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国敏 《西藏科技》2003,(10):18-21
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降低建筑能耗、保护生态环境。将自然环境与城市空间有机结合,改善城市环境和建筑环境,加强人与自然的沟通。  相似文献   

2.
我们通过建设宜居舒适的现代居住小区绿色空间环境,来改善城市生态质量和人居环境的目的,在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条件下,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休憩生活境域,使久居闹市的居民获得重返自然的身心享受,这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理想,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营造滨水城市景观,即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把人工建造的环境和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增强人与自然的可达性和亲密性,使自然开放空间对于城市、环境的调节作用越来越重要,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健康而完美的城市格局。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设具有较高水平的现代居住小区绿色空间环境,以达到改善城市生态质量和人居环境的目的,在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条件下,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休憩生活境域,使久居闹市的居民获得重返自然的身心享受,这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理想,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低碳生态城市就是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更加强调保护自然环境,建立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6.
魏晓慧 《科教文汇》2009,(14):266-266
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是一种关于人的生活和经验的符号,是有含义的。它记载着一个地方的文化及历史,包括自然和社会的历史。是人的一种文化和精神的需要的意识形态的结果。其本质是一种文化的积淀,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体现。真正的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是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的和谐统一,达到与当地风土人情、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城市严重污染的成因分析,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城市的发展与运转需要好的环境,城市在扩张过程中又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扩张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更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林海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271-271,270
城市高层住宅生态设计应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住区,同时又能很好地保护周围的城市环境,使得住宅成为人与自然的界面,形成共生、节能、循环的协作体系。  相似文献   

9.
王南希  李雄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9):231+136-231,136
试图探讨城市滨水区绿化景观设计,从植物的选择、配置形式、植物造景方面对滨水区植物景观设计进行概述,以期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滨水区绿地环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森林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加剧,日益恶化的城市环境阻碍了城市本身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发展城市林业建设,充分利用森林的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噪音、美化环境、调节气候、防灾减灾的特殊功能,是改善城市生态状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刘凯 《科技风》2013,(7):215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城市建设突飞猛进,人们懒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生存质量令人担心,保护城市自然生态环境,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是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首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本文就城市规划中的生态规划的重点和注意事项,谈一下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美国的景观设计理念,阐述人与自然的共生;在喧嚣的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本着以人为本的目标,让都市人真正地享受到返璞归真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3.
李宗明 《科技风》2011,(17):257
市政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对水源、能源、环境及信息的需求而进行的规划。一直以来作为城市发展建设总体导引的城市规划,都是以物质性规划为主导,而忽视城市空间环境背后的社会环境意义及规划的本质特性。因此,基于当前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目标,探讨合理的市政规划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生态城市是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BA)”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般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城模式,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自然、环境溶为一体,互惠共生,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的全面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森林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加剧,日益恶化的城市环境阻碍了城市本身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发展城市林业建设,充分利用森林的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噪音、美化环境、调节气候、防灾减灾的特殊功能,是改善城市生态状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张骏  古风  卢凤萍 《资源科学》2011,33(3):556-563
人居环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资源系统观的具体体现。基于人居环境资源视角研究城市旅游吸引力,是保持和发展城市"人居环境"优势,并将其转换为现实旅游竞争力,从而彰显城市特色,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扩展资源开发视野,开展相关研究的新角度。优秀的人居环境应坚守以人为本、天人和谐的理念,彰显出对人性的终极关怀和对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心向,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从这一角度出发,城市旅游的开展也应该以人为本,进行整体论上的思考。通过量化研究显示,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人与人的和谐程度、人与社会的和谐程度不仅是人居环境资源水平的体现,与城市旅游的吸引力也呈显著性正相关,因此可从自然环境治理、民众教育以及目的地社会建设的维度入手,利用人居环境资源优势促进城市旅游吸引力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7.
吴智萤 《科教文汇》2009,(17):272-273
现代城市街道景观空间设计应该是既协调自然风景、人文环境与民俗风情,又结合地形,注重环境生态及景观塑造的设计。高品质的街道空间应该是既能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又强调入性化设计的具有多重意义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城中村环境问题与对策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洪霞 《科教文汇》2008,(3):118-118
城中村是指原城市周边或远或近的村庄,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张,全部或大部分农业生产用地被征用,农民变为居民后仍在原村落中居住生活而演变成的居民区,即通常所说的“城市里的村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应当对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城市生存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随着城市居住人口的急剧膨胀和污染的不断加剧,城市环境质量也在逐渐降低,城市变成了人与自然的矛盾最突出的地方。人们一直在探索理想的居住环境,近年来提出的生态城市理论正是为谋求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最新模式,它的内涵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生态居住区在生态城市建设中是与人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部分,应体现整体性、可持续性、进化性、自然性、和谐性、经济性等生态原则。 1.人居环境的生态转型我国的人居环境正面临四类生态转型:从物理空间需求到生活质量需求;从污染治理需求到生理和心理健康需求;从  相似文献   

20.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治理及规划的重要抓手。如何科学认识新时期城市空间结构是深化城市认知并进行人与自然和谐调控的基础。文章简要回顾传统城市空间结构理论的时代背景,通过对新时期技术革命、政策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分析,指出城市空间结构在组织原则、组织方式、优化目标及要素成分方面的变革性转向,阐明传统理论用于解释新时代城市治理的局限性。提出从人地地域系统理论出发重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范式、重新认识城市空间结构载体空间、强化城市空间结构关系解析,以及革新城市空间结构测度体系等新时代认识路径。未来应对城市空间结构认知方面挑战的关键举措,即重构城市空间结构理论、集成城市空间结构解析关键技术、融合应用多源数据、建设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调控的数字孪生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