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虚”和“实”本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技法,“实”指的是客观地反映绘画对象,“虚”指的是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部分。在古代诗歌中,“虚”与“实”也是相对而言的,包括有者为实,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的学者一向用“六书”的理论研究汉字的结构及其发展。“六书”理论统治了中国文字学界近两千年,当然是和这一理论的优点分不开的,但这一理论也并不是尽善尽美的。本文客观地阐述了“六书”理论的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3.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职责和任务,而要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必须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学校的德育工作要贯彻“四实”原则,即要处处从“实”字入手,“实”事求是地对现状进行分析,采取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脚踏“实”地的开展教育工作。作者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在这方面颇有心得。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意义”的真值条件论对表达式“A是B”的语义进行分析,说明使这一表达式及该类语句为真必须满足的条件,并得出一般性的结论:集合B中必须有一个或多个元素确定地与集合A中的一个或多个元素对应。又根据A、B的不同情况分为若干小类,逐一进行讨论,并得出相应结论。在此基础上,简要说明了所得结论在人们使用这一表达式及该类语句时的作用——依据条件客观地判定其语义内容的真假。  相似文献   

5.
“法治”和“德治”的结合既有思想源流,又是科学的治国方略,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需要。实现二者的结合必须既要抓好法治建设,又要抓道德建设,既要加强普法教育,又要加强道德宣传,同时要加强立法工作,使其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对违法行为要把依法制裁和道德谴责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本文不同意学术界对孔子“正名”思想的批判态度。认为孔子的“正名”思想旨在使君臣各尽其职、各行其道,建立有序的社会政治秩序和社会生活秩序,这客观上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孔子所要正的“名”是从“实”中总结出来而确定的“君”“臣”“父”“子”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纠正“名”与“实”之间的混乱现象,赋予具有这些名称的人应有的权力和义务。这是符合当时社会政治生活的客观实际和社会进步要求的。这一创见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7.
本文不同意学术界对孔子“正名”思想的批判态度。认为孔子的“正名”思想旨在使君臣各尽其职、各行其道,建立有序的社会政治秩序和社会生活秩序,这客观上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孔子所要正的“名”是从“实”中总结出来而确定的“君”“臣”“父”“子”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纠正“名”与“实”之间的混乱现象,赋予具有这些名称的人应有的权力和义务。这是符合当时社会政治生活的客观实际和社会进步要求的。这一创见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8.
2003年新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一册重新把《简化字总表》作为附录编写在课文的后面,这是宣传贯彻《语言文字法》等语文法规的重要措施,同时也为广大高中生规范使用简化字和了解与简化字相对应的繁体字提供了一份不易查找的资料。可是,该册教科书(江苏徐州新华印刷厂印装)附录的《简化字总表》第三表中把繁体字“陕”不可思议地印成了“”,生造出一个本不存在的“”字。繁体字“陕”的声旁是“”(shǎn),汉语字典都一致确认这一形体,原版的《简化字总表》第三表也确认这一形体。既然如此,为什么会发生上述差错呢?1郾粗…  相似文献   

9.
电视文化是依照大规模生产的模式加以组织的,分门别类地为受众制作产品,是一种产业文化,其栽体组织运营的基本目标都是要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其载体组织的组织结构应服从于目标。电视节目作为一种传播艺术,在“商业文明”的社会生活中,它从形式到内容的创造都是立足于激发受众的欣赏热情、接受受众的审美选择。电视文化传播是一种高度参与性的活动形式,电视文化引导了受众,也被受众的需求制约。  相似文献   

10.
“和亲”是维护两个不同民族或政权相互友好的重要形式。这一形式在中国历史中也是被历朝历代广泛运用。而到了唐朝中后期,这一形式更是发展到了极致。本文借唐朝中后期“和亲”的诸多实例,来分析这一阶段“和亲”的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其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11.
翻译界有一种观点,认为译文“宁信而不顺”倡导异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译文应该“读起来不像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因为译作的语言应是规范的汉语,提倡同化。英文汉译应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兼顾汉语读者的可接受程度,进一步优化“异化”的译语,使译文既保持“异国情调”,又符合汉语习惯,“一仆二主”,皆大欢喜。  相似文献   

12.
从语言文化的不同看翻译中的不可译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两种化之间的转换。由于历史起源,生活方式以及生存环境等的不同,各民族在语言,化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翻译中也因此出现了许多不可译现象。为避免误译,我们必须加深对原语及其化背景知识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3.
广告语翻译与其他文体翻译不同,在译文的选择和转换过程中,应符合大众审美心理,充分显现原文美的内涵。翻译美学是指利用美学的原理来解释和分析译者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美学问题,是翻译界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从翻译美学的角度来看,中文广告语翻译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音韵美、结构美和词汇美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实验心理语言学对言语理解和产生的描述,提出翻译是一个理解源语和产生译语的连续性心理过程,认为该过程与言语理解和产生的过程相似:从辨认源语,建立源语意义,到产生表述动机,形成语义初迹,进而转化为内部言语并最终诉诸于外部言语(即译语)。  相似文献   

15.
古代汉语教学的翻译问题是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问题,探讨古代汉语教学中的翻译问题,旨在提高古代汉语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献的能力。古代汉语教学翻译历史短暂,目前还没有总结出比较系统的经验。古代汉语教学改革走到多媒体时代的今天,翻译的问题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做出回答,因为它在古代汉语教学中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它有助于理解古代文献;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献的能力;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考核。古代汉语的教学改革主要是教学内容(教材)的改革,应增加通论中关于翻译理论和实践训练。  相似文献   

16.
在"语言反映存在"的认识基础上产生的翻译观基本都是寻求译文与原文的对等,而后期人们对于语言的本质展开了更为深入的讨论,"语言就是存在",而不再是人认识世界的理性工具,传统理论中原文与译文的关系遭到了颠覆,人们开始怀疑语言是否有确定的指称,是否能在译语中实现对等,是否能完全理解文本原意。  相似文献   

17.
在汉语语言表达中,为了提高言语表达效果,应该重视音韵的协调,追求语言的形式美。音韵协调在汉语语言中,通过押韵、叠音、双声叠韵的形式,应用在诗歌语言、广告语言、短信语言和网络语言里,表达出音乐美和感染力、良好的宣传效应、幽默风趣的韵律、形象性和个性化色彩等不同效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分析原文、语际转换、译入语语内重构和检验这四个翻译阶段各有自己的分工,都不能缺少。虽然“对于完全称职的翻译者来说,译入语语内重组几乎是自动化的。事实上,这几乎像说母语那样脱口而出”。然而从实践上说,在完成对原文的分析和语际转换之后,译文质量的好坏完全取决于译入语语内重组的成败。张培基、庄传绎、孟庆升等人在各自编写的翻译教程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语篇翻译失误。作为学习翻译者的翻译范本,选择翻译材料和译文要做到精之又精。  相似文献   

19.
广告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目的性极强的交际活动。因为广告翻译是以文谋钱作为创作目的,指导英语广告翻译的原则自然与普通英语翻译的原则有所不同。经过对多则中英文广告语言的比较,我们得出在英汉广告翻译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策略:表达方式的韵律性、语言修辞的多样性、文化差异的等值性。  相似文献   

20.
内化语言和外化语言是生成语法理论体系中相当重要的概念,但长期以来存在争议。内外化语言是可以厘清的,而且对语言研究和翻译研究意义重大。内外化语言可以对接,翻译就是很好的例证。如果内外化语言可以对接的设想成立,那么语言研究和翻译研究就可以实现有效互动,同时可以加深对语言习得等问题的思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