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喜欢绘画是每个儿童的天性。绘画是儿童的一种语言,是儿童自我表达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和内心意愿的主要方式之一,这些看似随意的涂鸦画,很可能是他们在日后的艺术领域中展现才能的起点和开端,如果在幼儿期对他们进行科学、合理的美术启蒙教育,就能使他们在这方面的潜能得到最大限  相似文献   

2.
汤静进 《天津教育》2022,(20):135-137
<正>绘本教学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能激发儿童的美术学习兴趣,使其真正参与美术课堂学习。互动式儿童绘本教学,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分享需求、探究需求,将更多的互动元素融入其中,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图画作品所呈现的信息,达成美术学科的多元教学目标。文章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调整课堂教学形式、深刻理解美术艺术等方面阐述小学美术课程中互动式儿童绘本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线条,是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元素,是儿童最简单和最直接地表现自我的一种美术语言。有学生感慨说:"我喜欢用线条表现我的内心感受时的感觉,那时,我仿佛就是真正的画家!"线条,是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元素,是儿童最简单和最直接地表现自我的一种美术语言。它可以勾画物体的轮廓,描绘物体的明暗和质感,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记忆、写生、创造能力极有帮助。一、关注生活链接,解读线条魅力艺术源于生活,线条无处不  相似文献   

4.
美术教育在帮助儿童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要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情感、态度,使儿童学会主动学习,并实现自我充实与完善.对此,笔者利用特殊儿童特殊的学习模式及美工活动的序列性,尝试把“图谱”应用于特殊教育美术活动中,通过它把美工活动直观、形象、富有趣味地表现出来,激发特殊儿童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注意力、理解力.  相似文献   

5.
上美术课时,经常看到有一些学生对美术课不感兴趣,不愿意画画,不愿意做手工,甚至连捏橡皮泥也显得没有积极性,一块橡皮泥拿在手中捏来捏去,半天也捏不出什么形状。这些孩子缺乏自信心,导致了他们提起笔不敢画、拿起材料无从下手,如果再加上老师的批评,他们就失去了学习美术的信心和表现自我的勇气,也就失去了对美术的兴趣。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是学习美术的重要基石,怎样帮他们树立自信心呢?一、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著名的诗人爱慕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无论谁都比自己想像的要出色。”正确的自我认识很重要,只有认清了自己的优点与不…  相似文献   

6.
虽然艺术治疗和美术课程分属不同的领域,但是二者都需要儿童运用适合的媒材进行艺术创作活动,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特殊儿童由于身心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他们学习美术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特校美术课程应该积极寻找自己的方向和价值。特殊学校的美术课程可以借鉴艺术治疗的理论、态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得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陈蔷 《天津教育》2014,(15):32-33
伟大的艺术家巴勃罗·毕加索曾经说过:“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是长大以后如何保持艺术天分。”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这一点不容置疑。在他们生命的初始阶段,他们都会疯狂地喜欢拿起笔来涂涂画画。然而又几何时,他们对绘画失去了兴趣。当教师在琢磨美术教育活动中如何教儿童画时,可曾想过正是这样的教法在扼杀着儿童的创造力,也正是在这教的过程中使儿童渐渐地失去了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幼儿美术教育的本质是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天生的艺术家们”保持住创造天分。儿童的艺术创造力不是硬教出来的,而是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启发与培养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学生年龄以及年段的增长,小学美术的学习和教学,可能会更多地从儿童画、简笔画,逐渐向素描等方面转变。学生从儿童画、简笔画的学习进入素描学习,是他们美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进入这个转折点,不但可以帮助他们认识美术、了解美术,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以及绘画技巧。但是学习素描的道路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教师一  相似文献   

9.
正每个教师都希望尽其所能地帮助学生,把他们培养成人,培养成才。特级教师蔡林森倡导"教是为了不教",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本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当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模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一、自主学习意义深远1.自主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时,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他们参与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内容的自我设计,参与学习过程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参与学习后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学生在十分  相似文献   

