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内陆湿地在全球水文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近几十年全球范围的内陆湿地发生了明显退化。探究历史和未来湿地面积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生态效应,对未来的气候变化政策制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湿地面积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生态效应的研究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探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关键科学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建议未来应重点关注湿地时空变化特征与驱动机制、湿地水文过程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机制、湿地与气候变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等研究方向,相关建议可为未来湿地面积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生态效应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湿地素有"地球之肾"之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是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生产力的区域,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在持续地提供食物、原材料和水资源,控制污染、蓄洪防涝、抗旱、调节区域气候、控制土壤侵蚀、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它既是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物,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地和栖息地,它还可以给人类提供水和食物,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在全球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景观变迁是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生境碎片化和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土壤动物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对湿地景观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对敏感的反应,是重要的环境指示物。为了认识环境自然景观变迁所引起的栖息地丧失和土地动物多样性间的矛盾关系,文章阐述了不同环境景观变迁对土地动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力图通过发现不同生境类型中土壤动物在景观尺度上的分布规律性,对湿地土壤动物多样性的保护研究提出新思路,进一步充实了湿地景观生态类型的科研内涵。  相似文献   

4.
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植被质量低、湿地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十分重要,主要原则是应尊重自然规律,以生态系统为基础加强管理,生态保护应坚持以人为本,要十分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一个好的生态环境是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产力、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对气候变化响应极为敏感、受人类强烈干扰的生态系统。因此,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加速退化和消失正受到科学界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世界各国积极实施了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的研究与管理行动。但是,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仍存在较多方面问题,总体保护和恢复成效不足。本文建议,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成功保护和修复需要在地球系统科学观的框架下进行,以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充分融合其他地球科学学科,研究受不同程度人类活动干扰下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动力学特征与演变规律,并认识这些自然规律与滨海社会经济系统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文最后提出有关未来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科学研究的四个重要方面,对未来湿地系统科学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湿地与森林、农田、草地等生态系统一样,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生产力很高的生态系统。它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对湿地的保护与持续利用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1971年,一部全球性政府间的湿地保护公约——《关于特别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诞生,至今为止已有96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区农户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认知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娟  舒晓波  于秀波 《资源科学》2010,32(4):776-781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功能,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不同利益相关者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认知不同,农户对于生态系统服务的认知、影响因子和原因缺少系统的了解和分析.本文采用调查问卷,对湖区3个县12个村的310户农户的基本信息、农业生产、渔业捕捞、湿地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作深入了解,重点调查鄱阳湖区湿地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水质净化和水产品等服务,并利用SPSS进行二元logit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鄱阳湖区农户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认知最充分的是调节气候、生物多样性和水产品;②不同调查区的农户,对在旅游休闲、纤维和燃料、水产品和植物产品等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的认知存在差异;③性别、年龄、职业和总收入是影响农户对生态系统服务认知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正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固碳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对维护我国生态、粮食和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等原因,很多湿地都面临面积萎缩、功能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给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加强湿地保护与管理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湿地公园的湿地类型、面积及分布、湿地生物多样性、湿地景观与文化资源,并对公园湿地生态系统做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大规模围填海对滨海湿地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压力的不断增大,围填海活动成为缓解滨海用地紧缺、促进滨海区域发展的重要方式。围填海活动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近岸资源和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影响。滨海湿地是海陆之间交叉作用的过渡地带,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海陆动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在分析我国大规模围填海特征的基础上,从滨海湿地格局、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及生物分布结构等方面,分析和探讨围填海活动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过程的综合影响。提出"以网代点""以缓代急""以重代轻"和"以多代少"的修复对策,深化滨海湿地修复机理,强化生态修复实践;提出"两个大类,三个层次"的生态补偿模式,推进滨海湿地生态补偿的国家重要需求;权衡经济收益与生态损失,合理布局围填海空间,有力推进滨海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不同利益群体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公益事业,又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基础产业,肩负着“建设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态系统、维护和发展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职能,在实现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应对气候变化和解决”三农”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声音     
<正>于秀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科学委员会秘书长)湿地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因库,同时发挥着调蓄洪水、保护海岸线和储存碳等多种功能。湿地还是人类重要的生计来源,全球约有10亿人享受着渔业、水稻种植、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13.
湿地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生态、社会、经济功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江西省目前的一项重要建设内容,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西宁河属鄱阳湖水系三级支流、抚河二级支流、崇仁河的一级支流,实施西宁河湿地生态保护工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改善大丛泉河流域的水质环境、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打造湿地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建设优美湿地生态环境为基本目标,将湿地工程与生态措施相结合改善水质,保护水资源,实现人水和谐;通过对河流的生态修复与河岸植被恢复,美化水环境,实现回归自然;打造水清岸绿、鸟语花香,集区域水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教育和市民休闲游憩于一体的湿地区域。  相似文献   

