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下,广播带“响”一词出现的频率颇高,似乎只要一提到广播就有带“响”二字伴随。诸如广播创新——带“响”,广播好稿——带“响”,广播评论——带“响”,广播优势——带“响”等等。广播人更是将带“响”二字挂在嘴边,甚至成了炫耀的资本。一问:何为广播带“响”,带“响”优势如何发挥?  相似文献   

2.
时下,广播带“响”一词出现的频率颇高,似乎只要一提到广播就有带“响”二字伴随。诸如广播创新——带“响”,广播好稿——带“响”,广播评论——带“响”,广播优势——带“响”等等。广播人更是将带“响”二字挂在嘴边,甚至成了炫耀的资本。  相似文献   

3.
在广播记者和听众中间,有一些人喜欢称录音报道是“带响”的报道、“带响”的新闻。按照广播的特点和规律办事,就要多采制各种题材各种式样的所谓“带响”的报道。这“带响”的新闻比文字新闻更富有传真性和感染力,能充分发挥广播工具的妙用,充分显示新闻广播的声音特色和声音优势,所以它是新闻广播的很重要很有生气的一部分。然而目前的状况,新闻广播中的这种“带响”的报道却是太少了。我们很需要把问题提到是否认真按广播规律办事的高度来认识,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多采制各种题材各种式样的“带响”的报道。须知,这是新闻广播个性的一个重要特征。这里所说的各种式样的“带响”的报道,可以统称它为录音报道。录音报道,是若干广播新闻体裁(形式)的一种总称。凡是记者  相似文献   

4.
1.让广播新闻标题“响”起来 广播新闻“带响”无疑是广播的优势和魅力所在。大凡获奖作品,“带响”往往会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广播新闻作品是这样,广播新闻标题也应当“响”起来。  相似文献   

5.
两条信息引人注目: 获第五届全国优秀广播节目特等、一、二等奖的新闻性专稿,60%带响; 获江苏省1986年优秀广播节目一等奖的六篇新闻性专稿, 带响的占5/6。随着广播宣传改革的深入,带响,已成了广播特色的代名词,是广播的优势之一。何谓“音响”?原义指戏剧、电影和其它舞台演出的一种创作手段,它是运用多种专用器具和技术,摹拟或再现各种声响,以创造舞台的真实感。而作为体现广播特色的“音响”,  相似文献   

6.
采写“带响”的新闻是广播记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那么如何采制好“带响”的广播消息呢,我想从三个方面谈体会.  相似文献   

7.
张卫 《河北广播》2005,(5):74-75
广播作品创优,是每个广播新闻工作孜孜以求的目标。但是如何创优呢?近年来,笔仔细阅读了部分“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的广播精品,颇有收获,那就是广播作品创优必须在“特”、“活”、“深”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广播新闻在当今信息媒体多样化的趋势下,如何征服听众,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目前传媒界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事实上,很早就有权威人士以前瞻的眼光提出广播要走自己的路,杨独家之优势。但一个时期里,扬独家之优势,仅仅被理解为要发挥广播新闻“快”的特点,而对最具广播特点的音响运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广播新闻改革的深化,近年来,广播新闻工作者不仅在认识上有所自觉有所突破,而且在报道中,创作出大量的“带响”作品,丰富和发展了广播新闻的音响语言。实践证明,运用丰富多彩的音响来报道新闻,是广播媒体的独特手段…  相似文献   

9.
创优是衡量广电节目质量的尺度,优可立足、优能成势、优则制胜。立足地方特色、加强节目策划与创新、以人为本,是节目创优的根本所在。县级广播电视台在搞好日常广播电视报道的同时,应该把精品生产当做树立形象、显示实力、扩大影响、检阅宣传水平的一种重要方法和途径,在创优能力上尤其要加以重视和投入。  相似文献   

10.
“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这是办广播的一个原则。什么是广播的独家优势?概括地说,凡是报刊等新闻传播媒介做不到而只有广播能做到的,都应属于独家优势。例如,“带响的报道”就是独家优势之一。这里所说的“带响的报道”是搞新闻广播的一句行话,指的是带有新闻事件实况音响和新闻人物谈话录音的新闻性广播的一种形式,包括录音报道、访问录音、广播特写等体裁。由于这类报道  相似文献   

11.
今年,在评选1988年度京郊广播好新闻中,出现了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就是“带响”的报道较前明显增多了,而且无论题材的选择、形式的运用以及录制效果等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带响”的,这可说是广播台、站记者、编辑的一句行话。谁都知道,广播的特点是让人听的,是靠声音传播内容的。而带响的报道,就是根据广播这一特点,利用新闻现场实况录音或新闻人物谈话录音所进行的报道,即通常说的录音报道。录音报道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广播里常用的录音新闻、录音通讯、录音访问、录音特写、录音评论、现场报道等等。  相似文献   

