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读"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而不讲究读书的方法,不注意培养好的读书习惯,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何把"读"的训练落到实处,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一、读书与思考结合,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地读:一方面要给足时间;另一方面教师要创设多层次、多方式的阅读空间,并适时地予以点拨、引导,以提高读  相似文献   

2.
在阅读教学的路上,我和其他的语文老师一样,一直在坚持不懈地探索,下面是我在小学阅读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三要素:一、“读”——以读为本语文实践有很多种形式,其中读最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而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也说:“朗读的作用很大,理解课文的唯一手段就是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最重要的手段。语文能力是讲出来的吗?不是!语文能力是读出来的,是学出来的。”在阅读教学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读”。  相似文献   

3.
<正>"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是既得意又得文,就是既要读懂课文的意思,又要掌握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于永正语)因此,我们不能把阅读教学简单地当做理解课,应让学生在反  相似文献   

4.
彭英 《四川教育》2015,(4):35-36
一、问题描述阅读中,学生读得粗、读得快,是阅读积累达到了一定程度的表现,但是学生还不会读思结合,说明还未真正习得读思结合的思维路径。读后,学生不能回答"最先冒出来的精灵似的阅读感受",是学生缺乏"高度概括+整体感知"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表现。思考与整理中,学生的阅读收获与文本的写作目的出现一定差异,本是阅读个性化、理解多元化的一种表现,但是阅读文本、读懂作者最成功的标志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趋于一致"。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未能准确提  相似文献   

5.
钱梦龙先生早就提出:“阅读能力虽不是语文能力的全部,但它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坚实基础,落实到操作层面,就是一个重要的‘抓手’、抓住了‘培养阅读能力’这一条,就是抓住了语文教育的‘牛鼻子’,语文教育的‘减负’就有了可能”。  相似文献   

6.
<正>听一位老师上《他是我的朋友》一课,在《找朋友》的乐曲中,同学们自主找朋友,然后坐在一起,并分组表演献血、输血,最后优胜组表演舞蹈,整个课堂气氛看似十分活跃,可遗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要走进词语的感性世界之中,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感知效益。教学中要做到:由体表及内在遁入,感知词语有基础;由浅近向深邃遁入,揣摩词语有内涵;由前因向后果联系,品味词语有逻辑;由课内向课外链接,辨析语词有标准,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说得好:"问题提的好,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提问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常规武器"。作为课改先导的特级教师们他们的课堂提问有什么艺术呢?现仅从提问的"指向"这一视角,作些探讨。一、就教材,问在关键处,问在空白处(一)问在关键处关键处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是课文的中心、重点所在,是文眼、题眼、诗眼等关要处。提问就要指向这些关键所在,于关键处设问,切  相似文献   

9.
高子阳 《江西教育》2012,(10):11-11
<正>在课改背景下,课堂上教师要不要讲,应该怎样讲,众说纷纭。其实叶圣陶先生早就谆谆告诫我们:"说到如何看待讲,我有个朦胧的想头。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和知识的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去整体感知,在读中去有所感悟,在读中去培养语感,在读中去受到熏陶。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它是获取信息的一条途径,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课文文本,结合课外阅读,采取"设疑、解惑、探求"三环节教学模式,对于语文阅读教学,能取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增长知识,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字,通过阅读学生能够积累写作素材等。可以说,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单一讲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之后进行分段、解析、总结。一节课下来,教师是讲得兴致勃勃,学生听得则是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小学生进行文本对话,文本对话是深入文本语言与文本情感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但是,目前在很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的文本对话却存在"肤浅化"的现象,造成这一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于阅读教学只是采取单篇文本的"孤立化"教学。对比阅读是促进小学生深入文本对话的有效途径,所谓对比阅读就是指对同一篇文章中相近的语言或者不同文章的相同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多阅读,在阅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鉴于此,我在阅读教学中,以把握文章中心为主线,融字、词、句训练与其中,强调朗读感悟,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领悟,在读中欣赏,在读中积累。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所学课文进行充分的阅读,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训练语感,在读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升。提倡"以读  相似文献   

14.
阅读文本,就是为了全面把握、准确理解文本,而要全面把握、准确理解文本,就需要交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在实际阅读教学实践中,学生易出现的问题之一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即不会或不善于从整体上把握、理解文本,常常造成阅读理解上的不正确、不准确、不全面。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如下一些整体感知文本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云燕 《考试周刊》2013,(98):28-28
<正>学生是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学生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没有学生的初步阅读,一切语文阅读教学都将是空中楼阁,因而学生初步阅读的质量至关重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只有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阅读,阅读教学质量才能得以提高,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的引导是关键。然而,教师阅读教学中的引导总离不开提问:课文的引入  相似文献   

16.
正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说过:"努力在每篇课文中找到一两个合适的问题,一个情节或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词……作为阅读赏析的突破口,由此入手阅读,可带动阅读走向文本的深刻处。"由此可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切入点"是解读一篇课文的基点和突破口。事实上,如果教师能把握准切入点,一篇课文就能自然、流畅地导学完成;如果切入点选偏了、跑调了,往往会出现一盘散沙、无从下手的状况。因此,合适、科学的"切入",犹  相似文献   

17.
王玉坤 《考试周刊》2014,(19):27-27
<正>一新课标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多元的、兼容的。新的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新的要求,除了知识、能力目标之外,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和过程、方法、习惯的目标。首先,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生以自己的阅读经历为基础,从阅读中找到关注点,体会作者对于事件和人物的  相似文献   

18.
张丽 《现代语文》2009,(6):40-43
语文整体性阅读教学,是指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课文侧重整体感知、整体把握、整体理解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重理清文章内部的相互关系,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吸收文章的精髓。并且把阅读看成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强调首先对文章进行宏观把握,掌握其整体特点,而后由此出发,深入分析对象各部分的特点,并将这两方面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思考。当然,这里的整体并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它们之间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的。整体与部分互相印证,从而更准确更全面地理解阅读对象的各个方面。把对微观的深入理解纳入阅读对象整体的坐标系上,  相似文献   

19.
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前,文本具有潜在价值;阅读之时,文本的价值得到开发;阅读之后,文本留给学生核心价值。学生在不同阅读阶段的阅读状态,影响着文本给予学生语文价值的大小。笔者以为,学生在不同阅读阶段的阅读状态  相似文献   

20.
贺灵 《教师》2011,(10):71-71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不同于生活中的阅读,在语文课堂里,阅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提高言语表现素养、写作素养的手段与过程。因此,在引导学生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不能仅仅关注课文写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关注课文是怎么写的,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写?假如要我写,还可以怎么写?这就是说阅读教学要有作文训练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