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管工在上海一处民宅里发现了一具骨骸,是主人胡老太的。它被草草地送进了焚尸炉。没有摆放遗像,没有追悼会记录。它一度成为某些人的谈资,也成为另一些人的禁忌。按邻居的回忆估算,胡老太大约“消失”于两年前。但种种迹象也让人怀疑胡老太是否真的在此存在过  相似文献   

2.
张蒙 《军事记者》2011,(10):58-58
为庆祝建党90周年,白山出版社策划出版了一套"黑土地军事文丛",胡世宗的诗集《我把太阳迎进祖国》位列诗歌卷首位。书中所选诗作,是其几十年来的成名之作、品牌之作、精品之作,字字坚实,句句滚烫,篇篇精彩。胡世宗长期坚持采访写作,堪称诗人式的记者、  相似文献   

3.
胡仙是拥有10亿港币的香港巨商,是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的主席。她22岁就接过她父亲胡文虎创办的香港《星岛日报》、《星岛晚报》的控制权。如今她的报纸已经打入5大洲的各大城市,胡被称为“新闻女王”。除了报业,她还开办了现代化的印刷企业,买下了一家出版公司,拥有录音、微缩影片公  相似文献   

4.
“知识就是力量”——胡愈老主编的《知识丛书》,每一本书的扉页上都印上培根这句箴言。那是在一九六一年,我们的人民和我们的国家正默默地吞嚼着“大跃进”孕育出的苦果。此刻我已记不得这句箴言是胡愈老自己提出要我加在每本书上的呢,还是我或者王城(文化部出版局一处处长)向他建议的;但无论如何,这个决定是胡愈老作出的。这也符合胡愈老当时的想法;甚至可以说,完全符合胡愈老从事新闻出版工作的愿望,是这位爱国爱民、忧国忧民的智者毕生最大的愿望。胡愈老不止一次跟我说过,我们搞出版的千万不要忘记我们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向最广大的群众传播知识。他特别叮嘱我,在发展学术著作的同时,不要忘记普及读物。在他掌管出版工作的两个时期(即在出版总署和文化部担任领导工作的两个时期),他跟我或跟我们几个人闲谈时,总是说,发展学术著作当然很重要,但是出版家在这个时候更要注意组织传播知识的普及性读物;他说,学术著作除了传播机关去组织之外,还有研究机关和高等学校去督促,可是普及读物却只能靠出版机关去组织。他还提出要鼓励专门家去写通俗性蚵普及作品。他说,已经获得一定知识的人,他就有义务去传播知识,普及知识;达到高水平的专门家,更加要把他所掌握的专门  相似文献   

5.
●中式“心灵鸡汤”出炉在即 随着《心灵鸡汤》、《一杯安慰》等书走红市场,中国的出版人也在努力抓住机会。据读书人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凡介绍,按照目前工作的进度,《一杯安慰》中国版今年(2003年)就可以和广大读者见面,在第一部“安慰”书籍出版后,出版社方面还将陆续推出《一杯安慰给下岗职工》、《一杯安慰给残疾人》等一系列“心灵鸡汤”给读者。 ——北京娱乐信报  相似文献   

6.
胡正强 《出版史料》2003,(3):122-127
一1922年暑期,胡风与同乡学生胡缄二、陈方等一起筹建了“新蕲春学会”,宗旨为革旧迎新、传播反帝反封建的启蒙思想,并准备出版《新蕲春》杂志。1923年春天,胡风在南京补习报考东南大学附属中学期间,在宛希俨的指导下,与胡缄二等开始编辑出版《新蕲春》。胡风为杂志创刊号撰写了一首宣  相似文献   

7.
马亮 《新闻实践》2012,(10):38-38
十来年前,因为一本《温州悬念》,知道了胡宏伟这个名字,写这本书时,他正在新华社做记者。直到今年,胡老师做了《相对论》的特约评论员,这才有了不少的接触。  相似文献   

8.
, 《出版史料》2012,(4):80-80
胡适于1910年至1917年留学美国。1939年4月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藏晖室札记》一书,收其留美期间的部分日记和读书札记,共分为十七卷,编为四册出版。1  相似文献   

9.
胡章程在《出版广角》发表文章说:目前影响衣家书屋建立和生存最核心的因素是资源短缺问题,因此,充分开发资源,合理利用资金,用长效机制保证资源的供给成了农家书屋的“生命线”。要做到这一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充分整合现有的资源,将政府各个部门和社会团体拨付和捐助的资金和书刊由统一的机关集中整理,统筹配置,  相似文献   

