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父母在一起的话题离不开对孩子的教育,可言谈间发现,有的父母过分爱孩子而少了些威严,有的父母却又过分严厉而缺少了关爱。笔者认为要教育好孩子,就是要把握爱与权威的平衡。因为,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是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不仅来自父母对孩子物质方面的满足,而且来自于父母的权威。所以,作为父母,用爱去引导,用权威去矫正。没有爱的权威是专制、专横;没有权威的爱是骄宠、溺爱。  相似文献   

2.
如今,我们的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真怀疑这样的花朵能开多久,他们将来走入社会,动手能力,自理能力都是让人操心的问题。父母对孩子大包大揽,有的甚至连牙膏都要挤好了放在漱口杯上,难道我们的孩子真的连这些最基本的都学不会吗?把他们捧在手心里怕飞,含在嘴里怕化,这真是爱他们吗?唉!其实,这是剥夺了他们磨练的机会,锻炼动手能力、体验生活的过程。造成孩子的依赖性,间接导致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控能力差,让孩子越来越依赖父母,缺少自己的生存空间,没主见,适应性差,变得懒惰,极端的自我中心,娇惯矜贵,造成人格上的缺陷。现在,他们是我们…  相似文献   

3.
肖梅:或许是现代社会强调进取,优胜劣汰的缘故,父母对孩子胆小总感特别不安。生活中,我们发现有的孩子“初生牛犊不畏虎”,看到比自己还高的狗也敢去摸;而有的孩子看到鸡毛掸子,就吓得大哭。可见胆小害怕心理,是有一定的先天性格差距的。但是父母的养育方式会左右着孩子未来的发展。有人一辈子怕这怕那不能摆脱胆怯;有人学会处理胆小害怕的情绪,进而克服这一弱点。面对孩子表现出的害怕、胆小情绪,本期将有6位父母的经验,与你分享。  相似文献   

4.
罗玲,旅澳学者,心理育儿专家,罗玲心灵成长工作室创始人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同观念、不同心态的父母会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有的父母心态比较积极,会从积极的角度去看问题和解决问题,他们对孩子的优点不吝表扬和肯定,对孩子的缺点寻求积极有效的改进方式;有的父母总是看到孩子的缺点,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那些需要改正的地方,甚至担心孩子的不足对其未来的影响,等等。  相似文献   

5.
如何批评     
刘霞 《生活教育》2014,(7):121-123
经常有父母和我倾诉,说他们很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对孩子的要求很高,看到孩子哪里做得不对,都会进行及时的批评、教育。可让他们觉得特别头疼的是自己的孩子似乎天生就不受教,无论父母怎么批评、打骂就是屡教不改。有的孩子甚至还会和父母进行激烈的肢体及言语的对抗。父母们苦笑着说:“孩子就是父母前世欠下的债,这一世是来讨债的!”  相似文献   

6.
不止一位家长找到我说:“孩子越大越不听话,不像从前那样,有什么事都和父母讲。”还有的家长发现孩子有些事背着自己,有些东西藏起来不让自己看见,同学之间的书信和他自己的日记总要放到安了锁的抽屉里,对孩子的这种行为他们感到不安,怕孩子染上坏毛病。这样的家长,习惯了对孩子过于保护和包办一切的教育方式。他们有的人因发现孩子对自己有所保留后,竟千方百计地去翻看孩子的书信和日记,然后把其中一些内容当做  相似文献   

7.
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玩耍是儿童的工作,有哪个孩子不爱玩呢?可是,在怎样指导孩子玩的问题上,不同的父母却有不同的作法。有的父母对孩子娇生惯养,生怕别人欺负自己的孩子,因此,不愿意让他们跟其他孩子一起玩;有的父母纵容孩子跟别的小孩子打架,没几天,小伙伴都躲远了;还有的父母工作忙,有小孩来家玩,嫌他们吵闹影响休息,等等。在对待孩子玩耍的态度上,怎样才算正确呢? 应该热情鼓励他们跟邻居的小朋友、小伙伴玩。长大了,要鼓励他们跟同学玩。  相似文献   

8.
孩子的成长主要取决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正确引导。如今的独生子女存在人格缺陷、心理脆弱的为数不少。有的固执、冷漠、自卑不合群;有的自负、充满了攻击性;有的怕面对父母和老师……大量的事实表明,孩子身上存在的各种心理障碍很大程度都是家长和老师“恨铁不成钢”而过度“关心”的结果。父母望子成龙心切,面对不长进的孩子,父母体罚孩子的现象虽然不多,但经常性的、习惯性的责骂却并不鲜见。有些父母在批评做了错事的孩子时,习惯用“总是……”“从来不”之类的字眼,对孩子进行不负责任的、夸大其词…  相似文献   

9.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孩子小时候,父母将他们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孩子长大后,父母还要帮助他们成家立业.父母对孩子并没有过多的"反哺"要求,他们只是希望孩子有一天能够理解他们,能够孝敬他们,能够让他们安度晚年.但有些孩子却并没有按父母预设的道路前行,甚至背道而驰,对父母做出十分出格的事来:有人把年迈的父母当做拖累,有人把父母当做是"寒酸"的代名词,有人时父母拳打脚踢……近期,这类儿女对父母不孝的事情频繁地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中,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引发人们对"孝"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十、莫给孩子“吃偏饭”希望老师或有关方面多给自己的孩子一些关照,即多吃一点“偏饭”,这是许多家长的潜在心理,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作为父母特别是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孩子总有太多太多的担心,怕他竞争不过别人受委屈,怕他弱小受到别人欺负,怕他生活能力低麻烦多等等。于是,有些家长千方百计讨好老师,有的甚至竭尽全力为学校做贡献,只求让自己的孩子“吃偏饭”。家长与教师的紧密配合是改进教育的必要条件。但是,给孩子“吃偏饭”却有百害而无一利。在  相似文献   

