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道家学派和斯多亚学派都对幸福及其内涵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理解。在科学技术的工具理性日益凸显的今天,重新研究道家和斯多亚学派的幸福理论,在理想与现实、理性与情感、个人与社会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会为反思现实中的诸多伦理问题提供崭新的视角。通过对这两派伦理思想中的幸福观的比较分析研究,可以对它们视野中的幸福和与幸福相关的人的本性,以及个人幸福与社会的关系做出一个尝试性的描述和勾勒。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个人觉醒的时代,《庄子》是这一时代的文化主流,不仅士大夫阶层形成了玄学,而且对民间世俗也给予了深刻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酒文化,妇女地位的提高以及万物有灵论,都深受《庄子》的影响,形成特有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4.
周邦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与道家道教的关系比较密切。周邦彦道家道教思想的产生与其父周原、叔父周邠的道教思想、行为影响有关;还与其太学读书时阅读的道典及其结交道友有关。潥水为官时茅山道教对其影响尤大,其作品中表现出明显的道家道教思想倾向,常常采撷《庄子》典故援入诗文。  相似文献   

5.
道家学派的直觉方法是一种高层次的科学思想的哲理思维艺术,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但不是系统的、完备的、严格的科学方法论体系。但是,现代物理学家的那种以直觉为主导的发现与创新方法论,是建立在经济事实、逻辑方法、数学方法和实证知识的背景基础之上的,具有严密的科学性。道家学派思想框架中回避经验性问题,缺乏科学理性精神、批判精神、轻视逻辑方法和各种实证方法。一味趋向于消极的“无为”境界,恪守退守策略,这正是他们的直学方法论,与现代物理学家那种能不断结出丰硕成果的直觉创新方法的根本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6.
道家将生命产生的机制归结为“气”的变化,建立了较为系统的生命气化论。道家生命气化论萌芽于《老子》,在《老子》第42章中初见端倪;形成于《庄子》,《庄子》运用“气”的聚散变化及其“交通成和”的原理来解释生命现象产生的机制;《管子》和《吕氏春秋》中的部分道家篇章通过对生命孕育和产生之具体过程的解释,发展了道家的生命气化论;至汉代道家集大成之作《淮南子》,则较为全面地论述了阴阳气化产生生命现象的内在机制,将道家生命气化论推向理论高峰。  相似文献   

7.
道家文化有强烈的和谐意识,其"道法自然"的精神本质就是追求道、天、地、人的大和谐.道家和谐文化包括天人和谐、人际和谐与心灵和谐等各个方面,其基本精神强调人与道的和谐,认为循道发展为和谐之根本."守道","万物为一","复归于朴","不为物役"等是其主要内容.道家和谐思想内涵深刻,见解独到,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开掘和认识.道家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有思想启迪和警示意义,应从中汲取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思想史上,社会批判思想是表现人的觉醒的一种意识。陈献章对悦生恶死观念的批判,体现了道家尤其是庄子对白沙思想的明显影响,彰显了白沙社会批判思想中的道家化色彩。  相似文献   

9.
先秦儒家学派和道家学派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两个学派,它们在治国思想上有很多相同之处,“内圣外王”是它们治国思想的共同核心,正因为如此,最终形成了中国主流文化的儒道互补格局。  相似文献   

10.
陈夏临 《天中学刊》2022,(2):143-149
从阅读汉学译本到实践道家理论,哈罗德·阿克顿爵士近百年前的道家印象,呈现了牛津新唯美主义与新现代主义学者的文化“他者”视域。从道教栖真清论之“无为”到道家入世门径之“有为”,阿克顿对中国道家思想与道教仪轨的认知,在书本与现实的双向感知中走向立体。阿克顿将《易经》卦象卜辞、方术与秘咒理解为一体两面的道教世俗生存策略,并把儒释道“三教合一”与基督教信仰相融合,形成儒释道耶四教融通的跨文化信仰体系,使其成为现代西方汉学家以身悟道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1.
道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见素抱朴”、“知足不辱”的价值观与人生宗旨,对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建立现代生态文明,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确立社会平等原则,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原始宗教 ,其历史渊源与中华民族文化紧密相联。武夷山是福建道教主要的活动地区 ,其丰富的历史宫观及历史人物对福建文化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儒、道两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中国古代文论在概念的应用乃至体系的建构方面紧密相关。追寻儒、道思想对中国古代文论的渗透与影响,阐释其在塑造中国士大夫阶层的审美心理结构和艺术审美理想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以期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14.
以老子原创范式为核心而不断嬗变、传承的道家教育传统,开创了有别于儒家主流教育传统的新路向。道 家教育思想“道法自然”的教育价值取向、“行不言之教”的教育理念、“率性而行”的教育原则、德智体美统一的教 育内容以及“生而不有”的教育道德,不但构建了中国传统教育文化的独特景观,而且为当代教育思想和文化提供了 可资借鉴的丰富资源。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精通中国传统文化 ,并从中获益甚多。实际上周恩来对道家文化更有深刻的把握和精湛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与西方中世纪、现代、后现代理论家们对身体的禁锢、压制、规训或无限制抬高相比,庄子对身体的处置方式更具有道德教育意义。庄子虽然主张身体一元,但他也认为精神是身体的主宰,美德才使身体具有非同一般的价值。要使人具有美德,关键在于对身体的处置方式。庄子通过把身体化归到宇宙,把人的身体处置到一个与万物共同的归宿,以一种宇宙视角看身体,因而使身体与道德联系起来,进而得以解决道德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7.
敦煌遗书有一批归义军时期的道教斋文,受佛教斋文和当地民俗的影响,这些斋文的文体形态和内容与当时中原地区的传统道教斋醮文书迥异。归义军时期的道教斋文充分展现了以生命关怀、伦理道德和祈禳信仰为核心的多元文化内涵,揭示了道教文化在敦煌社会生活传播领域的另类生存状态。究其根本,归义军时期道教斋文的演变是宗教文化之间以及宗教与世俗文化之间依附共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论知识经济时代新型学校管理观的构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伴随着教育与管理系统的全面重构,学校管理变革乃大势所趋。本文在宏观背景审视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学校管理在新形势下面临的困惑与发展的趋势,以新的范畴观、组织观、过程观、职能观、动力观、发展观、领域观等七个方面为视角,全方位地推演出知识经济时代学校管理观的基本图景。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道家与道教有着亲密的源流关系,本文从“道”一字入手,浅析了“道”在古代汉语中的本义及在道家和道教中的具体运用,着重从老庄论“道”和道教信“道”中揭示“道”的深刻内涵,进而辨析了“道”在两种不同的环境中产生的差异性,以纠正世人对两者之间的偏颇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