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分析杂技靓点,打造杂技精品,注重杂技演艺技巧和表演方式上的创新,要注入美的元素,给观众以美的感染力,要善于表现独特的"这一个"。  相似文献   

2.
东北杂技是在汲取国内外杂技(马戏)表演的营养,融汇东北的民族民俗、宗教文化、历史传承的艺术营养,凝结成的艺术作品。谈谈东北杂技的艺术定势。  相似文献   

3.
针对杂技艺术产生的过程中如何体现杂技艺术美感的,又是如何表现杂技艺术美感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贺敏奇 《金秋科苑》2008,(24):167-167
杂技表演在中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民间的生活,一直以来,都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以前人们观看杂技,谈不上美术设计,主要关注的是杂技的动作技巧和难度,很少留意到演员的舞台服装造型,表演杂技的艺人也只能是在街上摆地摊或在大棚内单纯展示一些简单的肢体技巧的表演。在进入舞台的最初阶段,人们的审美要求仍然是集中在杂技的技巧和难度上。无论是舞台的背景、灯光、音响、服装等,与杂技的表演都没有太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杂技表演在中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民间的生活,一直以来,都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以前人们观看杂技,谈不上美术设计,主要关注的是杂技的动作技巧和难度,很少留意到演员的舞台服装造型,表演杂技的艺人也只能是在街上摆地摊或在大棚内单纯展示一些简单的肢体技巧的表演。在进入舞台的最初阶段,人们的审美要求仍然是集中在杂技的技巧和难度上。无论是舞台的背景、灯光、音响、服装等,与杂技的表演都没有太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滑稽的表演形式活拨,雅俗共赏;在杂技舞台上,不仅能以独立节目出现,还能承上启下,起到烘托全场气氛的作用。人们在欣赏滑稽时,可以调节观看杂技节目时心理上的紧张、惊愕和感叹,随之滑稽带来的是奇妙无穷的演艺、夸张离奇的动作、荒诞的扮相、戏谑的玩笑、诙谐的插科打诨,给观众带来的是回味妙趣的快感。结合实际,针对杂技滑稽表演的艺术构思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中国杂技有严密的师承传统,又与姐妹艺术关系密切.对先辈传下来的技艺,总是千方百计的保存下来,传递下去.同时它的许多形体技巧又为舞蹈、戏曲所借鉴,优长互辅.当然它从戏曲、舞蹈、武术中也吸收了营养.  相似文献   

8.
通过高空杂技演员的心理超越、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多元思维、扎实的基础功、运用高科技手段,为高空杂技探索技巧出新之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比分析北方杂技《狮子舞》的外在形态、艺术内涵、艺术风格、艺术技巧方面,浅论其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0.
杂技是以技巧为核心的综合性表演艺术,这早已被杂技界同仁所共识。杂技是利用复杂的人体骨骼和肌肉即形体的变化,直接表现每一个高难技巧动作的。以展示人体的巨大能力和生命极限的潜在力量,给观众以智慧、勇敢和艺术美的启迪和享受。  相似文献   

11.
杂技与舞蹈作为不同的艺术门类,既有各自的特点,也有一定的共性特征。当今社会杂技与舞蹈的取长补短不仅体现出两者的历史渊源,而且可以满足观众审美诉求的发展,为艺术创新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杂技的舞蹈化与舞蹈的杂技化是二者融合的主要特征,而杂技与舞蹈艺术工作者也需悉心学习彼此的艺术特质,从而使这种融合更加自然和默契。  相似文献   

12.
贺敏奇 《金秋科苑》2008,(24):180-180
杂技表演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艺术瑰宝,它以惊险、奇特、高难和技巧的艺术手法来满足观众的审美追求和艺术享受,千百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它在在中国有着十分悠久而古老的历史,它起源干传统的民间的生活,一直以来,都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以前人们观看杂技,谈不上舞台美术,主要关注的都是靠杂技的动作技巧和难度来吸引观众,很少留意到舞台美术的存在,传统的表演杂技的艺人也大都只能是在街上摆摆地摊、耍耍功夫,  相似文献   

13.
杂技表演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艺术瑰宝,它以惊险、奇特、高难和技巧的艺术手法来满足观众的审美追求和艺术享受,千百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它在在中国有着十分悠久而古老的历史,它起源干传统的民间的生活,一直以来,都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以前人们观看杂技,谈不上舞台美术,主要关注的都是靠杂技的动作技巧和难度来吸引观众,很少留意到舞台美术的存在,传统的表演杂技的艺人也大都只能是在街上摆摆地摊、耍耍功夫,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节日,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与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为例,既从纵向研究对比两个国际文化旅游艺术节日的文化背景,历史由来,又从横向对比两个民俗文化旅游节日的开发及利用,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与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的对比研究为例。通过分析各自的优势与劣势,借鉴彼此成功经验,避免不足与缺陷,由此为中国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找到正确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创造力是杂技创作的第一要素。文章就创造力的概念,与创造力在杂技创作过程中、在杂技不同类型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并论述了创造力推动杂技创作发展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6.
, 《科教文汇》2012,(1):209-210
初冬的淮北大地,金风伴着祥云,把蔚蓝的天空装扮得格外绚丽。全国第一人口大县(220多万人)临泉县,人多、热气高、干劲足,真是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这里拥有杂技团队936个,从业人员2万人,汇聚成马戏表演专业户、专业村,甚至专业乡镇:他们活跃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有的长年在深圳、广州、厦门等沿海城市演出。这支队伍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安徽省的6戍以上,有着“杂技之乡”的美誉!  相似文献   

17.
戏曲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之一,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一些地方剧种的产生就是深深的扎根于一方水土之中。中国的戏曲历史久远,它积极的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对生活的情感的理解。戏曲的内涵包括唱、念、做、打、手、眼、身、步、法,综合了对白、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不同于西方歌剧、舞剧、话剧,它有着独特的程式化和民族属性。  相似文献   

18.
<正>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各种表演艺术因素,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中国戏曲是在中华乐舞的发展过程中孕育和发展的,无论是戏曲在形成前期的萌芽发展阶段,还是在近代南北声腔交汇融合的繁荣发展时期,乃至到京剧流派的最终兴盛,音乐的变革与发展始终引领着戏曲的变革与发展。所以,具有鲜明时代性的音乐是中国戏曲不可分割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的进步与发展必然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证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化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真正的中国化,并为中国人民所接受的必然趋势。在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旗帜下,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化是当前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后危机时代也是公共性的时代,公共性的时代需要文化的公共性.文化公共性是文化生命之源,也是文化“走出去“的内在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先进方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建设方针、以“统一战线”为标志的文化发展路径等,彰显中国文化模式的公共性意蕴,也承载起中国发展之“机”.但是中国文化模式“向内的”着力点的外向化和“向外的”着力点的内向化,使中国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内在阻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