10.
"一国两区"搅动了两岸政坛的一池春水。但正如国台办发言人杨毅所说,它在台湾并非新概念"受人之托、忠人之事。"3月22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自2008年起,"胡吴会"每年一次,媒体关注度正逐年降低,但今年因吴伯雄主动提及"一国两区",而重新掀起话题。临来大陆前,吴伯雄曾与马英九等人面谈,就"胡吴会"沙盘推演,故其有"受人之托,  相似文献   

11.
说“胡皴”     
陆游、郎瑛、方以智等人对"胡皴"做出过不同的解释,"胡皴"一词其实是杨朴的个人创造,用来戏称表面干裂的胡饼.食物的形制会随着各时代的风俗、喜好有所变化.胡饼的种类丰富多样,根据宋代的一些文献资料,胡饼的制作分和油与无油两种,在炉内烘烤而成.胡饼,尤其是无油的胡饼,经烘烤或长时间的储存,表面会出现裂纹,故而有"胡皴"之说.  相似文献   

12.
有感于国内各类名人录、人才库、专家辞典等等出版的繁荣景象,前不久写了一篇《雨后春笋般的名人辞典遍布中国大地,可喜?可忧?》供《中华读书报》发表,旨在引起广大读者的注意。本篇就一部具体名人录式的专家辞典为例,想通过《出版广角》,引起各出版部门的注意,或希望大家来讨论,这类的名人录、专家辞典该不该出版?如何出版?如何界  相似文献   

13.
湖北推出一批抗洪救灾图书胡菊湖北省出版界为配合抗洪救灾工作,积极行动起来,及时组织安排出版了一批反映当前抗洪救灾工作图书。省新闻出版局专门召集有关出版社召开了一次抗洪救灾选题协调会,使出版社能够结合本社实际,在实施出版中突出各自特色,各有侧重,避免了...  相似文献   

14.
胡食,是出自汉代人的一种说法,指代当时自域外传入的食品,包括边远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的食品,自然也包括用域外烹调方法制作的那些食品。时下京城所见的加州牛肉面、肯德基家乡鸡、汉堡包、三明治,乃至热狗、面包之类,按汉代人的归类,也都属“胡食”之类。古人将中央王朝统治以外的人种称为胡人,他们的衣为胡衣,饭为胡食,舞为胡舞,话为胡话,以与华夏相区别。我们这里要说说胡食在历史上对中国饮食文化产生的影响,借以一窥中国文化中的非传统因素。  相似文献   

15.
杨传珍:趁着元旦放假,我们今天讨论刘荒田的作品好不好? 胡小林:刘荒田先生已经出版了十几部散文随笔集,我只读过他的《刘荒田美国笔记》和《旧金山浮世绘》。听说,我们学院中文系的2005级本科生,有五人把《刘荒田美国笔记》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为了把解读空间留给学生.咱们今天只讨论他的《旧金山浮世绘》吧。  相似文献   

16.
出版集团化的“冷”与“实”□孙1995年底的一次研讨会上,上海的陈昕谈了建立出版大企业和大市场的观点,这大约是我听到的最早关于出版集团化的呼声。两年过去,这方面的讨论越来越多,“造大船”成了出版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在一些大型的图书订货会上,有些地区也...  相似文献   

17.
数字出版势不可当,数字出版制胜未来。柳斌杰署长曾经讲过,当前数字出版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不要以为数字出版愿意搞也行不搞也行。数字技术不仅体现在数字出版载体与产品上,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原来生产模式和市场模式,对出版领域来说这是一次重要革命。如果跟得上这一趋势,我们建设新闻出版强国就有了希望,如果跟不上这一形势的发展,我们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有同志认为,国外科技书的翻译出版不宜过多,应当规定一个适当的比例。为什么要规定这样一个比例,这个比例多大才算“适当”呢?未得其详。但那意思是很清楚的:国外科技书的翻译出版多了,会使中国人脸上无光,甚或有“崇洋媚外”之嫌,因此应当“自力更生”,以出版自己人写的书为主。这些同志一味想使自己脸上光彩,似乎连翻译出版外书的目的也忘记了,在他们看来,翻译出版外书似乎不是为了汲取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而只不过是丰富出版物花色品种的一种点缀。按照他们要规定的这种比例,自己人写的书出不来,就不能去翻译出版外书。要想翻译出版一些外书,就必须更多地出版自己人写的书,不够  相似文献   

19.
正从2009年起,我们得到一个颠覆性的概念:中国已经是世界出版大国,中国出版不仅要做大还要做强。我们理解,这是中国出版的国家战略,作为一个出版人,对此有责无旁贷的义务。中国已成为出版大国的一项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出版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速度惊人,并在出版的各个环节中广泛应用,出版物的生产和销售正经历着一场革命,中国出版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出版市场化正在逐步完善,以信息和网络为代表的新经济的出现,使得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相互交融渗透,包括了声、光、电、磁多种媒体,中国出版产业飞速进入了一个“大出版”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