12.
郝六一 《今传媒》2010,18(9):137-137,145
广播新闻是有音响的新闻,快捷、贴近、活泼,现场报道作为广播新闻一种独特表现形式,要求广播记者应具备更强的新闻敏感,快速抢发新闻;以清晰的结构和情感描写,体现人文关怀内涵;利用文学表现手法和"说"新闻形式播发新闻,带给听众"听"的享受。正确采集音效资料,为"带响"的新闻报道增色添辉。这些方法的运用,可以使广播新闻优势更加明显,在节目创优中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13.
《多搞一些“带响”报道》刊出后,收到不少热心读者的来信,询问有关“带响”报道的录制问题,下面就来简单谈谈。带响报道怎样才能录制得好呢?根据众多广播工作者的经验,除了坚持新闻报道必须完全真实等原则外,还应着重抓好这样五个环节: 一、采访前的充分准备大家知道,带响报道比起文字报道的采访要复杂得多,对记者的要求也就更高。因为采访时,记者除了耳闻手记,还必须“录音”,要用实况音响  相似文献   

14.
宋清华 《青年记者》2017,(20):42-43
创优,顾名思义就是创作优秀作品.创优是新闻单位出精品、提素质、强队伍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采编人员业务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在新媒体时代以“内容为王”占领制高点的重要武器.每个新闻从业人员都应把创优作为毕生的追求. 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我们会发现新闻创优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比如题材、角度、后期制作等.简而言之,新闻创优,就是要强化创优意识,“走心”出佳作.本文从一些广播获奖作品谈谈新闻作品创优的着重点.  相似文献   

15.
李健 《声屏世界》2000,(3):29-29
什么是广播的优势?通俗的说:只要是报刊等传播媒介做不到.而广播能做到的都应当属于广播的优势.“带响的报道”就是广播的众多的优势之一。  相似文献   

16.
做好外宣,为地方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服务,是地方台的责任和使命;以“大广播”的视野做外宣,以反映鲜活的基层实际生活为着力点,就有报道不完的好题材。外宣要发展,培养队伍是关键,多措并举激励记者健康成长,把外宣与平时工作、节目创优、业务研究相结合,路子就会越来越宽阔。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白城广播电视台以节目创新创优为载体,带动整体节目质量的全面提升,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增强广播电视的核心竞争力,取得了显著成效。这样的创优活动,对地方台广电编采人员是一次"拉练"和"考试",对提高地方台节目质量也是一个促进和提升,也是推行广播电视节目本土化,打造地方台精品节目和节目品牌的战略性抉择。回顾几年白城广播电视台在广播方面的创优工作,有以下几点思考。一、特色选题是节目创优的关键。记者一定要具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雾里看花",使选题具有超前性,发挥对社会的警醒作用。  相似文献   

18.
“配乐广播”是发挥广播“带响”特点而经常采用的一种形式,也是颇受听众欢迎的广播形式之一。配乐广播,就是将写成的文字稿通过播音员的朗诵转化成声音语言,然后恰当地配上音乐进行宣传的一种广播形式。熟悉音乐的人都知道,音乐的最大特点是长于表达感情,它有一种特殊的概括性,能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而音乐在配乐广播中起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描写环境,烘托场景气  相似文献   

19.
前边说了“带响的报道”是广播新闻的独家优势,以及录音报道的各种体裁。对于这两个问题的认识,应该像研究其它问题一样,要用辩证的观点,注意两分法。“带响的报道”无疑是广播新闻的独家优势,有较大的优越性。例如,由于它是以声音为传播媒介,可以用录音手段把新闻现场的实况音响和新闻人物的谈话,如实地传播给受众。受众接受到这种音响,会有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之感,既觉得报道真实可信,感情上还易于受到感染。我曾经  相似文献   

20.
吴冀平  李行 《中国广播》2006,(12):53-54
眼下,媒体与媒体之间,广播与广播之间竞争日趋激烈,这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广播文艺节目的创优工作,把每一档文艺节目都当做创优精品来做。那么怎样做好广播文艺节目呢?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三方面把握。1.围绕“和谐”,讲求“三性”,把好选材关。选材,就是确定选题,这对做好一组文艺节目至关重要,因为它是基础,它决定节目所要涉及的内容,那么应该怎样去选材和确定选题呢?首先,要强调知识性。听众通过广播收听文艺节目,总是想得到些什么,要有所收获,这是广播文艺与家庭音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