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方的《出门寻死》从女性作家的视角出发,描写了底层女性的生存状态,通过一个寻死不得的故事,展现了底层妇女生存的悲剧内涵,在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背后隐藏着作者对现代女性生存困境的深切思考。男性作家张贤亮的《绿化树》则书写了特定历史时期,从男性主义的角度来书写女性的生存困境。两部作品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各自的特征,通过分析比较,试图挖掘女性生存困境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方方的《出门寻死》从女性作家的视角出发,描写了底层女性的生存状态,通过一个寻死不得的故事,展现了底层妇女生存的悲剧内涵,在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背后隐藏着作者对现代女性生存困境的深切思考。男性作家张贤亮的《绿化树》则书写了特定历史时期,从男性主义的角度来书写女性的生存困境。两部作品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各自的特征,通过分析比较,试图挖掘女性生存困境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卡勒德·胡塞尼在《灿烂千阳》中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叙述了阿富汗女性的生存困境与困境中女性的成长。拥有话语权威的阿富汗男性在物理暴力的帮助下将女性置于内囿性的生存困境中。女性间相似的生活境遇,相同的生命体验使女性在性别认同与怜悯本能的共同作用下,冲破父权制文化的藩篱,从敌对走向团结。缔结的姐妹情谊不仅缓解了女性在性别压迫下生存的艰难,也促进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使女性在身体与意志的统一中走向主体性的成长与成熟。  相似文献   

4.
小说《蜗居》直指现会现实,揭示了当代都市人的情感困惑和生存境遇。作品透过三位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社会身份的女性在当下的生活状态,真实地展示出物欲化时代里女性的生存困境及个体生存悲剧。这种生存困境的生成固然有男权社会压迫的因素,然而女性自身的自我缺陷才真正是筑就"围城"的罪魁祸首。六六借小说对当下都市女性的生存困境、生存悲剧进行深刻反思的同时,试图寻求当代女性的"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5.
《金色笔记》是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以女性视角讲述了现代女性追求独立自由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她们所经历的艰辛与困境,作者注重对知识女性生存体验和内心世界的发掘,整体叙事凸显着女性主体意识。本文通过对作品中女性生存困境以及作者所表现出来的女性主体意识的观照,来分析阐释作品中现代女性的自省和抗争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饥饿的女儿》和《杀夫》是当代女性主义作品的重要代表,虹影和李昂这两位女性作家以独特的视角关照海峡两岸社会底层女性在男权社会下恶劣的生存状态,勾勒出具有特色的人物形象,为研究女性文学和探索现代女性的独立生存之路提供了优秀素材。本文主要通过社会环境的压迫、男性中心文化的解构、女性意识的觉醒三方面,挖掘两部作品中造成女性生存困境的缘由,透视作品中女性绝望背后觉醒的意识并探求其中蕴含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峡两岸的女性文学作品中出现了许多女强人形象,它们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来描写女性在多元时代下的情感困境和生存境况,这些女性在传统观念和世俗社会面前一改以往的弱者面貌而以强者的姿态直面种种困境,而从弱到强的形象转变是女性形象的进一步发展与突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伤逝》与《围城》中的恋爱婚姻状况为切入点,剖析文本中男女主人公在这一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试图进一步探索五四之后女性生存真相,从女性的生存困境中发现了女性解放的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9.
《出门寻死》中的何汉晴和《黑洞》中的老婆、姐姐是长期处于贫困和操劳中的城市平民女性的代表,通过对她们生活困境的揭示,作家表达了困惑和焦灼,同时也试图探索这类女性如何走出这种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0.
电影《红颜》讲的是陷入精神困境的中国女人的故事,是一部关注女性生存和命运的电影。导演李玉站在一个女性的角度来观察社会,体验人生,整个故事的叙述过程都投注了深厚的女性情感,从探寻小云的精神出路入手,揭示女性的命运和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1.
