;学校运动会中全民总动员,形成浓郁的合作氛围;课外体育活动主要以俱乐部的形式组织等途径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5.
体育是一项竞技活动,竞争是体育的灵魂,没有竞争,体育活动就没有超越和发展。小学体育课上,很多体育活动都可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促使学生参与竞争,培养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由此可见,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上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将从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优势入手,对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学校体育对提高新世纪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在学校体育活动中或竞赛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形成的竞争与合作、对抗与磋商、服从与反抗、成功与失败、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会迁移到日常生活、学习、社会工作中去,有利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学校体育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体育竞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的竞争精神;体育教学的特殊教法为学生提供了人际交往的时空。  相似文献   

7.
李国新 《时代教育》2010,(1):120-120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程的延伸和补充,有利于改变学生体育学习的被动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从而进一步促进终身体育思想的普及和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具有十分重要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下,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诸多方面的挑战,也使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受到了各大行业的关注。体育作为一项身体运动,其是一项推动人们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文化活动,包括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等方面。体育中潜藏着形式多样的思政教育资源:有利于提高人们法制观念、有利于培养人们爱国精神、有利于培养人们形成竞争意识、有利于塑造人们形成健全人格。以体育为载体对社会公众开展思政教育,必须要秉持正确的、统一的政治方向,在开展体育活动不知不觉中影响教育对象,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育精神与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浩 《职业技术》2009,(5):11-12
针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遵循的原则和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等三个方面探讨了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案。教学实践表明,以高职学生为中心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能够明显提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10.
蔡艳萍 《教师》2010,(23):6-6
体育主要是对学生的一种行动教育。通过体育过程中的行为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等道德品质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在体育活动中,我们常常要求学生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磨炼意志,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果断、勇敢、机智、坚韧等品质。  相似文献   

11.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学生的参与主动性是必须得到重视的,尤其是低学段的学生,教师要采取激趣式的教学策略,在导入课堂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等方面渗透游戏教学法,使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12.
体育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中具有独特作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或竞赛中形成的人际交往、合作与竞争等行为,会迁移到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会工作中去,有利于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体育课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  相似文献   

13.
学校体育教育方式不同于以语言形式为主的教育,它是把身心活动、活动内容与活动要求、意识与动作、理论与实践等自然、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行为表现直接受到实践的检验。体育课德育的有机渗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因此,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学校体育的特点,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运用多种手段,课内外相结合,加强德育培养。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介绍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一些有效措施,如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学生自我锻炼意识,进行运动技术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组织课外体育活动,为实现大学生终身体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是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核心理念。教师必须了解小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个性的场所,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挖掘学生的个体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中发展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切实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及品质。一、体育健身意识终身体育观要纳入体育活动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培养学生体育健身意识首先要从健身目标出发,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  相似文献   

17.
徐明 《考试周刊》2007,(11):11-12
高职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前期阶段的一种特殊形态。为此,要根据高职学校体育文化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关系,从发挥体育课的教育功能、实施个性化培养,建立专项课外体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体育活动等三个方面出发,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相似文献   

18.
体育主要是对学生的一种行动教育.通过体育过程中的行为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等道德品质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在体育活动中,我们常常要求学生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磨炼意志,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果断、勇敢、机智、坚韧等品质.  相似文献   

19.
彭前 《天中学刊》2013,28(5):103-104
深入研究高校体育文化,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高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拓展体育教育功能具有积极的意义。体育文化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有利于促进人的自我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是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对学生教学终身体育教育,使她们树立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思想,要培养她们的体育能力、提高她们的体育兴趣,增强她们的终身体育意识,使她们自觉地参与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