15.
依托单位:长春地理研究所。研究方向:湿地生态结构与生态过程,湿地环境效应,湿地编目及湿地资源动态变化,代表性或独特性重要湿地生态环境评估和物种保护对策及湿地生物多样性,湿地分类系统、演替规  相似文献   

16.
松嫩平原湿地生态系统扰动因子及其反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松嫩平原位于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的生态脆弱带,分布着大面积的盐碱湿地.松嫩平原湿地生态系统在均化洪水、调节区域气候、净化水质、提供珍稀物种栖息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松嫩平原湿地的主要扰动因子有气候、火、工程、围垦、放牧、石油开发等自然与人为因子,在扰动因子综合作用下,松嫩平原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了明显变化.目前,松嫩平原湿地面积减少50%以上,湖、泡面积缩小到30%左右;湿地景观破碎严重,出现"孤岛化"现象;湿地生物多样性下降,土壤盐碱化加重;湿地水体大部分达到了污染程度,富营养化程度明显,湿地生态功能大大下降.对湿地生态系统扰动因子进行分析,掌握它们的作用过程和反馈机理,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利用以及恢复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三汪平原湿地对净化环境、控制水土流失、降解有毒废水,维持三江平原区域生态平衡起着重大的作用,它是亚洲东部野生鸟类非常重要的迁徙停歇地和繁殖地,此外,还有大量的昆虫、水生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在国际湿地、水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三江平原湿地的保护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游通江湖泊洪泛湿地生态环境问题与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鄱阳湖和洞庭湖为代表的长江中游通江湖泊是我国最重要的洪泛湿地湖群,其独特的水文条件繁衍了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通江湖泊与洪泛湿地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研究挑战。本文首先论述了通江湖泊与洪泛湿地系统的开放性与复杂性特征,其次系统梳理了长江中游通江湖泊洪泛湿地面临的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问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未来通江湖泊洪泛湿地生态—水安全需要重点关注生态水文相互作用机理及耦合机制、生物多样性保护、湖泊湿地碳源汇格局及其气候效应、江湖关系连通格局的优化调控以及湖泊湿地保护管理与流域绿色发展5个方面的重点领域和方向。论文对于揭示通江湖泊洪泛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演变过程及其驱动机制、维持湿地生态功能与生态安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也对我国正在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具有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迁徙鸟类与地球上不同生态系统、当地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文化的时空关联,诠释了"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用鸟类数量来确定国际重要湿地,将地球上受威胁最严重的湿地生态系统和水鸟这两者的保护紧密联系在一起。亚洲的湿地丧失和退化导致水鸟数量锐减,相关监测和保护已迫在眉睫。中国科学院联合10个国家的鸟类和生态环境相关研究机构,建立了亚洲最大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迁徙鸟类运动生态数据库,获得了亚洲大型鸟类迁徙策略和通道的基础数据。研究发现,亚洲20多个国家的大型迁徙水鸟均利用我国的湿地,其集中利用区域不超过国土面积的1.5%,主要分布在6条大河流域的湿地。进而,探讨了湿地面积、涨落区和水文过程与鸟类数量和行为的关联性。"大开发",尤其是对湿地和水资源的开发,导致了水鸟栖息地丧失和退化、水鸟数量锐减。从全球视角分析,保护迁徙鸟类及其栖息地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近年来,我国已对典型湿地开启了成功保护,这也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信心。最后,文章还提出了关于我国牵头组织全球迁徙鸟类及其栖息地监测和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长期生态学监测和研究揭示了北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维持机制,阐明了干扰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过程;凝练出神农架自然遗产的全球突出价值,构建的"廊道-踏脚石-关键栖息地"保护体系提升了自然保护地的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提出了重点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恢复的关键技术体系及应用模式。长期生态学研究为我国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