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元复合驱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元复合驱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三次采油新方法。它是由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复配而成的三元复合驱油体系,既有较高的粘度,又能与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2.
胡永亮 《金秋科苑》2008,(11):114-114
三元复合驱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三次采油新方法。它是由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复配而成的三元复合驱油体系,既有较高的粘度,又能与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3.
三元复合驱注入过程中,受组成成分性质的影响,出现剪切降解率高、腐蚀结垢等现象,影响了注入效果。通过优化配注器设计结构,优选加工材质和表面处理工艺,提高了三元复合驱注入效果。  相似文献   

4.
系统地描述了喇嘛甸油田北东块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试验区的油层性质,分析了初期生产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特征,并针对问题开展了综合调整的研究工作,适时进行动态方案的调整,完善井组注采关系,减少平面及层间差异,总结出改善试验区初期效果的有效途径,为三元复合驱大规模推广的初期阶段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长周期吞吐后汽驱开发普遍存在对应油井受效差异大,汽窜现象严重等问题,开展汽驱井多功能自适应调驱技术研究与应用,能改善稠油油藏汽驱状况,提高非均质储层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弱碱三元复合驱驱油效果,在北二西试验站进行了点滴配注的三元复合驱试验,重点跟踪北二西弱碱三元配注站各个环节的粘度和浓度情况,逐项分析评价试验站弱碱三元配注工艺各个环节的适应性,对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地面工艺的改造建议,并总结了弱碱三元复合驱的技术界限,参数。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孤东油田七区西Ng5^4-6^1无碱体系的二元复合驱与同类油藏的聚合物驱在动态特征、见效规律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无碱体系的二元复合驱与单一聚合物驱在注入过程中的压力变化、驱油效果的异同点,从而深化了二元驱与聚合物驱油机理的认识。对今后二元驱与聚合物驱方案设计、动态分析及效果评价具有指导作用,并为二元驱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王伟新 《内江科技》2010,30(1):80-80,52
聚合物驱油技术是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的一项重要的三次采油方法,在胜利油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施过程中,由于地层的非均质性,存在注入液容易沿高渗带和大孔道指进或窜流,严重影响了试验效果以胜利河口油田飞燕滩注聚区为例,针对注聚过程中存在的窜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三元场和力场、电场、磁场等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不同特征,并提出运用现代科学模拟的方法对三元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李俊 《内江科技》2008,29(1):116-116,157
针对孤东油田油藏条件,室内试验研究了复合驱油体系界面张力,通过助活性剂筛选、复配,确定了以胜利石油磺酸盐为主剂的聚合物二元复合驱油体系配方,通过它们之间的协同效应,增加水驱波及体积和洗油效率。该驱油体系在孤东油田七区西馆上5-6层进行先导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为特高含水期继续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41  相似文献   

11.
李菲菲 《内江科技》2012,(8):128-129
高含水老油田依靠聚合物驱技术提高采收率的幅度约为6%~10%,聚驱后仍有50%~60%左右的原油滞留地下,具有进一步挖潜的物质基础。本文选取孤岛中一区Ng3北部为试验区,研究了聚驱后物性变化、剩余油分布特点。设计了预交联体+二元驱油体系,在聚驱后油藏既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驱油效率,又能起到扩大波及体积的作用。矿场试验数据表明,聚合物驱后二元复合驱油体系能够显著降水增油,可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2.
乔明 《今日科苑》2010,(12):43-43
针对辽河油田部分老区块水驱后地层中仍有大量原油未被采出的情况,采用聚合物驱油,辅以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增大波及体积并提高洗油效率,利用二元复合驱工艺技术,可以使水驱后的老区块达到良好的降水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3.
何娟  高宝国  姚寒梅 《内江科技》2011,32(1):144+127-144,127
针对埕东油田西区Ng331层大孔道发育的四类油藏.为了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开展了泡沫复合驱油先导试验。试验区于2004年9月注入,从注入特征上表现为注入压力大幅上升,平面、层间非均质性得到改善,目前三口中心井已见到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综合含水下降了91%,日油由45t/d增加到21.6t/d,累计增油162×10^4t:本文对泡沫复合驱油的动态特征以及影响注入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4.
孤东油田六区东南部注聚区由于注聚前存在注水倍数高,采出程度高,剩余油饱和度低等问题,在注聚2年半即将结束注聚时虽见到了一定的降水增油效果,但与方案设计有较大差距。为加快二元复合驱试验进度,在六区东南部注聚区延长注聚的同时实施转二元复合区驱扩大试验,见到了明显的降水增油趋势,比单一注聚更大幅度提高了采收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聚驱井结蜡严重对油田生产的危害,通过分析影响聚驱油井结蜡程度的不同因素,简述了高效复合解堵剂的所应具备的功能、主要成分及个成分的溶蜡机理,优化现场操作工艺,核定标准使用剂量,评价经济效益,得出几点综合性结论。  相似文献   

16.
聚合物驱油藏是由非牛顿—牛顿流体形成的径向复合油藏,油藏内的流体性质和渗流特征都发生了复杂的变化。针对注聚合物油藏,分析了其油藏特征、压力特征及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特征,建立了聚合物驱复合油藏试井解释模型,编制了基于聚合物驱油藏模型解析解的试井解释软件,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分别用解析解方法和数值方法对注聚合物并和区块进行了解释。通过对解释方法和解释结果进行分析、对比两种解释方法的优缺点,找到了能较好地解决聚合物驱油油藏试井问题的试井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杜813兴隆台油藏已进入蒸汽吞吐后期,随着采出程度的提高,油层压力大幅度降低;同时受到层间差异影响,油井纵向动用不均矛盾逐渐突出。针对上述矛盾研究了超稠油复合驱油增产技术,该技术具有注汽增效、及调剖、驱油助排等多重作用,改善油层纵向动用程度,提高油井回采能力,改善中高周期超稠油井开发效果。现场试验表明,周期对比累增油1635t,创效208万元,投入出产比1:2.54,取得良好的措施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萨中西区过渡带微生物驱油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英 《今日科苑》2006,(3):I0008-I0009
本文结合过渡带地区油层沉积特征和原油性质,优选出微生物菌种,结合室内实验研究,开展了微生物驱替和吞吐现场试验。通过对微生物采油技术在该地区应用的效果评价,证明该微生物菌种可以在过渡带油层中繁殖并运移,在其代谢产物的综合作用下改变了油层渗流特征及原油物性,从而改善过渡带地区开发效果,为更好地应用微生物采油技术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9.
尕斯油田E3^1油藏平面上和纵向上的非均质,造成注入水在平面上向生产井方向舌进现象和在纵向上沿高渗层突进现象。在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的开展整体、深部的调驱工作,首先应根据吸水剖面了解纵上上注水的不均衡性,根据井间示踪技术了解平面上注水的不均衡性。选取存在大孔道的水井采用预交联颗粒等堵剂进行封堵,解决近井地带的窜通现象,调整并提高注水油压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后,然后采用聚合物微胶囊调驱剂进行整体、深部调驱,改变地下渗流场,扩大微观、宏观注入水波及体积,改善区块整体水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对二类油层注聚有关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通过时注聚试验区、工业生产区、方案研究区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取得了一些认识.在对北一区三元复合驱试验区精细油藏描述,精细地质建模,数值模拟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二类油层开采对象控制程度、数值模拟预测提高采收率、经济效益等方面深入的研究,量化了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合理注采井距,同时对井网利用问题、布井方式问题进行对比评价和可行性分析,初步建立起一套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较合理的操作体系,为萨中地区今后三元复合驱的井网布署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