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位老人,用顽强的毅力谱写了一曲生命之歌,长久而深远地回荡在我的耳边……有一位老人,用不灭的精神谱写了一曲生命之歌,空灵而美丽地回荡在我的心头……每个星期二,一位老人——一名学生,在特定的“教室”——病房中探讨人生的短暂、美丽。在老人由于病魔而被一步步夺去生命时,他强大的意志力、他在死神面前临危不惧的精神力量深深地铭刻在人们的心里,久久挥之不去。每个人都在静静地聆听这曲感人至深的生命之歌……莫里教授,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得知自己患有“帕金森氏综合征”时,唤来了他最得意的门生,把自己在走完坎坷人生道路后所…  相似文献   

2.
诗人李夏普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他小时候跟父亲到一位老人的铁匠铺修理耙子和锄头,他父亲付给老人报酬时,老人说:“不用了,这一类小活我从不收费的。”但他父亲执意要付给老人维修费。“年轻人,”老铁匠对他父亲说,“难道你就不能让一位老人,时不时舒展一下他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残疾男孩     
一个男孩来到路旁的修鞋摊前,修鞋老人给他修鞋的时候他把双手插在口袋里默默地看着。过了一会儿,老人对他说“在这个时候你该做些什么!”男孩说:“我帮不上你什么忙!”老人问:“为什么?”男孩有些恼怒,眼睛白了白老人没有回答老人似乎没看见男孩的神情,仍旧自顾自地说着:“人活在世上该有一颗热心才对啊!”男孩忽然猛地从口袋里拿出双手,对老人说:“你看,叫我怎么帮你?”他的两只手残疾了全部扭曲着。望着慈祥的老人,男孩讲述了童年时高压电怎样夺去了他的双手、这些年来所遭受的歧视以及自己逐渐养成的冷漠……听完男孩的讲述,老人说:“我…  相似文献   

4.
一个男孩来到路旁的修鞋摊前,他把双手插在口袋里默默地看着修鞋老人给他修鞋。过了一会儿,老人对他说:“我想你该做点什么。”男孩说:“我帮不上你什么忙!”老人问:“为什么?”男孩从口袋里拿出双手:“你看,叫我怎么帮你?”他的两只手残疾了,全部扭曲着。老人看了一眼他的手,摇摇头:“不,我说的不是让你用手帮我做什么,我只是想让你和我说说话,其实这才是我最需要的。孩子,只要有一颗心就可以了,能给我讲讲你的经历吗?”望着慈祥的老人,男孩讲述了童年时高压电怎样夺去了他的双手,这些年来所遭受的岐视以及自己逐渐养成的冷漠……听完男孩…  相似文献   

5.
勇士钟南山     
我的中学老师告诉我:“人不应该单纯 生活在现实中,还应生活在理想中。” ——钟南山 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病研究所所长。当致命的“SARS”病毒袭来时,这位67岁的老人临危受命,走上了抗击“非典”的最前沿。 作为广东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他带领一个  相似文献   

6.
陈珺 《今日中学生》2006,(26):41-42
公园的清晨略显冷清,彼特静静地坐在长椅上。当那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在彼特身旁缓缓坐下时,他丝毫没有察觉。因为他将头深深埋在两膝间,沉浸在无尽的悔责中。“不可能!她不可能离开我!”彼特猛地抬起头,声嘶力竭地喊道,他双眼红胀,面容憔悴。“那是个很好的女孩。”那个陌生的老人突然冒了一句。彼特这才发觉身边的这个老人。“是的,她很好,可惜不再属于我了。”彼特哽咽着,掩面而泣。“会有的,会有的,要等,要等。”老人面不改色。“先生,你不用再安慰我了,没用的,我所有的朋友和亲人已劝了我不止一次了。我知道我不能消沉,但失去她,我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启智短文]著名画家胡佩蘅曾师从齐白石。他认为学习白石老人鬼斧神工的作品只要朝夕观摩,聆听教诲,认真临摹,也许可以抄“近路”,走“捷径”,不必像齐白石老人那样下功夫,从头学起了。尽管他的作品临摹得跟齐白石老人的作品很相似,但白石老人仍告诫他说:“你不要只注意我的皮毛,而要多钻研……自己多写生,然后,再创造发挥才对。”并送他8个字:“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8个字说出了一个道理:一味模仿别人就会失去真实的自我。请看——本色顾欣柏林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作曲家。他刚出道的时候,一个月的收入只有120美元。当时在音乐界正如日中…  相似文献   

8.
智慧宝典     
《同学》2003,(1)
感谢庄重他终于娶了她。就在结婚那天,他告诉了她一个秘密:“多亏一位老人的帮助,我才有了认识你的机会。”“什么机会?”她笑眯眯地问。“我曾拜托过那位老人,当只有我俩上电梯时,请他悄悄地把电梯停止5分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后,有位80多岁的老人特地到南京总统府,想看看大总统的风采。当老人走进办公室时,孙中山含笑起立迎接,正准备同他握手,不料老人突然要行拜见皇帝的三跪九叩大礼。孙中山连忙将他扶起来,并亲切地告诉他:“总统在职一天,就是人民的公仆,是为全国人民服务的。”老人问:“总统离职后呢?”孙中山回答说:“总统离职后,就和老百姓一样。”老人告辞时,孙中山亲自送到门口。老人高兴地说:“今天我总算见到民主了!”“今天我总算见到民主了”$江苏扬州市中学!老校长@钟慎华  相似文献   