11.
现在有的家长 ,回到家里见到孩子的第一句话常常是 :作业做完了没有 ?考了多少分 ?只要孩子回答 :作业做完了 ,今天考了 90分或1 0 0分。家长就心安理得了。似乎对孩子的学习要关心的只有作业和分数。由于受几千年旧的传统观念和封建文化的影响 ,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课余生活管得太死 ,包办过多 ,要求孩子一切听大人安排 ,孩子的自主性少 ,总是处在被动的地位。他们想玩水玩沙 ,怕弄脏衣服 ,不行 ;想踢球 ,怕拐了脚不行 ;想游泳 ,危险 ,不行 ;想画画父母偏要他弹琴……孩子好动的本性受到极大的压抑。这样 ,孩子就变得胆小、呆板、创造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寒昱 《教育艺术》2002,(10):11-11
现在 ,不少家长舍不得让孩子吃苦。有的孩子从呱呱坠地 ,吃喝拉撒睡几乎全被父母、祖父母等人“承包”了 ,致使孩子上学后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 ;有的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 ,有求必应 ,生怕孩子受一点委屈 ;有的家长为了给孩子谋个舒适职业 ,费尽心机 ,倾其所有 ,托人情 ,找门子。怕孩子吃苦的原因大致有三 :一、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 ,有人觉得不需要提倡吃苦精神了 ;二、现在家庭多为独子 ,许多家长视孩子为掌上明珠 ,对孩子溺爱 ;三、不少家长不懂得吃苦精神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的必要性。中国自古就有“自古雄才多磨难 ,从…  相似文献   

13.
家庭是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最佳场所。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过程,也是分享家庭价值观和家庭理念的最佳时机。父母双方具有同等的责任。双方要相互配合,共同承担责任,并在教育理念、策略和方法上协调一致。提前做好回答孩子各种性问题的准备。父母应该尽早了解孩子的性发展特点和他们可能提出的性问题,不要站在成年人的立场上揣摩孩子的性动机和性行为。对孩子任何有关性的提问,父母都应该有所回应。如果父母总是回答孩子  相似文献   

14.
自孩子出生之前,父母就对孩子进行胎教。孩子出生后,父母和孩子朝木夕相处,教孩子爬,走、说、吃等生理需求。巴金先生说——“孩子们变好或变坏和他们受到的教育有关,有句话叫‘先入为主’,所以父母是第一任老师……”我国谚语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的对孩子进行无声的教育,并且这种教育要伴随孩子几乎一辈子。所以父母是孩子终身的老师。  相似文献   

15.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的一点不足或在某方面显得迟钝些,就认为孩子是“朽木不可雕”,也有的父母看到孩子能画几笔或能唱歌跳舞,就认定孩子具有艺术“天赋”。父母对孩子认识上的片面性,一方面会限制孩子的能力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另一方面不利于家长有针对地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生活中,大人教育孩子,早已习惯了对孩子发号施令,他们往往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到孩子的头上,而很少考虑到孩子内心真实感受。当自己的愿望和孩子的想法产生冲突时,做父母的往往就会对孩子大失所望或恨铁不成钢;而当发现孩子有过错时,有些父母更是常常不问缘由地大声呵斥、责骂,甚至大发雷霆、体罚,在他们看来,厉声训斥及打骂是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其实,这样做其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7.
正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并尽己所能为孩子谋求"幸福"。有的家长认为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生活就是给了孩子幸福;有的家长以为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为其投资未来就是在给了孩子幸福;有的家长则以为留下万贯家财是给了孩子最大的幸福。但每每问起当今的父母:"你的孩子幸福吗?"父母又似乎很矛盾地说:"现在的孩子们吃的穿的玩的,都是我们小时候没见过的,但他们的童年似乎缺少了心理上的幸福感。"谁偷走了孩子的幸福?抛开各种社会因素,笔者认为,父母错误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孩子缺少幸福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任性是独生子女的通病,主要表现为固执、抗拒、不服从管教,或者表面上答应,内心不服,父母不在旁边时,就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孩子不听话,父母的要求和愿望肯定难以实现,他们就会对孩子产生不满情绪,出现不理智的表现:有的会采用打骂的方式对孩子严加管教,有的对孩子放任自流,有的则对孩子采取妥协的方式,助长了孩子的任性行为。  相似文献   

19.
父母与孩子互不理解、难以沟通;孩子反感父母,不尊重父母;父母对孩子无计可施,觉得孩子太难管。凡此种种,主要原因是家长不懂家教艺术,步入了家教误区。补偿心理:有的家长认为,现在条件好了,我们应该给孩子吃好的穿好的,让孩子受最好的教育。在生活上孩子要什么有什么,学习也安排的满满  相似文献   

20.
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亲家庭是指因离婚、死亡、遗弃、分居和其他原因而缺少配偶一方的家庭。近年来,随着西方思潮的大量涌入,离婚现象日益增多。由于父母离婚造成的单亲家庭的学生数量正呈上升趋势。在我校近期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单亲家庭学生占整个学生总数的35%左右,应该说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单亲家庭由于其家庭成员的残缺,使其在子女教育问题上也是畸形的。单亲家庭的父或母,因其经济、体力、心理、情绪等方面的原因,使得他们在家庭教育方面容易走极端。要么将自己的痛苦转嫁给了孩子,简单、粗暴对待孩子;要么对孩子懒得管理,不能尽到父母教育子女的责任;相反,有的父母失去了配偶后就把全部情感倾滓于孩子,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在教育方法上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所有这些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导致学生行为品德方面出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