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倩 《内江科技》2022,(5):140-141
<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提供的社会服务能力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滞后于教育的发展。在“双高计划”建设中,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重要的内容,也是衡量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水平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本文探讨了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的必要性和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高职教育的特点与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跃新 《大众科技》2008,(7):147-148
高职教师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要素,如何才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现有教师的基本素质,已成为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从高职教育的基本特点出发,分析了高职教育教师应具备的一些基本素质,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提高高职教师素质的一些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刘俊文  赵淑红 《今日科苑》2009,(18):188-188
高职师资建设是搞好高职教育、保证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抓好师资建设既是高职教育当前重要的基本建设,也是面向未来发展高职教育的战略任务。本文以我校为例,分析卫生高职师资发展的现状,提出并分析了发展兼职教师、培养同时具备理论专业素质和实践经验的双师教师,才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途径等浅见。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工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顶岗实习对高职院校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刚刚实行“2+1”培养模式的高职院校来说,要加强顶岗实习的准备和指导协调工作,保证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笔者作为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结合自己的实习带队经验对如何做好实习学生的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职院校教师团队发展既有外部规律,又有内部规律。在外部规律方面,本文阐述了国家政策的用词变化对高职院校教师团队发展方向的影响,在分析高职院校基本职能的基础上,明确了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职院校教师团队建设的必要性,以及不同高职院校(或学科及专业)对团队建设的不同目标定位;同时论述了高职院校需变“知识的传播器”为“知识的经纪人”才能为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教师团队建设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在内部规律方面,本文从团队组成和建设两个方面展开了研究,分析了高职院校不同产学研合作模式下的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教师团队的成员组成特点,同时从动荡、稳定、创新三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分析了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职院校教师团队发展的建设规律。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缺失使得广大教师失去了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文章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构建一个"社会、教育管理部门、高职院校、教师个人"四位一体的系统,实现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耿燕玲 《科教文汇》2010,(30):153-154
基于高职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的能力的教学理念,其考务管理工作要发挥教学管理的枢纽功能,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起来,实现高职院校的健康长效发展。本文从考务管理的内涵出发,分析了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并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考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考务管理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8.
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职院校教师团队发展既有外部规律,又有内部规律。在外部规律方面,本文阐述了国家政策的用词变化对高职院校教师团队发展方向的影响,在分析高职院校基本职能的基础上,明确了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职院校教师团队建设的必要性,以及不同高职院校(或学科及专业)对团队建设的不同目标定位;同时论述了高职院校需变"知识的传播器"为"知识的经纪人"才能为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教师团队建设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在内部规律方面,本文从团队组成和建设两个方面展开了研究,分析了高职院校不同产学研合作模式下的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教师团队的成员组成特点,同时从动荡、稳定、创新三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分析了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职院校教师团队发展的建设规律。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的层次化发展是高职教育体系完善的中心命题之一.中国在1980-1985年建立的首批高职院校历经近30年的发展,大部分升格为本科院校,实现了层次发展的目标,他们的发展历程对于今天寻求层次发展的高职院校是一笔难得的经验财富.首批高职院校是在“半熟”状态下借助国家外在推动力、通过合并重组等外延扩张方式实现的升格,多数在升格之后日渐偏离了职业教育的轨道.今天的高职院校应努力走内涵发展、以建立“职业型”高等院校为目标的层次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张爽 《大众科技》2015,(3):134-136
当前职业倦怠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师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文章依据对辽宁省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调研结果,从社会、高职院校和教师个人三个层面上提出了对职业倦怠的解决措施,以期帮助教师摆脱职业倦怠的困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以及最终推动辽宁省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武蓉 《内江科技》2011,32(8):178-179
高职院校教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确立职业目标,既有利于个人发展,也有利于学院发展。本文从四个方面对高职教师职业规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一员,其目的是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只有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高职院校才能实现为社会经济建设输送大批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本文首先阐述了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不利因素,进而提出保障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若干措施,旨在促进我国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洪琪 《科教文汇》2008,(7):24-24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和一般技能培训学校教育,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高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在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申,教师必须立足于高职院校特点,明确艺术设计教学目标,在强调学生转变学习观念的同时,教师也必须转变艺术设计绘图教学观念。要目标明确、定位清晰、实践为重,创新作业形式,真正让学生掌握一项适合专业需要的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14.
教师人力资本是教师团队资本的基础。教师人力资本的逐步提升为教师团队资本提供了不竭的养料,而高职院校的组织资本又由教师团队资本的互相凝聚、结合所构成。教师人力资本是个人知识、技能、经验的积累和共享,可以壮大团队资本和组织资本,为教师团队和院校组织提供多元化、多方位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为人力资本的提升提供了所需的条件和环境,实现了教师人力资本和教师团队资本的融合和互补,实现了人力资本的规模化效益,由此达到同时提升教师人力资本、教师团队资本、院校组织资本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5.
骆志勇 《内江科技》2008,29(1):104-104
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中,双师型教育教学是实现职教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是教师自我完善提高的需要,是高职院校建设的战略性基础工程,也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建设专兼职结合的教育教学团队是提高高职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建设专兼职结合教育教学团队的必要性、建设的重点及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康伟  温琳 《科技与管理》2011,13(5):122-126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高职教育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省高职院校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教师师资力量薄弱,成为制约我省高职发展和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性因素。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及我省高职院校教师管理调查数据为基础,对我省高职院校教师绩效管理现状与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完善黑龙江省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加强黑龙江省高职院校教师绩效沟通与反馈,完善培训机制等建议。以期推动和促进我省高职院校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高职院校教师在职培训显得越来越重要,这是当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高职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通过对高职教师在职培训质量低效的原因分析,提出了构建高职院校在职培训教学质量控制体系的解决方案,力图达到促进高职院校教师在职培训全面、顺利开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学生有了新特点,高职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如何准确地把握学生学习的心态,发展高职院校教育的教学特色,提高整体高职的师资水平,既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也是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6,(12)
计算机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使得高职院校将计算机教育纳入到教程体系中来培养计算机专业的应用型人才,来满足社会发展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计算机教学在高职院校的发展历程很短,教学环节存在诸多的问题与不足,影响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为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实现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条件,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既要立足于教师的基本素质,还要强调其"职业"和"实践"的特色,应从政府、学校、教师各方着手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实现"政企校师"多方联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