10.
回国探亲时去看朋友,我前脚告辞,后脚朋友的爸爸就问:“她在美国干什么呢?”朋友答:“在图书馆工作。”老人愤然:“中国就没有图书馆了吗?!”朋友当笑话讲给我听,当时让我语塞。这会儿我反应过来了,我其实有话回答那位老爸:虽然我不能说中国“没有图书馆”,但我现在工作的图书馆,与他脑子里的图书馆,可以说基本上不是一个概念——功能很不一样。  相似文献   

11.
要知道我是怎样喜欢上易中天的,先得从我如何喜欢上百家讲坛说起。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中央十套”看到一位戴着眼镜、瘦骨嶙峋的老人,他正在讲礼仪,语言风趣幽默,动作诙谐自然。我马上被他的精彩讲解迷住了。仔细一看,原来他是一位知名的教授——金正昆。从此,我深深喜欢上了《百家讲坛》,并“醉倒”在他的“坛”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他是一个平凡的老人。在初一时,我就见过他。 一件旧皮袄,一条不知多久没洗的军裤,一双沾满烂泥的胶鞋——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  相似文献   

13.
我是在澳大利亚西部最大城市——珀斯开始四年留学生活的。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走出国门。这一年,我45岁。这样一把年纪去国外读洋书,确实是选择了一条艰难的人生旅程。 那是1982年7月29日。当我乘坐的澳航班机安全降落在珀斯机场时,黎明初晓。我一边向海关出口走去,一边在想“这么早会有人来接吗?”猛然间,一位面带笑容的澳大利亚老人迎了上来,用英语向我打招呼:“早上好,你是中国来的卢先生吗?”我愣了一下,“哦,是他!是他!”脑海中一闪而过地将出国前我曾经见过的导师R.J.Moir教授的照片与眼前这位老人…  相似文献   

14.
唉,真热——我一边走在去姥姥家的路上,一边用手擦了擦汗水。当走到八一公园旁时,一群人吸引了我的目光,我怀着好奇心向人堆里挤,那时我惊呆了:一位六十岁左右的老爷爷昏倒在一旁。“哟,有人昏倒了!”“这是怎么了?”“也许是被车撞倒了吧!”立刻,人流像潮水般地涌过来,围住了老人。我也没有心思去姥姥家了,与那些路人站在那儿看。老爷爷闭着眼,脸却涨得通红,他的一只手无力地搭在自行车上,另一只垂了下来。“这位老人一定犯了急病,很可能是高血压!”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说。“是呀!快把他扶到椅子上来吧!”店门口的老奶奶拿出自己家的椅…  相似文献   

15.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是歌曲《春天的故事》的开头,它把我引入了一个历史的瞬间。这位老人是谁?矮矮的个子却胸襟开阔,银灰色的头发记录着新中国诞生和建设发展的历程,微笑的嘴角刻划着“三起三落”的非凡经历——他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敬爱的邓小平爷爷。1997年2月19日21时08分,敬爱的邓爷爷与世长辞,噩耗传来,我陷入无限悲痛之中。  相似文献   

16.
幸福的童话     
坐在对面的老人看起采七十多岁,头顶一层银亮的白发。“有些人很蠢,以为幸福是熏肠。可以每天切下一片!”他说着摇了摇头。呷了一口酒说,“我是例外,因为我始终保留着一个愿望……”然后他就开始讲他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一条主要的街道上,上下班时经常能看到一位老人在街角站立。他昂失掉记忆的老人首挺胸,目视前方,像一尊雕塑。我到瑞典不久,人们就建议我去看看这“街头一景”。那是中国农历春节后的一个早晨,他向右踱着碎步,头偏向右方,做着向右看齐的动作,然后又甩过头,保持垂手并足的立正姿势。“他可能是个退伍军人。”我脑子里一下子闪过这个念头。我向过路的几个人打听,这位老人是谁?为什么站在这儿?他们不是摇摇头,就是摊开两只手。瑞典夏天阵雨多。有一次我经过那位老人身边,正赶上下雨。他既没穿雨衣,也没打雨伞,…  相似文献   

18.
[“想啥”实例]有位老人常对人说他是世上最幸福的人,有人问他:“你有多少财产?”老人说:“我有健康的身体,它使我不需要别人照看,使我有心情欣赏饭菜的美味、花草的芳香。”“除了健康,你还有什么?”老人说:“我还有贤惠的妻子,每天把家布置得十分温馨,烦心时总能得到她的安慰和帮助;我还有几个孩子,他们都十分孝顺、聪明和健康。”“你还有什么?”老人微笑着说:“我拥有这些难道还不够吗?”[问题的分解和提炼]老人明白生命的内涵,知足而平淡地达到人生中幸福的目标。丁·洛克说过一句话:“健康的身体里有一颗健康的心灵,这是对人间幸福状…  相似文献   

19.
青水园     
小时候,老家南边有三间草屋,草屋里住着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老人孤身一人,平时种地,农闲时卖点日常生活用品。老人驼背,因而我叫他驼背老伯。驼背老伯的屋前是一个大园子,我叫它“青水园”。  相似文献   

20.
钓竿     
《现代语文》2005,(5):29-29
有位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地问道:“你为什么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会吃完的,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我想你一定会说:好聪明的小孩。错了,他如果只要钓竿,那他一条鱼也吃不到。因为,他不懂钓鱼的技巧,光有鱼竿是没用的,因为钓鱼重要的不在“钓竿”,而在“钓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