10.
美术是门艺术学科,在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需要得到重视的。创造力是美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必备品质,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还有助于促进学生进行创新,激发他们情感的表达。所以小学美术老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帮助他们全面发展。针对小学美术创造力培养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1.
儿童创作的源泉究竟是什么?本文作者在多年实践以及充分了解幼儿美术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独到的分析。当儿童的绘画活动与他们对自我的认识、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对美好情感的追求紧密相联时,儿童的创作热情就会被激发,一个无比精彩的儿童世界便呈现在我们面前。从这个意义上说,美术是一种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手段。只有真正让美术成为幼儿表达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幼儿才能体验到自由创作的快乐。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编制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进行评价”,美术课程标准要求评价标准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以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更全面和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发展美术学习的兴趣与能力。如果老师能考虑学生的性格、心理状况,给学生以恰当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艺术所带来的自我满足感,这种满足感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一时的心情愉悦,还有对自我的信心,对艺术的兴趣和强烈而持久的学习动机。形式性评价就是学生在学习活动进行中的评价,丰富多样的成果展示,对评价方式不断地进行调整,才能保持评价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改进教学、艺术课程不断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方面都在推动变革,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育工作也在变革,当下素质教育已经普及,美术学科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主要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新课改提出后,对于美术学科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美术这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学生愿意接受美术鉴赏课,以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当情感有机地融入美术课堂以后,学生才能够用饱满的热情投入艺术鉴赏,人文教育才能起作用,使学生真正愿意投入美术的学习中去,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展现他们的审美能力与创造力。  相似文献   

14.
潘菊辉 《教育》2024,(8):61-63
<正>创意可以理解为创造意识和创新意识两个方面。小学美术中的创意主要是培养学生破除旧方式,创造新途径,突破自我,超越常规的意识。小学美术创意不仅表现在绘画方面,在泥塑造型、剪纸粘贴、色彩运用等有关的美术创意中都能体现。美术创意存在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比如校园里的植物、马路上的建筑、交通工具、家人的一举一动都能使他们产生创意的想法。创意实践在小学美术中是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进行艺术创新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期的重头企划,我们与读者共同探讨孩子的“厌学”问题,相信这个话题会引起不少家庭的兴趣。学习,是儿童时代的主要任务,可是,一些儿童完成这个任务非常困难,使他们原本快乐的童年充满了阴云,令老师无可奈何,也引起家长们的忧虑和烦恼。什么原因造成儿童“厌学”呢?是从小没有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是学习负担过重而挫伤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抑或是提前开发心智潜能的恶果?总之,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是有因果关系的。我们邀请了教育专家郑新蓉教授以及博士生谢妮帮助您答疑解惑,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当然任何方法都不是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希望您能认真分析孩子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为了配合您对相关问题的理解,我们在本期的《家教名言》栏目中选登了一些“名言”,也盼望能对您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6.
马亚骧 《成才之路》2013,(24):24-24
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采用适合儿童并能激发他们学习情趣的教学方法,是相当重要的。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充分渗透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提高学生的美术理论素质。  相似文献   

17.
爱绘画并不是少数孩子的天赋,一般儿童都有爱画的特性,它是儿童自己对生活认识、感受的流露。儿童学习绘画对儿童健康发展有很大益处:其一,儿童绘画活动能促进儿童观察、摹仿能力。画中内容是各种形象的积累,这种积累是对事物的认识、理解人已亿、描绘。但许多儿童不善于观察、分析。这不是他们不具备这些能力,而是缺乏正确的引导,通过绘画,可以使他们慢慢学会观察,逐步培养一定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其二,儿童绘画活动能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与联想创造力。绘画与语言,是在以不同形式表达儿童的艺术想象,初学时儿童总要借助语言来补…  相似文献   

18.
学生是美术教学的对象,一切课堂美术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展开的.通过掌握儿童青少年绘画规律,分析其美术学习的心理特征,并分析不同年级的教学特点,从而帮助教师了解教学中学生的真正需要和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本文旨在引导大家确立一种正确美术教学的学生观,体会美术活动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任毓弢 《甘肃教育》2020,(5):188-188
与普通儿童相比,无论是手眼协调、图像认知,还是观察临摹、构图设计等,智障儿童都处于弱势地位。平时教学中,看似简单的填色、勾线、描画,甚至是剪纸、绘画、手工等,对于智障儿童都是非常难的。对此,笔者全面分析,研究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分层,让智障儿童参与到美术活动中。一、教学内容分层,调动智障儿童的积极性尽管智障儿童的智力水平比一般人低,但是他们却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等待挖掘。例如,有的儿童具有较强的色彩感受力,有的儿童具有较强的自然观察能力,有的儿童具有较强的自我内省能力,有的儿童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面对智障儿童的不同特点,教师就应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使他们都能参与到美术活动中。  相似文献   

20.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美术是幼儿表达自己想法和感受、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美术活动是一种富有个性化的活动。面对一个自然环境、一件物品、一幅名师的作品或者同伴的作品,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每个幼儿都在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和认识水平来阐释他们的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