英国移民女作家扎迪·史密斯在《白牙》中高度关注女性移民的生存状况.文章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探讨《白牙》中少数族裔女性移民的社会困境,指出东西方文化的冲突、父权社会的压迫和西方白人女性的歧视是造成困境的主要原因,从而导致发展中国家女性移民在白人主流社会迷失自我身份,处于失语状态的后果.  相似文献   

12.
吉倩倩 《语文知识》2012,(4):105-107
王安忆擅长书写女性故事。对女性的生存境遇进行深切的审视和观照。《天香》中细腻、丰富的女性形象刻画和生动、真切的女性命运描写,延续了王安忆小说中对女性人物的精彩书写。《天香》中的女性充满了自我意识,面对感情的受挫和命运的不济,她们敢于从爱情、生存的困境中突围,并通过建立姐妹情谊和对劳动艺术化的追求实现了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13.
阿妮塔·布鲁克纳是当代著名的英国女性小说家之一,其作品多表达了对当代知识女性生存困境的关注,“孤独”是其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在其小说《欺骗》中,作者同样揭示了当代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和孤独处境,传达了深刻的孤独主题。小说中存在着信任---欺骗、梦想---现实、自由---责任这几组二元对立。这些二元对立因素不仅构成了文本的矛盾冲突,而且也是造成小说中女主人公安娜孤独处境的原因。作者通过这些二元对立项的设置,传达了深刻的孤独主题,表达了对当代知识女性生存困境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金色笔记>是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她更多地关注了现代女性的命运和生存困境.主人公安娜·伍尔夫在莱辛笔下描写出了"自由女性"的自由困境以及她们对自我身份建构的不屈探寻,指出了"自由女性"的自我身份建构必须建立在男性和女性互相帮助、共同合作、和谐相处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5.
伊蕾在其《被围困者》中,以诗的语言塑造了一个"被围困者"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女性在男权话语下的生存状态与生存体验,进而揭示出每一个生命个体在现实社会中的生存困境与生命悲剧。诗人从关于存在的追问孤独的体验中揭示出生命个体在现代生存困境中的极端体验。同时,诗人在极端体验中进行叛逆和突围,实现灵魂的救赎,从而体现了诗人对每一个属己的生命个体的最深刻、最本质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6.
李昂、方方两位女作家创作的杀夫题材的小说,以女性视角审视了女性的杀夫行为,揭示了中国传统的性别差异观念对女性身体的禁锢与精神的扼杀。小说中两位女性形象所处的时代和身份、性格各不相同,但表达了两位作者对同一现象的不同思考,窥视了两性之间的激烈对抗和女性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7.
以鲁迅《伤逝》中的子君与艾丽丝·门罗《逃离》中的卡拉这两个人物形象比较,她们的两次逃离,第一次逃离父母大家庭,第二次逃离婚姻的牢笼。比较她们逃离后面对同样的女性生存困境:经济困境、爱情困境、自我困境等。各自文本中的两个宠物(阿随与弗洛拉)也隐喻着女性由逃离走向回归这一逃离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把《月牙儿》与《阳光》进行互补性阅读,发现《月牙儿》的主题并不完全是反映贫穷对妇女命运的改变,《阳光》中的女主人公出身富有,却同样面临《月牙儿》的主人公的悲剧,所以《月牙儿》和《阳光》的主题都是在揭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生存困境。几千年来以男权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给予女性一种依附性的生存规范,女性在这样的生存规范中,也不由自主地以男性的观念索取自己的生存原则,并由此导致了自主、独立意识的匮乏,也导致了自己悲剧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张李明 《培训与研究》2006,23(9):10-11,26
本文认为作为较早的具有女性意识的作品,它并没有承担过多的女性主义和女性解放的责任,只是较真实的在现实社会环境中展示了女性生存层面的种种困境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近作《红王妃》(2004)以独特的叙事视角和凄美动人的故事情节,继续探讨女性的生存困境和命运。德拉布尔以其特有的客观的、人性的眼光继续审视和观照女性的生活状态。在《红王妃》中作者转换叙事角度,跨越时空和国界。寓自己的声音于小说主人公霍利威尔,真实反映了不同文化、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女性的共同声音。表现出了在不同困境中的女人生存的艰难和对女性理想生活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