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想尔>对<老子>"自然清静"的基本教义是承继不违的.只不过,<老子>是超俗的,哲学地讲;<想尔>却是绝对入俗的,宗教地教.它以低解高,以实说虚,企图将东汉以来被奉为修身、养生宝典的<老子>哲学,积极地转化为宗教俗世之教理.他为了他的宗教目的,尽其所能,就俗世素材,度信徒之所能知,论信众所关切的议题,坚持要让<老子>的玄深哲学,成为普罗教众的生活规范.撇开对玄学的坚持,从<想尔>对<老子>义理切合的注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宗教理论家深层的苦心与基本能力.细读<想尔>对<老子>为人诟病的"浅末"转化,我们同时也看到了宗教家宣教的艰辛与苦楚.<想尔>其实是在用老,而不是在解老.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敦煌写本S.6825<老子想尔注>中涉及的练形"伪伎"、谶纬学说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4.
《老子道德经想尔注》以对“道”的神化为中心,改造《老子》的自然主义孝道观,认为尽孝是大道流通的产物,是人性至真的感情流露;主张孝道教化切勿过分倚重世俗社会的力量,而应借助于天道的威力,初步构建起道教的孝道理论体系.但《老子道德经想尔注》有明显的重孝抑忠倾向,为农民起义和封建割据所利用,引起了统治者的戒备.道教要想获得发展的空间,必须协调与主流社会孝道观念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刘通微是金代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的弟子,由于其居于北七真之外,少为后世关注。但其所著《清静经颂注》具有丰富的修道思想。他以通俗易懂的形式来解经,体现了早期全真道的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6.
“想尔”考     
敦煌文书中有《老子想尔注》,是重要的早期道教典籍,现藏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想尔"之义,向无确解。尔,当读为"迩",与"近"同义。儒家思想主张"修身正心","想尔"的主要意义与儒家思想相同。  相似文献   

7.
在王弼的《老子道德经注》中,老子与王弼的哲学思想可以说是相互交织的。王弼在对于《老子》进行注释时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哲学思想加诸《老子》原著之上。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魏晋玄学家王弼的核心思想是"无"。老子的核心思想"道"在王弼的注释中也有所体现,王弼的核心思想"无"在《老子》原著中也有所暗示。但是王弼是从"无"的角度理解老子的"道",老子是从"道"的角度论述后来魏晋玄学加以发挥的"无"。这种通过解释前人著作阐发自己思想的哲学方法,是值得今人学习的。  相似文献   

8.
《道德经》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哲学著作,也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作品。《道德经》的核心范畴是:道、德、自然和无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道。本文较为详细地阐述了老子之道的内涵、特点及其运行规律,为以后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哲学史上,哲学经典的形成多非圣人立言、一蹴而就,而是有赖后代思想家对同一文本不断加以解释,拓展其意涵、深化其论述,令该文本在解释史中延续生命并不断崭露新的思考维度,最终成为经典。《老子》作为中国哲学里一部思想深邃、版本宏富、被大量思想家注解阐发的哲学经典,是思想史上经典化的代表。众多老子注本中,王弼注展现出超然的思想深度与理性精神,一扫前代老学的虚无主义与超验倾向,崭露出《老子》文本广阔的思想视野与强大的解释力,为其经典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与前代老学文本相对照,王弼的《老子注》更加清晰地呈现了《老子》文本在解释史中的义理化、哲学化转向,并折射出哲学文本经典化的群体过程。  相似文献   

10.
11.
张雪 《语文知识》2012,(4):121-123
本文试图从语言学、校勘学和文化学的角度就《三国志》注(以《魏志》为主)与《世说新语》注的异文表现形式作一番归纳与分析,并从中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希望能为两书的语言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想北平》课堂实录,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历史上,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和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都是广为流传的经典之作。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两者已经融为一体。目前,史学界对注书的研究取得了比较可观的成就,但还主要集中在对其中一部书的个别研究。试将裴松之的《三国志》注与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放在时代背景下,从注书的背景、方法和所引书目三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4.
《大学》"絜矩"之道是平天下章句中的重要思想,也常被视为平天下理念实现的重要方法论。在儒家平天下理念实现的过程中,"絜矩"之道一以贯之,他人—自我—他人的关系转折、爱民如子的士人担当、以义不以利的处事风度,促进了儒家君子内修成人、外修平天下的现实可能性。儒家的"絜矩"之道所推崇的上行下效、推己及人的入世原则,体现了古代先贤关于修身和治国的朴素思想。  相似文献   

15.
“风骨”是刘勰《文心雕龙》中最为重要的文学批评理论之一。学者们对它的解释是莫衷一是。本文对其主要的几种解释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6.
电视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在传播文化的同时,本身又体现了其所属社会的文化特征。本文通过比较美国电视剧《欲望都市》和该剧在中国的翻版《好想好想谈恋爱》中的女性主角在对待性以及男人和婚姻的态度上的异同,从而得出两剧在宣言女权主义这一问题上的根本差异,进而分析了造成这种差异的社会文化层面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对李善<文选注>是否"释事而忘义",研究者长期争论不休,成为对李善注最大的争论焦点.其症结主要是双方皆以偏概全,对李善注的释义没有进行全面的鞑?李善注释义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数量较少,缺乏自觉性.对李善注释义的数量统计和分析证明:无论是批评李善注"释事而忘义"还是赞美李善注"事义兼释",均是不准确的;李善注是释事为主、释义为辅.  相似文献   

18.
《老子》是一部写给圣人(管理别人的人)所看的书,其中无为清静是《老子》中最重要的管理思想,也是长期以来《老子》中引起误解最多的两个概念,许多人从字面上把它们理解为什么也不做,或者从无为而无不为守静笃这两句话出发将其理解为表面上装作什么也不做,其实什么都做,这是一种曲解。那么,无为清静思想的本真内涵是什么?它们作为管理思想对组织思品课教学有什么借鉴意义?笔者谨在此发表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19.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认为,老子是《老子》推设的作者,而老子是谁,迄今没有令人满意的定论,甚至是否真有过老子其人,也还值得怀疑。中国古代事实上并无单一作家的概念,“某某子”不过是一本书。这本书代表了被认为是其人所创立的思想学派,书的作者实际上也未必就是此人。本文中的老子、庄子并非指老庄其人,而是指这一学派以及创始人。  相似文献   

20.
《老子河上公注》是现存汉代为数不多的注老作品之一。从学术史的角度来看,它鲜明地体现了汉代老子注解受到时代思潮——黄老学影响的特点。表现在其宇宙观上,《老子》原文中极少提及“气”,《老子河上公注》则通过重新解释“道”、“一”等概念,引入“气”、“元气”和“精气”等概念,特别突出了气在宇宙万物生成过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具有明显的以汉代黄老学为代表的气化宇宙论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